“新的能源大时代,不管你相信与否,都会到来。比起选择更重要的是选择权!”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在9月14日浙江·义乌举行的『三人行』直播时表示。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依托全产业链压倒性优势,持续领跑全球,产量与装机量连续10余年稳坐世界头把交椅。然而,在蓬勃发展的背后,我国光伏行业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如供需失衡、无序竞争以及贸易壁垒等问题,正亟待解决。
可以说,光伏产业正面临巨大变革,从产能过剩阵痛迈向技术驱动的新时代,光伏企业也面临着从产业制造企业向科技服务企业转型。爱旭股份作为光伏代表性企业之一,交出了完美答卷。
2025上半年,爱旭股份出货8.57GW(同比飙升400%),入选 Tier1 一级厂商,全球认可度提升;产品连续 30个月居量产效率榜首,刷新行业天花板;集中式、分布式市场双线告捷,分布式打入欧洲、澳新等高价值区域,集中式拿下大唐、中石油等央企订单。
国际能源网『三人行』直播走进爱旭,畅谈行业现状,聚焦未来更大的可能性。
光伏企业从产业制造
向科技服务转型
吕芳认为,光伏产业已经到了当年义勇军进行曲发出“起来”怒吼的生死时刻。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可谓是迷雾重重,当下的每一步有可能不是天堂就是地狱。但同时,很多企业都在自觉性转型,尤其是制造企业,从“我想做什么”到“你想要什么”,围绕产品,从产业制造企业向科技服务企业转型。
吕芳表示,中国就是一部围绕兵战和商战的历史,两者本身都是幸存者游戏。“爱旭是行业至暗低谷期的第一抹见到曙光的亮色,成绩单不骗人,爱旭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吕芳曾多次接触爱旭及其掌门人陈刚先生,对于爱旭的印象,她表示,“是科学但不呆板,对于产业链生态的重视和协作,对于产品的时尚和颜值等客户需求,能做到极致,甚至是惊艳。”对于陈刚先生,“行业里有的科学家太像企业家,而他是我认识的企业家中最像科学家的人,对于BC是单结晶硅是必选之路终极方面的执着和笃定,对于光子倍增等前沿科学的娓娓道来。”
BC的高收益,是有底气的
在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光伏电站的收益模式被重塑。政策促使行业重新审视项目设计与设备选型,更高的发电量成为行业提升效益的主流选择。
吕芳表示,BC技术作为光伏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基本成为央国企集采的标配,推动着光伏行业从内卷式规模扩张和价格竞争,跃迁质量提升和价值竞争。
“136文件更是让光伏从政策驱动走到了全面入市的新阶段。算经济账很重要,各地,各时间段的账,要细细的算,要掰碎了算账。BC的高收益,是有底气的,让收益模型有亮色的。”
比起选择更重要的是选择权
1975年,美国普渡大学教授首次提出BC电池概念。这种电池正面无栅线遮挡,能最大程度吸收阳光,从理论层面而言,具备冲击最高转换效率的潜力,因此长期被视作光伏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然而,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面临工艺流程复杂、过程污染难以控制、对精准度要求严苛、材料成本高昂等瓶颈,BC技术始终难以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商业化量产。
吕芳认为,敢为天下先的爱旭,在双面率,良率等降本方面已经领先一大步,而更加可贵的是未来还有上升的空间。“我记得陈董说过,1-2年之内,组件实现26%是有切实路径的。我们也看到这个趋势,BC朋友圈在迅速扩大,现实的洪流比我们预测的更快,更猛烈。”
最后,吕芳建议,“所有的选择都有遗憾,我们今天自始至终都在解一道选择题,我想答案已经在每个人的心中。比起选择更重要的是选择权!新的能源大时代,不管你相信与否,都会到来。祝福大家保存这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