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头条获悉,日前,随着各上市光伏企业半年报陆续公布,2025年上半年上市企业光伏组件出货榜最终落地。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年报
2025年上半年,受国内市场供需错配,行业“内卷式”竞争,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等因素影响。光伏组件行业虽然持续处于调整期,但十大上市企业各展所长,在出货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并采取了相应策略。
出货规模壁垒分明
晶科能源以41.84GW继续保持第一;隆基以39.57GW的微弱差距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第四的晶澳科技与天合光能出货均突破30GW;通威股份以24.52GW出货量排名第五;此外阿特斯、协鑫集成、横店东磁、爱旭股份、东方日升列名6-10名。
与2024年出货量相比,除少数企业之外,多数企业出货量已经超过2024年出货量的50%,甚至如爱旭股份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出货量。可见在整体出货了多数企业保持了增长势头。
海外出货占比突出
晶科能源,上半年逾6成的出货集中在海外,在日本、沙特及多个新兴市场占据领先份额。
隆基绿能上半年出货约4GW BC组件,畅销至中国、欧洲、亚太、拉美、中东非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
晶澳海外组件占比约 45.93%,天合光能探索出海新模式,推进美国合作基地本土化运营,业务遍布全球 180 多个国家。
通威股份海外市场销量5.08GW,占其总出货量20.72%。阿特斯向95个国家销售组件。
此外,爱旭股份凭借海外的销售业绩,第二季度实现盈利。横店东磁因为海外业绩出色,上半年成功实现盈利10.2亿元。
在发展与经营策略方面,十大光伏组件上市企业显示出同种有异的特点。
2025年上半年,光伏组件出货榜落定!各家企业海外市场表现不一,利润状况各异。10月11日,2025第十届光伏产业大会将于在上海启幕!届时将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分析、探讨海外光伏市场趋势、破局之路以及投资风险等内容,助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突围,产能升级
对于各家企业而言,依然秉持技术是第一生命力的策略,不断加强技术突破先进产能升级迭代。
晶科表示,TigerNeo 系列高端组件已成为公司出货的主力产品,并明确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已具备高功率产能超20GW,预计2025年底将有40%-50%的现有产能实现主流版型功率640w以上技术升级。
隆基预计2025年末,通过技术升级,公司HPBC2.0电池高效产能占比超过60%。
天合光能2025 上半年,完成 TOPCon2.0 的提效技术储备和量产导入。东方日升提出,按计划有序推进浙江宁海年、江苏金坛等异质结高效先进产能投产。协鑫集成形成16GW高效电池以及30GW组件产能。
场景化产品,针对性出货
在涉及技术、产能的同时,十大光伏组件上市企业也在不断提升差异化产品的类别与占比。
在产品类别方面,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主推BC产品。东方日升坚持异质结技术路线。其余企业虽然同样产出TOPCon产品,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迭代。
此外,十大光伏组件上市企业,无不重视场景化的产品。隆基绿能围绕复杂场景推出对应组件,如低载荷分布式轻质双防组件等;晶澳科技发布极寒、高原、干热、海洋等全场景解决方案;天合光能聚焦沙戈荒大基地、极端气候等细分场景,率先发布针对性的产品解决方案;横店东磁对特定应用场景开发全黑、防眩光、海漂、高透光等系列差异化产品;协鑫集成推出多形态海面漂浮组件、轻便可折叠组件等场景化产品,拓宽细分市场应用边界。
光储协同,利润优先
在十大光伏组件上市企业之中,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协鑫集成、横店东磁、东方日升等7家企业均有储能业务布局。
在出货策略方面,光伏组件企业在不再单纯追求出货量与市占率,而是更注重盈利能力的提升。对此,阿特斯在年报中明确表示,坚持利润优先原则,主动优化出货节奏以应对行业波动。主动限产保价,响应并执行“反内卷”政策。
爱旭股份则因精准细分价值市场、价值场景,优化产品结构,ABC 组件产销两旺,通过深耕欧洲、澳新、日韩等高价值市场和场景,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显著改善。
整体来看,2025 年上半年,十大光伏组件上市企业在行业调整期内展现出强劲的适应能力与发展韧性。下半年,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海外市场深化拓展及盈利策略分化,十大光伏组件企业有望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
来源:光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