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正将数据中心推向能源消耗的“临界点”——一座大型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堪比一座小型城市的居民用电总和,而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翻倍,AI将成为主要驱动力。面对这一挑战,晶科能源依托高效N型TOPCon技术组件与储能系统,响应“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为AI数据中心提供高可靠、高经济性的绿色能源保障,破解高能耗与低碳化的两难困局。
N型TOPCon组件:AI数据中心的能源刚需
AI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密度与稳定性需求,对能源供给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AI数据中心的绿电应用,特别是光伏加储能应用架构的设计应从综合发电量、全天候、安全性、成本、投资回报率、土地利用率、自发自用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晶科能源N型TOPCon技术基于HOT4.0电池技术平台,Tiger Neo系列组件以三大差异化优势满足数据中心核心需求:
卓越发电性能与双面率:
1)组件最高功率达670W,主流量产功率平均超越市场产品40W。在同等屋顶面积下发电量较传统组件增加30%,可最大化利用数据中心园区有限的安装空间。
2)双面率最高可达85%,通过地面反射光实现背面发电增益,结合数据中心园区、刷了白漆的屋顶等高反射率场景,仅靠高双面率优势就可以带来综合发电量提升约3.38%(若地面反射率越高,则发电量提升越明显)。
极致可靠性与弱光响应能力:
首年衰减仅1%、弱光环境下发电增益达7.4%的特性,30年功率质保确保长期收益,完美适配数据中心7×24小时不间断供电需求,在降低电网依赖度的同时,显著提升绿电自发自用比例。对于年均耗电量超亿度的AI数据中心而言,高效光伏不仅是降碳工具,更是保障算力稳定运行的“能源刚需”。
经济性突破:
1)优异的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设计减少线缆、支架等配套成本,初始系统投资降低5%-10%。
2)全生命周期发电量提升显著,较其他技术组件度电成本降低2%-3%。
这一技术组合的背后,是晶科能源构建的全球化技术生态——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2800项(其中N型TOPCon专利462项)、10余个生产基地覆盖三大洲,以及全链路数字化管理系统。其智能管理系统动态匹配数据中心与风光资源——电力充裕时提升算力负载,供需紧张时反向调峰,将算力弹性转化为电网灵活性,在腾讯天津数据中心等项目中实现95%以上的绿电自发自用率。这种“双向赋能”模式,使单个数据中心年均可减少配套电网投资约15%,为大规模算力基建提供可复制的低碳路径,为全球数据中心提供“可负担、可持续、可扩展”的能源解决方案。
晶科×腾讯 天津高新云数据中心项目
项目容量:10.54MW
晶科×腾讯河北怀来东园数据中心项目
项目容量:11MW
晶科×恒源新能算电协同项目
项目容量:740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