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产业供应链大会”在安徽滁州圆满举行。会上,政府机构、知名企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同深入解析全球光伏供应链供需现状,探寻我国清洁能源转型发展路径。CPIA金融专委会副主任单位极电光能副总裁姜伟龙博士受邀出席,并在“光伏产融结合沙龙——钙钛矿、光伏制氢现状暨产业化前景”分论坛上发表《钙钛矿电池降本增效路径及应用前景》演讲。
会上,姜博士围绕着钙钛矿电池为什么具有巨大的降本增效潜力、如何降本增效、何时能在光伏组件市场实现规模化销售和钙钛矿组件多元场景下的应用前景展开分享,并指出钙钛矿电池具有极高的理论转换效率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技术进展,在材料、能耗及产业链等方面具有很大的降本空间,随着产业化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产业链生态的日臻完善,未来能够大幅降低度电成本,扩大光伏应用范围。
姜博士介绍道,钙钛矿电池理论极限效率高达33%,实验室效率已经接近晶硅电池;钙钛矿电池的效率提升曲线在科学层面尚未遇到瓶颈,工艺层面由于产业化刚刚起步,精细打磨的空间更大。未来随着添加剂和界面工程的进一步成熟,钙钛矿电池效率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材料成本上,钙钛矿电池的材料价格便宜、供应充足,且纯度方面要求不高,只需要达到99%~99.9%就能生产优质电池;工艺制程方面,钙钛矿光伏产业链非常短,与晶硅组件从硅料、硅片、电池片到组件需要四个工厂不同,钙钛矿组件能在一个工厂内完成从原料到组件的全部工序;能耗方面,钙钛矿材料的最高制程温度只有150摄氏度,碳足迹只有晶硅的1/4,更符合碳中和理念。”姜博士表示。
他指出,在迈向规模化量产的过程中,钙钛矿电池的降本空间将逐步释放。据内部测算,在中试线阶段,产能拉满的情况下,钙钛矿组件成本能做到1.5元/W左右,这个价格在BIPV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优势。在GW级量产初期,成本可以降到0.9元/W左右。随着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0GW以上,成本可以降到0.6元/W左右。极电光能在2023年4月开展了行业首条GW级量产线的建设,计划于2024年三季度正式投产,2025年开始规模化销售。
随着产能的扩大和工艺的优化,钙钛矿电池有三条清晰的降本路线。一是技术研发提升电池效率、尺寸及良率,减少成本分摊;二是规模化降低FTO玻璃、胶膜等材料成本,目前FTO玻璃的利润率非常高,可降本空间极大;三是工艺装备标准化,可大幅降低设备投资。
作为钙钛矿产业化全球引领者,极电光能会继续加强技术研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挥钙钛矿材料在更大尺寸生产、更大规模产能下的降本增效优势,跑出钙钛矿商业化的“加速度”,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