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连续8年雄踞光伏装机榜第一的宝座,截至2025年3月底,光伏装机容量达到了惊人的84.14GW。
它先后布局12大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超91GW,规划光伏装机32GW。
它打通了从上游多晶硅、硅片、到电池、组件、光伏支架、光伏组件回收的光伏产业链。它横跨BC、TOPCon、HJT技术,同时它还积极出海投资布局。
连续8年全球光伏装机第一
国家电投自2015年组建成立以来,其光伏装机规模一路飙升。
2015年,国家电投光伏装机容量为4.85GW。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底,国家电投拥有光伏装机容量达到84.14GW。9年时间增长,增幅达到16.35倍。
从历年增幅来看,其中2017与2020年是两个增长高峰,2017年新增光伏装机4.54GW,增幅高达63.8%。2020年新增光伏装机10.32GW,增幅为53.5%。
作为能源央企,国家电投的光伏装机规模在2024年之前,基本保持全国装机容量的10%以上。截至2025年3月底,国家电投光伏装机占比为8.9%。
在“五大六小”能源央企之中,大多同步开展风电与光伏项目,国家电投则在光伏保持了较强的投资力度。
从2020年以来,国家电投光伏装机增长速度始终要快于风电,截至2025年3月底,国家电投的光伏装机规模已经超过风电23.55GW。
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战略加持下,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比例从40.06%,跃升至73%,在“五大六小”能源央企之中,保持领先位置。
12大清洁能源基地
光伏装机32GW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国家电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布局12个清洁能源基地。
光伏头条(微信号:PV-2005)根据国家电投发布的历年社会责任报告发现,国家电投在全国规划布局12个清洁能源基地,总装机规模达91.7GW。光伏依然是主要的规划建设重点,装机规模达32GW,其次为风电29.4GW,核电23GW。
从2018年以来,国家电投便在西部区域布局大规模清洁能源基地,在东部沿海区域建设核电基地、海上风电基地。发展至今,国家电投已经规划建设12个清洁能源基地。
近年来,清洁能源基地、风光大基地等大型集中式项目是我国发展新能源的重点方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
国家电投清洁能源基地项目涵盖风光、核电等领域,从地域则覆盖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等主要的风光资源集中地区。这将支持未来国家电投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
深刻布局“光伏”产业链
率先应用TOPCon、BC、异质结等先进技术
在光伏制造领域,国家电投通过以黄河水电与国电投新能源两大子公司,完成光伏全产业链布局。
2011年,作为国家电投子公司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进军光伏产业链成为其一个重要选择。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水电西宁分公司时指出,发展光伏发电产业,要做好规划和布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突出规范性和有序性。希望国有企业带头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和产品,在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青海要抓住人才、技术、资金等关键环节,发展好光伏一条龙全产业链,让清洁能源更好造福人民。
按照总书记的指示,黄河水电在光伏制造领域跑出了加速度,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截至目前,黄河公司拥有电池年产能1GW,组件产能600MW。
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光伏制造企业中,黄河水电是全国唯一可同时量产PERC、TOPCon、IBC电池的企业。
就在2016年,黄河水电由多晶硅电池技术路线切换为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技术路线。此后,黄河水电更是瞄准转换效率更高BC技术路线,2019年12月23日,黄河水电建成了国内首条量产规模的IBC电池组件生产线,成果国内第一家量产IBC电池组件的企业。2023年,黄河水电IBC电池研发效率超过25.06%。2023年,黄河水电叠加TOPCon技术,完成TBC电池技术开发,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5.5%。
国家电投光伏制造公司除黄河水电之外,还有国电投新能源。
根据官网介绍,国电投新能源前身是中央研究院的产业化全资子公司,负责实施国家电投“高效铜栅线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C-HJT)研究及量产技术开发”科研课题项目。
项目团队不仅搭建了300MW C-HJT电池量产试验线,而且形成了一整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产技术。
2018年,国电投新能源在南昌高新区建立铜栅线异质结电池量产平台。
2023年,国电投新能源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签约浙江龙港市。2023年2月6日项目开工,当年9月26日电池产线实现投产,11月24日组件产品量产交付。该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
国电投新能源独有的铜栅线技术不仅降低了金属化成本,而且电池效率提升了0.3%-0.5%,量产平均入库效率达到25.8%。
作为央企发电集团,国家电投不仅打通了光伏全产业链,而且在光伏技术领域实现了TOPCon、BC、HJT技术全布局,可见其在光伏制造端的技术与研发实力。
均衡增长战略
国家电投提“存量提质,增量做优”
2024年以来,光伏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这一年,国家电投提出“均衡增长战略”,即坚持“四个均衡”:规模增长和投资能力均衡匹配,传统产业和创新业态均衡发展,电源品种和区域布局均衡优化,存量提质和增量做优均衡推进。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国家电投明确,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到2035年,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力争突破85%。在此目标指引下,国家电投光伏装机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然而随着光伏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以及136号文件等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光伏市场正在从“快速生长”向“精细投资”转变。未来,光伏项目开发将更加看中并网消纳能力,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市场交易的策略,以及企业技术成本控制与协同开发能力。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国家电投在今年3月26日,召开的2025年新能源产业年度专题会上提出,我国新能源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电量入市影响深远、挑战与机遇并存。会议强调,加强全寿期各环节精益化管理,多措并举落实“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全面实现存量提质、增量做优。
在增量方面,国家电投依然坚定。根据其目前发布的2025年新能源装机目标,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将力争达到75%以上,在2024年同比提升2.8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提升2.6个百分点。新能源核准、开工、投产目标将持续保持高位,特别是新能源投产规模预计同比增长3%,力争再创历史新高。2025年甚至将来更长的维度之内,光伏新能源依然是国家电投的重点领域。
国家电投的光伏版图演变,折射出中国光伏产业从 “政策驱动” 到 “市场驱动” 的转型历程。其连续八年的装机领跑,靠的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技术攻坚、全链协同与战略应变的综合能力。
面向“双碳”目标,国家电投提出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光伏产业,加速布局光伏制氢、钙钛矿电池等前沿领域。其光伏版图不仅是能源结构的转型,更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承诺。通过构建以光伏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体系,国家电投正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光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