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技术不能只靠拿来。
N型电池放量助力POE需求趋势性增长,只有实现POE国产化,才能摆脱依赖,用创新碾碎技术壁垒。
首先,怎么理解国产化?国产化是指引进外国产品和技术时,注意消化吸收,逐步把原来靠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产品、零部件,转化为在本国生产制造的过程。
POE在光伏中的角色
在光伏领域,POE是重要的组件封装材料,对电池片起到保护和增效作用。POE粒子作为光伏行业的组件材料之一,占比不大,却影响极深,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的质量及使用寿命。
2022年,N型元年开启,N型电池爆发性增长,因此对组件封装材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POE胶膜因优异的耐老化性、低水汽透过率以及抗PID性能等特点,能够确保组件使用更长久,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研究,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市场规模将达到625亿元,其中POE胶膜的市场空间将达116亿元。
POE国产化难点
我国光伏胶膜行业市场比较集中,但能量产POE胶膜的公司还不多。目前,我国面临POE粒子高碳α-烯烃技术、茂金属催化剂以及溶液聚合技术三大壁垒。因此,POE粒子的供给主要由海外龙头主导。
据民生证券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超过350GW,同比增速超过40%,预计2025年,光伏胶膜的市场需求量将超过6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市场,之前我国对POE胶膜的需求几乎都是依靠进口来满足,生产厂商都是海外厂商,例如陶氏化学、LG、三井等。
来源:聚酯多元醇
POE国产化,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布局,POE国产化的三大难点,逐一被攻克。
近日,在晶科能源主办的浦江夜话上,关于POE的国产化进度,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CTO周光大认为,从目前来看,POE粒子的国产化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是从POE粒子是石化行业的角度来看,产能释放有比较长的周期。基于目前的情况,POE国产化已经没有不确定性了,它可以比较确定性的,同时也有几家企业能够释放出产能。
从目前使用的结果来看,国产化的粒子性能也可以达到进口粒子的水平,可以满足光伏产业的需要,所以POE粒子国产化是可行的。只是对产量的释放,不一定能快速产生落地,可能第一批的释放比较慢一点,后面会呈现加速过程。
现阶段,国内POE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不过万华化学、卫星化学等大化工企业,均已公告新建POE产能,且技术为自研。
国产POE正值投产浪潮初期,第十届光伏聚合物国际大会上,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事业部POE销售总监陈恺成在做报告时指出,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万华化学成为国内首家POE中试装置成功开车及首个可以产出光伏级POE产品的企业。
根据笔者采访,万华化学于2021年3月份打通了整个POE的流程,预计2024年一季度20万吨的产品会正式投产。茂名石化目前已投产1000吨中试装置,五万吨装置正在规划中。
万华化学中试产品于2021年开始向市场中供应,京博石化、茂名石化、东方盛虹的POE中试也已经于2021年开启。国内已经宣布布局POE的企业有:万华化学、浙江石化、斯尔邦、鼎际得、诚志股份、卫星化学、天津石化、惠生工程、京博石化、茂名石化等,合计规划生产能力达到220万吨/年。
关于POE国产化进程预测,周光大认为2024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2024年像万华、京博,包括其他一些想做国产化的粒子厂家都要进入量产阶段,第一个工厂能不能顺利投放出来是很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