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标在2030年以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并实现碳达峰。随着相关政策框架逐步搭建和完善,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双碳目标对自身的直接、切实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延伸到乡村。
和工业区和城市不同的是,乡村生活相对恬淡安静,但是村镇的生态环境更为脆弱,面临饮用水源水质下降、旭畜禽养殖污染、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问题。
河北省关注乡村环境建设。今年年初,《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中提出,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标志性行动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
乡村振兴及环境治理是其重要内容。今年6月29日,《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出:“鼓励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创新开发模式,采用农光、林光、牧光、渔光互补等特色光伏发电开发模式或者结合矿山修复、生态修复开发光伏发电项目。根据不同区域科学测算、合理设置建设标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里提出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将新能源在乡村的统筹规划与普及,来实现新能源与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嫁接”,并在这一过程中同步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乡村环境的治理。
9月21日-22日,在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由国家能源集团河北电力有限公司主办,国际能源网、河北晶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第二届中国(河北)新能源产业峰会在河北石家庄市隆重举行。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为这一会议提供支持。
与会者交流了分布式光伏、碳交易、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在河北省同步实现乡村振兴和环境治理的案例中,河北省“零碳村镇”前南峪村的案例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因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共计1294.08tCO2e,在此期间由植树造林活动产生的碳汇量约1536.0tCOze。差额为-241.92tCOze,实现了净零碳排放。这一成果已由权威机构进行碳中和评价与抵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