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硅料价格显示,近期单晶菜花料最低成交价已跌至6万元/吨,N型料最低成交价也已跌至7万元/吨。
“腰斩”再“腰斩”
2022年,硅料价格在供需失衡下曾突破30万元/吨,也让各路资本“闻风而动”,斥巨资投建硅料项目。业内普遍认为,大批硅料项目投产后,硅料价格势必将“回归理性”。
但如此下滑速度,显然超出了企业预期。今年5月,弘元绿能(即上机数控)在其定增募资说明书中,对硅料项目测算价格为:“2024年至2026年分别是10万元/吨、8万元/吨、6.6万元/吨”。
彼时,国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18.21万元/吨,单晶致密料均价为18.07万元/吨,虽然相较2022年超过30万元/吨的价格已近“腰斩”,但依然有不小的盈利空间,这也是弘元绿能、南玻A等“新玩家”进军硅料的底气。
没想到时隔一个多月后,硅料价格再次“腰斩”,直接击穿不少新玩家的“成本价”,甚至让头部企业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面对“跌跌不休”的硅料价格,新老玩家又将如何应对?
“硅料四大天王”主动求变
2022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新特能源累计归母净利润达742.71亿元,“吸金”能力领先行业,在充足资金支持下,早已做好准备。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无疑是通威股份,作为全球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在硅料成本控制上一直名列前茅。其曾在2021年半年报中披露,旗下硅料平均生产成本为3.65万元/吨,乐山一期及包头一期项目平均生产成本3.37万元/吨。
近期,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更是透露,第八代永祥法(硅料生产工艺)会降低每吨2000(元)~3000(元)的单位成本。根据规划,2023年底通威股份多晶硅产能预计将提升至35万吨,2024年至2026年达到80万-100万吨。
同时,通威股份还在2022年正式宣布进军组件,随后就在多个组件集采项目中标,并迅速提高产能。2022年,其组件产能就已超过14GW,2023年其组件产能预计将达到80GW,跻身行业前列。
组件出货量方面,2022年通威组件出货量已跻身全球前十,2023年预期出货量超过35GW,很有可能冲进全球前五。
协鑫科技则是通过颗粒硅保持竞争力。据其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徐州项目颗粒硅现金成本约3.424万元/吨,生产成本约4.015万元/吨;乐山项目颗粒硅现金成本约3.782万元/吨,生产成本约4.619万元/吨。后续生产成本仍有大幅下降空间。
毛利率方面,协鑫科技表示其颗粒硅产品毛利率持续高于棒状硅毛利率15个百分点以上。产能方面,目前协鑫科技产能规划已达80万吨。
大全能源也是成本控制的“高手”。截至2023年一季度,大全能源硅料单位现金成本为4.7万元/吨,同比下降32.4%,单位成本5.345万元/吨,同比下降28.93%。
同时,大全能源还在2022年10月发布公告称,将在内蒙古建设3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和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通过向上布局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新特能源较少披露成本数据,其生产成本可能与大全能源相仿,目前正在推进A股上市事宜,主要通过扩产保持利润增长。
“新玩家”进退两难
相较于头部企业的“主动”求变,新玩家则要“被动”许多,项目尚未完全投产,硅料价格就已逼近成本价,应对之策相对较少。
一是如前文所提及的弘元绿能,向下延伸至电池及组件进行一体化布局,通过持续迭代优化提升整体毛利率;二是挖掘行业人才管控成本。例如丽豪半导体就邀请前永祥股份董事长段雍掌舵,加速项目投产,后续有望通过优化生产环节,进一步降低成本。
当然,如果资金雄厚的话,也可以双管齐下。
而在新玩家之中,合盛硅业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本就是工业硅和有机硅龙头,向下布局多晶硅生产,在原料成本上就已领先一步。其董事长罗立国曾表示:“即使明年多晶硅卖七八万元/吨,合盛硅业还能赚。”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硅料成交价在2023年中就已下降至七八万元/吨,如果合盛硅业都难以实现盈利,其他新玩家或许只能面临出局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