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当下,新能源相关的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最有希望的,最具爆发力的领域。从长远看,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是时代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不过是时代的产物。”也许是受到任大师的启发,2022年,众多外行企业纷纷涌向新能源赛道。
新能源赛道挺宽的,可以大致分为:新能源汽车、锂电(动力电池和储能)、太阳能光伏、风电这几大主要细分赛道。其中,光伏绝对是一个耀眼的明星赛道,而且产业链长、市场容量大、全球竞争力强、市场增长前景好,最重要的是——进入门槛不高。换句通俗的话说,只要有钱,就可以玩玩!下面就请跟随笔者,来分析下跨界入局光伏的那些事儿~
早年跨界光伏的前辈,谁最成功?
光伏是一个典型的军转民产品,最早主要是用在卫星上的电源。而澳大利亚国家技术科学和工程院院士施正荣早年开创的尚德太阳能,则是中国乃至全球民用光伏产业化的鼻祖。施正荣当年也借此成为中国首富,但他本身就是学光伏专业的,所以说他是“产学研用”的典范,不算是跨界,阿特斯的瞿晓铧博士也属于这个类型。
天合光能的创始人高纪凡,他前两次创业是从事洗涤剂和铝板幕墙加工行业,1997年跨界进入光伏行业的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如今,他创立的天合光能经历25年的跌宕起伏,目前市值已超千亿,而且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而高纪凡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天合光能约40%的股权,可谓跨界光伏的成功典范。
固德威的创始人黄敏,第一次创业是从事建筑外墙保温工程安装行业。2010年,37岁的黄敏带领合伙人创立固德威,正式进入光伏逆变器的制造领域,12年之后的今天,固德威已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领域的一线品牌,并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冲刺千亿市值光伏企业。黄敏也凭此进入百亿富豪行业,可谓另一个跨界光伏的成功典范。
TCL科技创始人李东生,30年前由电话机起家,逐步延伸到彩电、半导体显示屏等家电领域。2020年,TCL科技通过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成功控股光伏单晶龙头中环股份(后改名为TCL中环),跨界进入光伏全产业链制造领域。最近一年又通过成立TCL光伏科技公司,逐步进入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领域。TCL中环在TCL集团的赋能下,市值一路飙升到1000多亿,约是TCL科技市值的一倍,是通过资本运作跨界入局光伏最成功的典范。
其实,近10年来跨界入局光伏的成功企业远不止这三家,可谓数不胜数。但最成功的跨界者却另有其人。
通威集团创始人刘汉元,40年前由养鱼和鱼饲料起家,于2006年跨界进入光伏多晶硅领域,逐步成长为全球太阳能硅料和电池片制造的龙头,以及渔光互补电站投资运营的龙头。其旗下的通威股份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元,成为近两年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光伏企业。近期,通威又大举进入光伏组件制造领域,一路势如破竹,剑指全球TOP3!毫无疑问,通威是最跨界入局光伏产业最成功的企业,没有之一!
跨界借壳者多,结果可能天壤之别
2019年9月,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一年多的晶澳太阳能借壳天业通联,成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2022年6月,天业通联正式更名为晶澳科技,目前市值约1400亿。值得注意的是,此“借壳”事件发生时,天业通联已连续亏损多年,这可谓是“借尸还魂”的股市操作,具体那个“臭皮囊”值多少钱,那就是两位当事老板私下的买卖了。
类操作完成的还有捷泰科技借壳钧达股份,爱旭科技借壳ST新梅,江西赛维借壳ST海源,欧贝黎借壳熊猫金控,北控洁能旗下的北清智慧借壳中电电机等等。毫无疑问,被借壳者肯定是半死不活行尸走肉,只是拥有一个还值点钱的“臭皮囊”,而借壳的光伏企业却并非都像晶澳太阳能那样阳气满满,搞不搞得活还都是未知数。
而另外一个借壳上市的光伏企业则与上述情况完全不同。
2022年11月,刚刚成立10个月的国晟能源拟斥资5.37亿元吃下乾景园林29.23%的股份,欲借壳乾景园林上市,但上述重大交易尚未尘埃落地。公开信息显示,国晟能源今年计划斥资200多亿在徐州、淮北、淮南等地投资HJT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基地,总计规划HJT电池产能超14GW,组件产能超12GW,另外还有异质结电池装备、BIPV、跟踪支架,以及风光储项目1GW。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吴君、高飞为国晟能源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其背景与旅游、地产、金融等行业相关,明显属于跨界入局光伏的典型案例。作为跨界光伏新贵,国晟能源来势凶猛,开局就是气吞山河的大手笔,至于其能否玩转光伏+资本+项目这盘大棋,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光伏成为香饽饽,各行业蜂拥而入
2022年,有30多家企业宣布跨界布局光伏业务,掀起一股光伏新浪潮。下面笔者来盘点下近期跨界进入光伏的情况。
建筑工程:12月27日,主营建筑业的宏润建设拟斥资10亿元在国内投建5GW的HJT、TOPCon等N型光伏组件制造项目。
互联网:12月25日晚,互联网公司三五互联子公司天津通讯与眉山市丹棱县政府签署协议,将投建5GW异质结电池项目。
钢丝绳:12月23日,钢丝绳企业赛福天全资子公司拟与禾鑫新能源共同设立赛福天新能源公司,将研发生产P型及新型TOPCon光伏电池及相关核心元器件、设备。
房地产:12月5日,由保利资本和碧桂园创投联合成立的保碧新能源官宣,由资深光伏人金锐担任CEO,并搭建相关团队,欲进军中国分布式光储充投资运营领域。
整个2022年,准备或正在跨界进军光伏制造领域的企业还有很多。拖鞋大王宝峰时尚更名为“金阳新能源”后,正式任命原尚德电力总裁何双权担任集团行政总裁,拟进军HJT光伏电池组件制造领域。汽车巨头吉利集团在湖北谷城正式投产5万吨“物理冶金法”光伏多晶硅步入批量化生产阶段;纺织巨头江苏阳光拟在包头市投建10万吨多晶硅、10GW单晶拉棒切片、10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乳业公司“水牛奶大王”皇氏集团拟在安徽阜阳投建20+2GW TOPCon电池组件,并进军光伏EPC工程领域;潜水装备公司*ST中潜收购江苏瑞智中和新能源50%股份,进军光伏跟踪支架和EPC领域;耐磨材料公司华民股份收购鸿新科技80%股权,进军单晶硅棒硅片业务;特高压设备公司风范股份收购硅片制造商苏州晶樱光电100%股权,进军光伏硅片制造领域;医疗科技公司麦迪科技拟在绵阳投建8GW单晶电池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煤炭材料公司宝丰能源拟在兰州建设35万吨/年工业硅、30万吨/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电池组件产能。电解铝公司其亚集团拟在新疆准东开发区投建40万吨金属硅、30万吨高纯晶硅、20GW单晶硅、20GW切片、6GW光伏发电等项目;酒店旅游公司锦江集团旗下晶诺新能源,拟在新疆胡杨河建设2×5万吨高纯晶硅;汽车零部件公司金鸿顺通过收购德雷射科进入光伏电性能检测领域;......
光伏行业这么“香”,他们是真爱吗?
某行业分析师对笔者说:“在国家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光伏必将成为我国非化石能源的主力军。一些企业看中了光伏产业未来的广阔市场,纷纷投入其中,甚至不惜抛弃传统业务,将业务重心完全转移到光伏产业。” 这两年,光伏概念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仿佛但凡沾上“光伏”的边,股价便可嗑药般上蹿。可事实真的如此简单么?
2022年4月,江苏阳光公告称,拟在包头投建10万吨多晶硅、10GW单晶拉棒切片、10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10GW光伏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12月7日,江苏阳光又公告称,公司投资所需条件在包头不能尽快实现,决定将拟投资光伏的项目地改在宁夏石嘴山。公司拟先行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项目投资金额约50亿元。
江苏阳光上述巨额光伏投资也受到多方质疑。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货币资金只有6.45亿元。上交所更是连夜下发问询函,追问220亿元投资的可实现性、决策是否审慎等。江苏阳光自己也在公告中表示,投资光伏业务能否实际推进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笔者通过梳理发现,部分选择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其主业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多为寻求新的出路而押注光伏产业。甚至有的上市公司释放大手笔跨界光伏的动作,只是为了“蹭热点”拉升股价,非法从中获利。还有一部分所谓光伏制造业投资,规划产能水分很大,是为了忽悠地方政府审批光伏项目“路条”。
万物皆可光伏!但跨界过猛容易扯蛋
光伏项目的进入门槛却是不高,但光伏制造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门槛的,特别是多晶硅、拉晶、电池等环节。通威之所以能成为跨界光伏领域最成功的典范,这与其小步快跑的战略耐心有关,也与其自身的优秀基因有关。笔者此前曾撰写《通威的基因》一文,详细解析了其之所以能跨界成功的企业文化基因,或可为跨界光伏的后来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万物皆可光伏!不管怎么说,资本涌入优秀行业是一个自然现象。笔者建议一众跨界光伏的企业,少一些急躁的功利心,多结合自身的基因优势,小步快跑,一定能在这个火热的行业拥有一席之地。到底谁能笑傲江湖?那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