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本质上是周期的,光伏制造业景气主要的周期波动来源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策性需求周期。某一主要市场的大规模补贴或装机规划、补贴下调或取消、贸易保护或取消,均会影响需求。
(2)传统能源价格及电价周期。传统能源价格越高、电价越高,则越有利于需求。
(3)系统成本周期。系统成本如出现一波大幅的下调并且价格走稳后,会激发需求。
(4)金融成本周期。对电价不可调、电价可调的集中式电站、分布式光伏而言,名义利率走势、实际利率走势的大幅提升,会分别显著的影响需求。
(5)产能周期。在同一代技术上的产能过剩,会影响制造业的开工率和利润率。
(6)技术升级或迭代周期。在不同代技术间,当新技术具备量产性价比优势,新技术只要不含税价格压住老技术的现金成本线即可蚕食老技术的市场份额。由此,导致老技术、新技术间出现“冰火两重天”式的子行业景气。
(7)库存周期。下游产业链环节的扩产会带来一次性的最低生产保障性库存需求;而产品价格的涨跌则会驱动投机性库存波动,在需求与供给之间来回切换。
历史上的周期复盘
(1)政策性需求周期。
2020年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前,光伏历来的大周期上行都主要是政策性驱动的。在2003-2004年、2007-2008年上半年、2010年-2011年上半年、2015-2017年,需求的主要增量驱动来源分别是: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中美印市场。2018年末欧洲市场的显著回暖,有一半的因素是源自于欧洲取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从而导致欧洲系统成本的降低。
而大周期下行时往往出现:补贴到期后不续、补贴下调后收益率严重不足、补贴严重拖延等情况。大家印象深刻的2018年531后的光伏周期下行,就是源自于政策性的需求衰退。
(2)传统能源价格及电价周期。
全球光伏未实现平价前,采取标杆电价、竞电价的集中式电站项目受传统能源价格及电价周期的影响较小;采取度电补贴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受传统能源价格及电价周期的影响较大。2020年全球光伏平价后,传统能源价格及电价波动对光伏需求的影响越发显著。
在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油价的暴跌对光伏景气的下行发挥着相当一部分的作用。
(3)系统成本周期。
2013年初全球光伏市场的回暖、2018年末全球光伏市场的回暖,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光伏组件价格经历一轮暴跌后实现“价格出清”。组件价格出现→系统成本下降到位→IRR提升,从而电站运营商开始愿意新增装机。
(4)金融成本周期。
2008年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崩盘,除了与油价周期下行相关外,也与全球金融危机相关。当时的实际利率出现了显著的上行,背后体现为流动性危机,故而影响到了光伏电站运营商的项目贷款。
2009-2010年光伏行业景气恢复时,则受惠于QE政策所带来的流动性宽松。
(5)产能周期。
2011-2012年全球光伏景气下行过程中,产能周期是和需求周期的下行共同作用的:需求相比预期的严重不足,导致了产能的严重过剩。
(6)技术升级或迭代周期。
2010-2015年的“多晶替代单晶”、2016-2021年的“单晶替代多晶”是技术周期的典型代表。量产性价比存在劣势、被替代的技术出现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无利可图,量产性价比存在优势、替代性技术则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存在超额利润。
(7)库存周期。
在光伏制造业产能扩张过程中,某一环节的扩产催化出对上游产品的一次性最低生产保障性需求。而产品价格的上行,特别是硅料的上行,会激发经销商、产业链企业的投机性库存需求,这在2021-2022年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