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异质结技术“东风”,设备公司迈为股份这两年不论在光伏产业,还是资本市场都玩的风生水起。
截至目前,2022年迈为股份已拿到7.2GW异质结招标,其中信实4.8GW,爱康1.2GW,还有一个新玩家给了1.2GW。
据了解,去年迈为获得了5.8GW异质结订单,其中,金刚玻璃1.2GW、华晟1.8GW、爱康600MW已交付;明阳1GW厂房的土建没有完成,尚未交付;隆基的实验室装修未完成,目前已将PECVD设备生产完成,但这200MW尚未交付,故还有2.2GW未交付。
这5.8GW中,除隆基购买PECVD设备,其余均为整线,而今年的7.2GW均为整线订单。
两年下来,迈为股份收获的异质结设备订单共计13GW。
据称,迈为订单收入采用“3331模式”,收到30%预付款后开始生产,收到30%发货款后开始发货,到企业处安装调试,产能拉满启动验收后拿到验收单。所以前面60%的款项收到后是记为预付款,取得验收单后才确认收入。
一般从交付到确认收入周期为8-10月,新客户需要教会如何使用、实验室人员希望能多在前期做实验,这样的情况下周期会更长。
40GW投资额40亿元,大厂等风来
迈为股份在机构调研时表示,今年行业异质结扩产预计在20-30GW,2023年将在40-50GW,且这些里面没有包含传统大厂。今年下半年异质结与PERC的组件成本会打平,而电池片成本会趋平。我们认为大厂会在明年进入,成本也会下降,且异质结产业链会更成熟。
组件大厂需要有成熟的产业链,今年异质结产业链各环节都已准备充分,产业链基本成熟。
但大厂从产能规模的角度考虑,1-2GW在总量中占比很小,无太大意义,会直接选择投10GW这样的规模。现在1GW 4亿元,10GW总投资就是40亿元,所以大厂对于确定性的要求较高,不能接受在设备进场后等产业链逐步完善。所以大厂会等低温浆料厂等的规划落地后,产业链完全成熟后才会进场。
大玩家进场,先买设备者何去何从?
从价格看,设备确实降价了,华晟一期的单GW是4.5GW,现在新的1.8GW的单GW价格降到了4亿元。老玩家的心态就是,等待设备更成熟、价格更低、产业链更完善后再进场,但对于新玩家来说,一旦通威隆基都转向新技术,下游客户为什么还会买新玩家的产品?
新玩家如果进入PERC领域,没有品牌没有渠道,可能投资成本都收不回来,所以只能靠新技术的时间差来建立渠道、获取客户。
对于明年设备价格,迈为表示,但也没有没有太大的降价空间了,目前客户得到的东西更多了,去年的单GW 4亿元和今年的4亿元包含内容不同了,现在新的客户订购,我们会提供双面微晶、退火除杂等。
迈为过去承担了原料涨价:迈为近两年通过技术手段自行消化了大宗商家的涨价,没有延伸至客户端,客户也能够理解,没有利润设备厂商也不会愿意来服务。
去年四季度,大家都在说迈为丢了隆基的单,但不是捷佳伟创得到了,得到订单的公司给出的价格比迈为低30%,但当时我们毛利率只有38%,净利率只有18-20%,自然不会去抢这样对公司没有利润贡献的订单。
给出这样价格的公司可能是想冲击销量上市,但迈为不能降价,最后隆基也买了迈为30%的设备,保障生产的稳定。今年隆基和晶科还是选择了迈为的设备,因为贵有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