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成后将为入驻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电引擎”,同时为助力能源“双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据介绍,该项目工期100天,同燃煤火发电项目相比,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1800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4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68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600吨。项目还采用单品硅450Wp光伏组件11246块,额定功率为230kW的组串式逆变器30台,安装总容量为5.06MWp,屋顶面积46800平方米,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09万度。“数字经济产业是新区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光伏项目建成后将为产业增效体质赋能。”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杭州湾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光伏项目的推进是新区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下,新区光伏产业已形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就近消纳、电网调节的规模化运营模式,在能源供给的先进性上持续领跑。截至今年10月,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30986.18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38%,分布式光伏发电总量居全市第一。其中自发自用电量累计21687.65万千瓦时,比例达69.99%;实际光伏高压并网项目156个,并网总容量35.633万千瓦;实际光伏居民并网项目564个,并网总容量4281.36千瓦。
作为国内首个分布式光伏在线控制示范区,新区持续推动分布式发电项目建设,不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分布式发电补助,还在光伏管理模式上创新升级,对内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提高工作效率;对外实现咨询服务升级,开拓综合能源市场。前不久,国网供电公司宁波分公司上线一款名为“光伏导航地图”的数字化应用系统,将无人机激光扫描测绘信息与气象数据相融合,把区内2627块屋顶的光伏装机潜力无缝衔接到“网上电网”系统,配合资源分布可视化、源网数据一体化、并网方案智能化和服务模式网络化四项功能,精准服务光伏新能源“一站式”开发建设。此外,为解决光伏产业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调节能力不够等限制性问题,新区还率先引入储能站概念,推动“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体系建设,强化数字化赋能手段,力推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