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湖北省武穴市的石佛寺一期4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朱河村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在武穴市石佛寺镇朱河村的鱼塘里,整整齐齐地立着13万4千块“蓝板板”,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鸟翔鱼跃。湖北华电武穴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陈建介绍,这是一种“光伏+”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立体、高效利用。“渔光互补的话,我们上面建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面的水域可以通过养鱼养虾来提高土地的附加值。”
运维人员正乘船对光伏板进行巡检
朱河村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于2017年6月并网发电,13万4千块光伏板每天大约可发30万度电,相当于3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与使用标准煤燃烧发电相比,该项目减少了约5.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陈建:“我们这个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是2.2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5.9万吨,还有二氧化硫大概是1800吨,氮氧化物是900吨。”
湖北华电武穴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陈建
水上发电、水下养殖,这是一种资源、两种产业的集约发展模式。张建文开办的华昌水产合作社在项目落地时便承包了这1350多亩鱼塘,他告诉记者,3月初往鱼塘里投放了鲈鱼、鲫鱼、青鱼等10万尾鱼苗。“一块是养鱼的,一块是鱼虾混养的。养鱼的话,亩产千斤左右。总体利润大约一两百万。”
项目的落地,不仅使张建文回乡创业成功,也为朱河村带来了经济效益。光伏发电所用的鱼塘大多是通过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而来,每年为村民增加租金收入近百万元。与此同时,项目也带动了就业与基础设施的提升。朱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礼城:“给村里修了一个主干道,方便村民出行、外出务工等,带动了40多个农民务工,大概起新房子的估计20来户。总体来说,老百姓从最开始的不是特别相信到慢慢的对他们都改观了,都觉得房子也建好了,都还比较恋家。”
该项目共有1350多亩鱼塘
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当下,类似的渔光互补光模式还在继续推广中。在陈建看来,大力发展光伏、风力等清洁能源发电是控排的有效方式,也将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证我们的电力供应,另一方面它是零碳排放,对于“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最好的选择之一,属于最纯正的纯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