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2岁的林建伟在苏州创立了中来股份,由此进入光伏行业。
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如果以2014年中来股份登陆资本市场为分界线,这十二年刚好可以分成两个六年。
在第一个六年内,尤其是2011-2013年对很多光伏企业来说都很煎熬,但中来股份凭借在背板行业的专注发展,成功上市。
第二个六年,中来股份从最初定位的单一背板企业,进入了电池生产和组件制造领域,同时向产业下游电站端进行了扩张。
如今的中来股份头顶光伏背板龙头、全球最大的N 型 TOPCon 电池制造商光环,在光伏背板领域累计出货超过100GW,同时形成了2.1GW N型双面电池及2GW N型组件产能,总资产近80亿元。
近日,林建伟在接受专访时谈了中来股份近些年的业务发展以及未来布局。
背板、N型单晶双面电池、电站开发已成为中来股份业务的三驾马车。一家公司能否长期保持良性的发展离不开掌舵者清晰的发展思路和长远的战略规划,那么,中来股份每次面临十字路口时,方向选择的背后都有哪些考量?
N型电池发展之路
以市场为同心圆
在中来背板取得成功以后,林建伟与其团队有了更多的想法,当时公司内部就有过做技术同心圆还是做市场同心圆的讨论。所谓的技术同心圆,有点类似现在的福斯特模式,即把膜的技术向每一个领域拓展。而市场同心圆则是围绕光伏行业的市场装产品。
经过反复思考后,中来最终确定走市场同心圆之路,把业务进行了延伸和拉长。
在林建伟看来,光伏产业的技术迭代是不可改变的,整个产业链里其他材料都是按公斤来计量成本,唯独电池是按瓦数来算,行业核心是电池,谁要把电池做好了,对整个产业的贡献最大,把电池的效率做高了,整体成本都会下降。
2016年,随着一则“年产2.1GW N型单晶双面太阳能电池项目”募资公告的发出,中来股份正式进军高效单晶电池领域,选择的还是当时比较前沿高端的N型电池。
棋局已开,落子无悔。
做出决定后,林建伟开始深入高效电池领域,为了了解这里头的技术,他和团队从研发、设备到每道工艺都走了一遍。
“这两年我跑了很多地方,如果纯粹依赖国外的进口装备,或者依赖国产同质化的装备能力,电池产业是不可能有大发展的,我觉得技术一定要掌握在电池工厂自己手里。我认为从工艺结构装备到材料要全方位的思考,掌握核心关键的东西,不能被人家卡脖子,也不能跟大家同质化。”林建伟表示。
由于中来是行业第一家吃“N型TOPCon”技术量产螃蟹的企业,为此,他也付出了比后来者更高的成本和代价。中来早期建设的N型TOPCon电池产线1GW最高投资额接近10亿元,而现在1GW N型TOPCon电池投资额已经降低至2亿元。
林建伟对此感触颇深:“ N型电池第一个吉瓦的投资在7~10个亿,比现在的HIT还要贵,那时候有点畸形的偏高。后来中来通过与国内装备企业的合作研发,把价格从1吉瓦7个亿降到现在的2个亿以内,基本上跟PERC的投资接近,我们对设备国产化提供了大量支持,把装备投资大幅下降了。
尤其是近期J-TOPCon 2.0的发布,这款技术既拥有N型 HIT的高效率的优势,借鉴其部分工艺,解决了Topcon的痛点,同时又实现类似PERC低成本的优势,量产效率已实现24%,明年可达24.5%;成本与PERC差距甚微,两年内争取实现同价。我认为这是对产业的一个贡献。”
图1 // 中来双面组件制造车间
中来对TOPCon的执着超过了所有企业,历经六年的发展,通过专利的申请,在这个领域也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护城河。据了解,中来N型电池产能已超2GW,同时还取得了TOPCon量产最高效率的不俗表现。
通过这两年在泗洪、白城、张家口等地领跑者项目的应用,TOPCon技术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中来还推进了中东及欧洲地区对N型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包括户用电站的大规模应用。
实际上,一路走来中来并不轻松,业务初期,中来N型高效电池业务基本靠背板业务的支持,直到2019年,业绩才开始有所表现。
对此,林建伟表示并不后悔,他认为过去六年中来电池的战略是正确的,方向也是正确的。进入电池领域后,中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个行业的一些发展轨迹和对未来的一些思路,如果没有这种经历,可能很难去体会。
对于电池业务,林建伟最后总结道:“我们会坚持把它做得更好。中来会坚持自己的一条主线,从N-PERT到N-Topcon,然后到N型的TBC,再到N型TBC叠加钙钛矿,这是中来N型电池技术的发展路线。
电池业务现今发展的很好,今年很多P型领域的企业也开始加入N型技术的研发和制造。我相信从今年开始,N型电池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一定会越走越顺。”
分布式电站业务与双面的融合
中来的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由旗下苏州中来民生能源有限公司负责,集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维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国内绿色能源B2C服务第一品牌。
据了解,苏州中来采用代理商分享模式,目前在国内已有150余家代理商合伙人,今年大概可以做到300MW的规模,明年的目标则是500-600MW。
在林建伟看来,屋顶的资源是有限的,让每一个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屋顶能够多发电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项目实证TOPCon组件的发电量要高于其他产品,而且还不止高10%,有些地区甚至能高到20-30%。
中来客户的反馈亦佐证了这一点,早晨5点多钟,别人的电站还没开始发电,我们已经开始发电了,到下午五六点钟我们还在发电,这是为什么?TOPCon组件的弱光响应能力强,微光就可以发电,不仅阴天、雨天可以发电,早晨天还朦朦胧胧的时候也可以发电。从外表看,大家看到的只是一批电池片,只看到颜色、外观,但看不到背后的东西,包括到温度系数,中来的温度系数和衰减都很低。
以海南的电站来说,中来既有数据显示别的组件当温度高了之后,发电量急剧下降,比方温度高一度下降0.5-0.6%,中来的产品只下降0.3%。如果温差20-30度的话,中来下降9个点,但是别人下降则会达到15个点,这中间差6个点的发电量,从电站全生命周期来算的话就会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这些发现,来自于电池与分布式业务的融合,反过来,这些也会给中来的传统业务--背板带来新的启示,如中来率先产生了透明背板的想法。
林建伟信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什么事情都要提前思考和布局。中来提前看到了双面时代的趋势,并联合杜邦开发了透明背板。今年中来还对透明背板技术进行了升级,顺利解决了紫外阻隔的问题,这将给透明双面时代带来一个新的力量和发展机会。
“透明背板未来在终端的价值会更加体现出来,随着规模的扩大,它成本还会降低,新技术的使用使整个行业都从中受益,这是我对未来背板发展的一些期待。”林建伟强调一定要去思考资源的供应量,如果供应量跟不上的话,就像今年我们看到了玻璃的涨价。
事实上,行业内关于透明背板与双玻结构孰优孰劣的争论从未停息过。据介绍,透明背板除了增加发电量,在整个生命周期里发电量比双玻要多一些之外,透明度可以超过玻璃,散热性比玻璃好。
林建伟认为,背板和玻璃的结合其实就是一个刚柔相济的哲学,过去二三十年组件行业的实践也显示背板+玻璃封装一直都是一个经典的结构,而双玻的结构时间不长,就已经看到了很多问题。
“因此,不管玻璃涨到什么价钱,还是跌到什么价钱,跟这个没关系,目前看到的都是一时,一时都是表象,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在未来20-30年里面,这个结构能不能顺利的胜出,能不能完美的保持下来。这一点,显然传统龙头组件企业更有经验也更有话语权。”他说道。
未来发展:三驾马车
根据林建伟的规划,未来中来将进一步强化“光伏辅材、高效电池、光伏应用”三大业务。
其中,背板领域要保持领先地位,从市场份额、技术水平一级对行业的降本贡献三个维度做新的贡献。对于高效N型双面电池业务,下一步中来将继续做强并适当扩大产能,这个扩张对中来和林建伟来说是一个挑战,然而中来要变强就需要跨过去。
林建伟表示:“N型TOPCon电池领域目前中来虽然是最大的企业,但相对于电站投资方来说,我们的规模是偏小的,他们对我们有不满的地方就是觉得我们扩产的速度慢了。”
虽然有扩产计划,但林建伟也强调不会过分追求规模,而是希望中来能做电池领域里通过技术拉开差距的一家企业。
“把握好技术方向和技术高度以及规模节奏,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形成闭环以及升级能力,我认为这才是未来企业的发展之道。这些对于中来而言,都需要时间, 但我相信我们把这三块业务做好,通过再一个6年的努力,中来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林建伟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