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主要分为固定支架与跟踪支架两类。固定支架以预设角度安装,适用于地形平坦区域,成本低但发电效率固定;跟踪支架通过机械结构随太阳轨迹转动,可提升15%-30%发电量,多用于大型地面电站。柔性支架作为新兴品类,采用高强度拉索支撑,适合复杂地形,但其技术核心仍围绕材料与结构展开。
钢材是支架基础材料,热镀锌工艺是防腐关键——通过将钢材浸入熔融锌液,形成50-100微米的锌层,可抵御沿海高湿度、工业区酸碱雾等腐蚀环境,使支架寿命延长至25年以上。近年高强度低合金钢(如Q690)的应用,在相同承重下减少30%材料用量,降低运输与安装成本。
铝合金支架依赖挤压成型技术,能加工出截面复杂的型材,兼顾轻量化与结构强度。6061-T6铝合金通过热处理强化,抗拉强度达310MPa,重量仅为钢材的1/3,特别适合屋顶光伏。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支架耐候性突出,在-40℃至80℃环境下性能稳定,绝缘性可避免组件电位诱导衰减(PID),正逐步应用于特殊场景。
螺栓连接技术是支架稳定性的核心。采用8.8级高强度螺栓配合防松螺母,通过扭矩扳手精确控制预紧力(通常35-50N・m),既保证连接刚性,又避免螺栓过载断裂。在振动频繁的屋顶项目中,还会加装碟形弹簧,补偿温度变化导致的螺栓松动。
跟踪支架的双轴联动系统是效率提升的关键。搭载高精度GPS与光敏传感器,每30秒更新一次太阳位置数据,驱动电机通过谐波减速器实现0.1°级角度调整,确保组件法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夹角小于5°。当风速超过10m/s时,系统会自动将组件调至水平避风位,降低风荷载80%。
未来支架技术将向材料复合化与控制智能化发展。例如碳纤维-铝合金复合支架,比钢材轻50%、强度高2倍;AI算法将结合历史气象数据预测太阳轨迹,使跟踪精度再提升5%。
光伏支架是光伏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从材料上的热镀锌钢材、铝合金等,到连接安装的螺栓技术、模块化安装,再到智能控制的双轴联动等技术,每一项技术都在为提升发电效率、保障光伏系统稳定、延长使用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