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专题聚焦快速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华晟新能源在内的14家中国光伏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齐聚一堂,共商行业破局之道。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会议并强调,要坚决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引导行业向技术创新和价值竞争转型。此次会议是国家层面继2023年11月专项座谈会后,再度释放的“反内卷”强信号,为光伏产业供给侧改革注入新动力。
直面行业痛点 多维度探讨破局之策
本次座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表示,近年来,在各部门积极扶持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我国光伏产业坚持自力更生、技术创新、效率优先、市场主导,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应用市场等方面取得领先优势,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李乐成强调,要坚决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关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大宏观引导和行业治理,强化标准引领和服务保障,持续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多元探索 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竞争
2014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在TOPCon、HJT、BC等多元技术路线上持续突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累计刷新世界光电转换效率纪录56次以上。此外,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实验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华晟新能源作为异质结技术的标杆企业,其垂直一体化布局与跨代技术研发实践,正是国家推动“新型举国体制+市场竞争”双轮驱动战略的生动注脚。徐晓华详细介绍了华晟新能源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践成果:作为全球异质结技术领军企业,华晟已实现从拉晶、硅片、电池到组件的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拥有20GW异质结年产能,是行业首家异质结有效产能超10GW的企业,产能规模稳居行业第一。
在技术指标方面,公司量产电池平均效率达26.2%,冠军组件功率768.938W,组件效率24.75%,已连续23个月位居taiyangnews全球非BC组件效率排名榜首。这种包容并蓄的行业生态,不仅将加速技术红利释放,更为我国在未来全球光伏产业竞争中构建起难以复制的创新矩阵。
破局之道:供给侧改革与全球化布局
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兼CEO徐晓华深入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一是全产业链产能利用率不足50%导致的供需失衡;二是价格战白热化下企业现金流逼近警戒线,部分小微企业的组件报价甚至跌破行业成本均线;三是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延缓落后产能出清节奏;四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技术创新瓶颈;五是国际贸易壁垒加剧的出口压力。徐晓华表示,光伏企业应构建更高的技术壁垒和护城河,持续创新与进步,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
面对当前光伏行业的严峻挑战,徐晓华提出“技术引领+全球布局”的应对方案,以应对供需错配、价格内卷、同质化竞争及出口压力等核心问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华晟新能源始终恪守“技术优先”为导向,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徐晓华表示,十五五期间,华晟将持续聚焦高效异质结与钙钛矿叠层技术,致力于实现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的量产,目前小面积叠层电池效率已达到32.1%,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硬核支撑。此外,华晟坚持以差异化竞争破内卷,以“技术溢价”替代“落后产能的价格血拼”,建议政策引导金融行业支持技术先进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徐晓华建议,鼓励优势水平企业将产能向海外转移,加强与国外企业合作等方式,构建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政策引导下产能出清的深入实施,中国光伏企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溢价,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创新,为光伏企业从价格修复、技术溢价兑现、行业整合赋能提供契机,推动光伏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