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随着中核金沙新化二期光伏项目的全容量并网,至此,中核金沙新化一期、二期工程全部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作为金沙县首个新能源发电项目,该电站两期工程容量80MW,预计年均发电量可满足当地数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万吨,为贵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茶光互补”创新模式,生态经济双赢
该项目位于毕节市金沙县新化乡,依托当地丰富的日照资源与农业基础,创新采用“茶光互补”模式,将光伏发电与茶园种植相结合。光伏板下种植茶树,既提升土地复合利用率,又为当地茶农增收提供新路径,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绿色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中核汇能贵州公司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减少对原有植被的影响,并采用高效管理确保如期建成。
技术引领效益显著,助力“双碳”目标
项目全面投运后,年均发电可达967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7万吨,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项目通过集约化设计与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发电效率最大化,为贵州高原山地光伏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政企协作提速,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金沙新化光伏项目是中核汇能与金沙县人民政府深度合作的良好实践。自开工以来,双方协同推进资源整合与政策支持,克服山地施工与运输难题,仅用8个月即实现全容量并网,彰显“中核速度”。目前,中核在贵州已布局多个新能源项目,涵盖光伏、风能、储能等领域,持续为贵州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贡献力量。
中核汇能贵州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安富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在建及规划中的风电、光伏项目,进一步推动贵州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同时,深化“农光互补”“茶光互补”“药光互补”等模式,探索乡村振兴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该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标志着金沙县新能源产业迈出关键一步,也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