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日照时间较短,太阳高度角最低,辐照度也是一年四季中最低,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季节变化曲线在冬季会呈现出一个最低点的形态。冬季光伏电站发电量相较其它季节低是正常情况,但是规避一些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站的发电量,从而保障光伏电站的收益。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些冬季影响发电量的常见因素及应对措施。
某光伏电站一年内各月发电量
01
光伏组件的低温特性因素
在低温环境下,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会升高,短路电流略有增加,但总体而言,由于组件的功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低温会导致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降低,目前光伏组件最大功率温度系数一般在-0.35%/℃左右。例如,当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一些常规晶硅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可能会降低5%-10%左右。另外低温会导致光伏发电阵列的输出电压升高,这可能对逆变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应对措施
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光伏组件的低温特性。例如某光伏组件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开路电压Voc为50V,开路电压温度系数为-0.3%/℃,当环境温度为-10℃时,实际开路电压V = 50 × [ 1 + ( -10 - 25 ) × -0.3% ] = 55.25V。因此,组串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最低气温,避免组串电压超过逆变器的最大输入电压,影响发电量甚至导致逆变器保护停机。
02
线缆及接线端子因素
冬季低温可能使电缆等线路的外皮变脆,容易出现开裂、破损等情况。线路连接头处也可能由于热胀冷缩出现松动、虚接情况。轻则导致逆变器无法并网发电,严重时还有会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制定冬季运维计划,定期检查组件、电缆外观、线缆连接是否松动、逆变器运行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确保电站在冬季能安全稳定运行。
03
雾霾、灰尘因素
冬季天气干燥,空气中的灰尘比其他季节更多,另外冬季雾霾天气频发,空气中的颗粒物会减弱太阳辐射的穿透性,导致组件表面接收的光照降低,且光伏组件表面更容易附着灰尘,降低组件透光率,影响发电效率。如果有灰尘长期积累造成阴影遮挡,还会导致组件产生热斑效应,不仅影响发电量还会有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定期清洁,适当增加清洁频次,保持光伏组件清洁。不要忽略鸟粪、树叶等污物影响,及时清除污物提高发电量。
04
积雪因素
积雪堆积在光伏组件表面,会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导致发电量急剧下降。若积雪长时间不融化且未及时清理,光伏电站可能会持续处于低发电甚至零发电状态。并且在积雪重压下,光伏组件可能发生坍塌的风险。
应对措施
雪后用柔软工具及时清理积雪,避免用尖锐物体以防划伤组件。不能踩在组件上面清扫,这样会造成组件隐裂或损坏,影响组件寿命。不要等积雪过厚再清理,以免组件结冰。如果组件结冰不要用热水浇。条状、块状积雪也不容忽视,部分遮挡会影响整路组串的发电量。另外针对冬季降雪频繁地区,在设计、安装阶段,考虑最佳倾角的同时适当增大角度,可以有效减少积雪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