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分析 » 正文

单看正面效率单一指标,或误导行业,引入新内卷

日期:2025-02-21    来源:光伏头条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5
02/21
08: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光伏组件 TOPCon组件 BC组件

近期,有个行业信息备受关注。

陕西省于2025年1月印发《关于开展陕西省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2025年计划实施2GW左右光伏领跑计划,要求组件转换效率24.2%以上,只强调正面效率,而忽视综合效率。

无论从综合发电能力还是产能现状角度看,这或许都是有失合理的政策,甚至可能误导光伏行业,进入新一轮“内卷式”竞争,也与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

光伏领跑者计划,曾经推动了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但时过境迁,光伏行业已经走过平价,摆脱补贴,进入高度市场化的充分竞争阶段。

当前,强化行业自律、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是光伏行业的主旋律,只有正确认识光伏高质量内涵,才能规范光伏行业有序竞争,才能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组件环节又尤为重要。

组件高质量标准“有点绕”

一直以来,效率是组件的关键性能指标。

但是,光伏组件标称的转换效率,是指正面转换效率,也就是通过正面标称功率除以正面面积计算,并没有考虑背面部分,相当于“白送”。背面发电效率,只是通过“双面率”指标进行间接反映。

这算是一个冷知识。

目前,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对双面组件的转换效率要求也仅包括正面,并不包括背面,即不涉及双面率。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随着下游应用端对于双面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2023年双面组件市场占有率提升至67.0%,已成为市场主流,预计2024年提升至70%。在实际招投标中,“双面率”也成为包括各大能源央企的电站投资方组件招标的重要指标。

这基于行业初期的单面组件早年的制定标准,随着双面组件占比提高,问题也就逐渐显露出来——只反映了正面发电能力,没有反映背面发电能力,很难客观衡量组件的综合性能和价值,已经不合时宜。

TOPCon组件BC组件的对比为例,BC组件的标称转换效率可能高于TOPCon组件,但其双面率明显更低,考虑背面部分之后,TOPCon组件的综合效率和综合发电能力则更占优。因为大型地面电站项目通常具有较高的地表反射率优势,沙漠地区甚至高达35%,TOPCon组件凭借其高双面率、优异的低辐照性能和低衰减特性,尤其在地面电站等场景中在综合发电性能上更具竞争力。这个体现在TOPCon组件市场占有率远高于BC组件的上。

如果总是通过标称转换效率(反映正面)和双面率(反映背面)两个独立指标来对组件进行性能评价,会面临权重取舍的问题,如果过于强调标称转换效率而忽略双面率,就有失偏颇了。

“综合发电效率”的新理念

不过,下游客户并不含糊。

尽管上游组件端“有点绕”,但下游电站客户倒是理性的,在组件选型及项目可行性论证时,会综合考虑标称转换效率和双面率,也就是正面效率加上背面等效效率的“综合发电效率”

在“双面化”大潮下,双面组件在全球90%的应用场景具备显著优势,尤其是沙漠、戈壁、荒漠等大型光伏基地,“综合发电效率”显然才是衡量组件性能的更优指标。

目前,行业TOPCon 2.0组件的双面率已经达到85%,较头部BC组件高出15%,最高可达90%,在5%-30%的地面反射率下单瓦发电增益0.4%-1.09%,彰显了更强的综合发电效率。

很明显,当前仅仅反映正面效率的标称转换效率,已经很难适应组件及电站的发展趋势,而“综合发电效率”科学、严谨地考量正面与背面功率贡献,更加全面、准确,真正做到引导光伏电站降本增效,以契合电力市场化后度电成本降低的目的,更符合高质量内涵,更值得推崇。

市场化导向的新秩序

光伏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引起广泛讨论,更是将市场化导向推向高潮。

实际上,无论是组件,还是逆变器,或者跟踪支架,这些光伏系统的主要构件,核心目标就是更低成本,更多发电,而且是全周期多发电,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背面的,支持度电成本更低。

任何技术迭代,都应该符合市场化导向。

TOPCon能够在市场端碾压BC,除了综合发电效率更具优势,成本也是重要因素。目前,新建BC电池单GW设备投资约1.8亿元,总投资2.6-2.8亿元,相较TOPCon新建成本,BC高出0.08-0.1元/W,而TOPCon 2.0以升级改造为主,单GW改造成本仅约3000万元,相对BC的优势更加明显。

成本、双面率、低辐照、综合发电效率等全周期的成本及效率优势,也成为推动TOPCon组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并碾压BC、HJT等技术的重要原因。

光伏首先是能源,而不是制造,制造端只是其上游,上游的技术进步要服务于下游的需求,也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这是上游制造端技术进步的根源,组件作为制造端的末端更应该如此。

笔者也一直强调,光伏行业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资产化”思维,促进光伏资产的可融资性及可交易性,更加重视预期现金流及全生命周期价值,这样就能倒逼上游制造端高质量发展。

避免局限性政策误导行业

再陷内卷新泥沼

如今,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强化行业自律、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层面关注的重要课题。

年初,陕西省《关于开展陕西省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组件转换效率24.2%以上的要求,即只追求正面,不考虑背面,这在“双面化”、多路领先技术齐发展的大背景下,明显不利于中国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后,行业内高达90%的新建产能都以综合发电效率为目标进行配置,在全球范围内看,这些产能都是先进产能。无论从综合发电能力还是产能现状角度看,如果政策明显地倾向将当前非主流的、仅突出正面效率的技术,不仅会造成现有主流产能的巨大浪费,更将误导企业加剧新一轮投资扩产,使全行业再次陷入“内卷式”竞争的泥潭。

如果过度强调组件标称转换效率,而忽视综合发电效率,既违背了技术进步的原则,也背离了电站端的市场痛点,还可能产生不良引导,造成组件端低水平竞争,又产生一批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低效产能,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

这跟当前高层提出的整治“内卷式”竞争和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相悖的。

合理引导是关键。

无论是下游客户,还是地方政府,在组件选型及项目可行性论证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成本、效率、双面率等指标,除了不能低价恶性竞争之外,在性能方面也不能仅仅考虑局部指标甚至单一指标,要树立“综合发电效率”的理念。

否则,有失市场化原则。

光伏技术进步,需要同时兼顾全生命周期的诸多要素,既要考虑成本、效率、双面率、衰减率、低辐照等因素,还要考虑运输、安装和运维等影响。

任何技术创新都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有绝对短板,尤其不能为了成本而牺牲品质,也不能为了性能而忽视成本,更不能为了局部效率而忽视综合效率。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新一轮技术迭代的竞技中,无论是TOPCon,还是BC、HJT,或者钙钛矿等新兴技术,都要遵循这样的理念,这也是当前TOPCon占据市场主流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在海外成熟市场,光伏“资产化”理念已经成熟,对组件的选择也更加市场化。尽管制造端我们已经全球领先,但在市场端还需要尽快跟国际接轨。

光伏技术创新走向纵深,不仅双面率,还有衰减率、低辐照、温度系数等性能指标,都在不断精进,未来还要从更多场景、更多维度挖掘创新方向,推动光伏高质量发展。

这些都需要合理引导,任重道远。

光伏行业竞争纵然激烈,技术路线之争从未停歇,但有序竞争才是正道,坚定市场化方向,立足市场端的度电成本和组件端的综合发电效率,才能真正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蒋静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