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分析 » 正文

过剩压顶、洗牌在即,这些光伏跨界者为何还在“蒙眼狂奔”?

日期:2023-11-22    来源:华夏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3
11/22
08: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跨界光伏 光伏项目融资 分布式光伏

当光伏行业内部都在预警产能过剩和洗牌潮,仍有跨界企业不管不顾地往里闯。

笔者获悉,近日,A股上市公司星光股份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星光发展拟以3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星光能源”,主要从事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维服务。

星光股份原名“雪莱特”,是2006年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挂牌上市的老牌照明企业。星光股份“跨界”进入光伏,瞄准的是分布式这片“蓝海”——今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达1.29亿千瓦,再超集中式成光伏装机主力。

执着跨界光伏的不止星光股份。9月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如滨海能源、琏升科技、交建股份,均先后宣布重金投资光伏项目或收购光伏资产。其中,滨海能源更是一口气抛出了两个一体化项目,产能规模合计122GW,总投资高达254亿元,豪横之势堪比光伏龙头企业。

回顾2022年,受光伏板块高景气带动,一年内有70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光伏,掀起了一波让人目不暇接的跨界潮。但眼下,随着产能大量释放光伏行业进入过剩周期,市场形势已今非昔比,此时还要执意赶上“最后一班车”的这些跨界者们,该醒一醒了。

跨界光伏,成了“救命稻草”?

跨界光伏的企业,很多都野心不小。

比如滨海能源,其规划的两个项目,一个是在包头某开发区建设10GW光伏太阳能电池片、5GW组件一体化项目;另一则是某工业园区年产15万吨工业硅、12万吨多晶硅、40GW单晶硅拉晶、40GW单晶硅切片及其它配套项目,覆盖了晶硅光伏主产业链所有环节。

琏升科技聚焦于电池环节,瞄准的是相对前沿的异质结路线,规划了110亿元的总投资。继年初宣布拟投资40亿元在四川眉山建设8GW异质结电池项目后,今年10月又宣布,在江苏南通建设12GW异质结电池项目,总投资70亿元。

相比而言,星光股份3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已属小打小闹。不过,这些跨界企业的共同之处也很明显,主业不振、多年亏损、数次转型,如今想再找个“救命稻草”。

星光股份前身雪莱特,原本是主做照明业务,自2014年开始转型,先后涉足充电桩、无人机、智能包装设备和锂电池生产设备等领域。但几年下来,业绩非但没有突破,反而陷入了投资失利、连年亏损的泥潭。

笔者查询其历年年报发现,星光股份的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亏损了近六年,到2023年9月底,已经合计亏掉了18.17亿元。期间还两次因净资产为负值而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在重组更名为星光股份后,业绩依然不理想,2022年度盈利了1938万元,但今年前三季度又亏损了708万元。

琏升科技前身是三五互联,今年9月11日更为现名。2015年至2019年,三五互联先后尝试转型汽车赛道、新能源车赛道,但两次跨界均不理想。2019年公司实控人龚少辉将三五新能源进行了业务和资产剥离,2022年12月控制权变更,琏升科技成为其控股股东。

而滨海能源因为多年亏损,至今已是五次易主、第三次转型了。其主营业务经历了最初的涂料(2003年以前)、热电(2003-2018年),印刷包装(2018-2023年),再到如今的光伏。

目前的大股东旭阳控股于2021年以6亿元取得公司20%股份而入主,其后亏损状况并未改善,反而呈现扩大趋势。据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营业收入为4.15亿元,和上年相比减少了1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亿元,和上年的-0.57亿元相比,亏损扩大了近八成。

持续的业绩低迷和多次转型失败,让这些企业急于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来讲一个新的故事,正在享受政策红利、风头正盛的风光新能源成为了不二之选。很显然,投机一把就走是这类企业的普遍心态。只是,在光伏行业已经到了周期顶部还往里冲,这样的下注时机赌的不是“运”,是“命”了。

形势不对,它们选择了“撤退”

2022年是光伏跨界的热闹年。据统计,跨界光伏企业的数量多达75家。由于时点稍早,实实在在谋求转型的一些企业抓住了新的发展机会与增长点,通过跨界光伏而逆风翻盘。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曾主营汽车内饰业务的钧达股份。

2021年,钧达股份通过收购捷泰科技全部股权而成功转型光伏,进入中游太阳能电池环节。一年就实现了业绩扭亏,并跻身国内太阳能电池片领域出货TOP5行列。

而更早一步的京运通、弘元绿能、双良节能这几家光伏设备商,借着行业的高景气度向上游切入(跨界硅棒、硅片生产),凭借先发优势在业内站稳了脚跟。

然而时移世易,今年下半年,跨界光伏热已经明显退潮。一些企业看清形势,选择了撤退或及时止损,对已开发、未开发的光伏项目进行抛售出清。

8月以来,水牛奶大王皇氏集团通过转让安徽皇氏绿能科技有限公司80%的股权给鲁严飞及经营团队控制的企业,注销旗下控股孙公司皇氏晶华(广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基本退出了光伏板块,回归了水牛奶主业。

8月,印刷油墨龙头乐通股份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对投资47亿元建设4.8GW高效HJT电池及组件项目主体的投资,由不低于40%的股权变更为出资持有5%的股权。

6月,奥维通信宣布终止与熵熠(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投建 5GW 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

经不完全统计,此前高调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中,已有近10家终止光伏相关的项目、再融资计划等。他们为何选择了主动出局?

在关于注销皇氏晶华的公告中,皇氏集团表示“基于公司整体战略布局考虑,为整合及优化公司现有资源配置,降低非乳业板块的经营管理成本”;奥维通信则在《关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中称,“鉴于交易各方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方案进行多轮协商和谈判后,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对价、业绩承诺、投后管理等交易方案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跨界光伏的由热转冷,也暗合了近一年来光伏板块低迷的市场走势。根据Wind数据,横向对比超30家光伏板块上市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数据,有接近半数企业营收同比呈现负增长,超半数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

光伏企业增长“失速”,高增长阶段已告一段落,跨界的故事没法再讲下去了。此时选择撤退,哪怕是“一地鸡毛”,也比将来丢胳膊断腿的好。

内外交困,结局或已注定

时至今日,光伏还有下注的机会么?

从内部环境来看,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光伏行业的上行周期已基本告一段落。今年以来,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降价传导至产业链各环节,光伏上市公司集体增长失速,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当难看。

今年年初以来,产业链各环节已出现两轮降价潮。目前,硅料价格再次跌至6万元成本线;硅片价格也在持续下跌,组件投标价格更是跌破了1元/W。在很多行业人看来,行业见底还早,这次的寒冬将比以往都冷。

残酷的价格战意味着各环节都已无利可图,不少龙头企业甚至开始出清产能。卷到极致,最终一定是大厂“卷死”小厂,小厂“卷死”新厂。树大根深的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碾压优势,它们不惧寒冬。而还未立稳脚跟的新企业,将普遍面临投产即亏损的命运。

再看看那些新近入局的跨界企业,尽管抛出上百亿的投资规划,似乎是财大气粗,但真的储备有足够的粮草来熬过寒冬么?这需要打个问号。

查看三家企业财报。截止今年三季度末,琏升科技总资产18.68亿元,负债9.97亿元,净资产为8.71亿元。这样的家底,要撑起110亿元的总投资,显然是捉襟见肘。

实力最小,野心却最大的滨海能源,现总资产6.37亿元,负债4.05亿元,负债率已经高企,但其此番跨界却一口气规划了254亿元的投资规模,钱从哪儿来?

星光股份3000万的投资额,更经不起折腾。尽管分布式光伏势头良好,但光伏电站开发属于重资产行业,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就需要几百万、上千万的投入,平均投资回报周期一般是7~8年,按照星光股份现有资金实力,后续能否持续运营下去就不好说了。

当然,很多跨界企业也并没有真心实意的干光伏,它们只是想套上新能源的概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但可惜的是,这个“算盘”如今也要打不响了。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今年8月,证监会发布文件明确指出,为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和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这意味着,想通过炒新能源概念圈钱的路子根本走不通了。

综上几点来看,跨界光伏玩票者的结局已经注定。光伏行业是利国利民的产业,肩负着能源转型、生态发展的重任。只有那些坚持长期主义,固守初心恒心的企业,才能真正享受到行业发展的红利。如果现在还想来投机赚快钱,这样的想法当休矣!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