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是光伏传统装机旺季,站在三季度的尾巴上,各大厂商摩拳擦掌。在组件环节,出现两种有趣现象:一是尺寸暗斗转向技术明争,头部企业间关系亦敌亦友。二是行业普遍低价保单,头部企业仍调高出货目标。
继隆基的一场业绩报告会、晶科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后,BC、TOPCon两大技术被推到技术路线关注的最前端。
9月19日,隆基绿能明确对BC电池路线的态度,宣布拟39亿元投建HPBC Pro电池项目,在此之前TCL中环也计提12亿布局BC电池技术路线。在硅片领域分别侧重182mm尺寸硅片和210mm尺寸硅片的两家公司,如今均表现出对BC技术路线看好。同时,隆基绿能对TOPCon路线依旧关注,公司表示已投建的年产30GW的HPBC电池产能中绝大部分车间年底会全面达产,30GWTOPCon电池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达产。
组件环节过剩的定论,在今年SNEC后几乎已成为业界共识。但不同企业对此态度不尽相同。例如,不少组件低价保单。在最近一次调整出货目标时,天合、晶科双双调高出货目标。也许在优胜劣汰在光伏领域,先进产能不会过剩且供不应求。
新格局正在形成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光伏两种技术在9月的论调。
9月5日,隆基绿能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TOPCon仍是过渡产品,未来5-6年将主推BC技术路线。随后,天合、通威、晶澳、晶科、晶华等皆声明具备BC技术储备。
9月13日,晶科能源召开发布会,直言“过渡技术之言无稽之谈”,并称BC在应用场景上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用于屋顶光伏。
9月18日,一直保持沉默的TCL中环透露计提12亿布局BC电池技术路线,对拥有IBC技术优势的Maxeon持股比例升至25.2%。
9月19日,隆基绿能宣布拟39.15亿元投资建设铜川年产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将采用HPBC Pro高效电池技术,并表示HPBC Pro高效电池相较于HPBC电池应用场景会更多一些,除了分布式场景之外,也可以用于集中式场景上,比如大型地面电站。
在两种新技术加快研发与投入生产的当下,巨头还在光伏上下游寻找伙伴。光伏企业对某一种技术的看好,往往会在产业内引发蝴蝶效应。
上一次光伏企业的“向左向右”,还是始于2020年的尺寸纷争。自隆基、TCL中环分别发布自己主打的182系列、210系列产品起,光伏领域开始划分两大尺寸阵营。但历经3年之后,业内统一尺寸的呼声已越来越高。
有趣的是,在达成8月共识的6家企业中,有东方日升、阿特斯两家企业,他们都表现出对182系列产品有所倾斜,但此前均是“210阵营”成员。而“182阵营”成员晶澳和晶科,已经分别在2020、2021年开始研发210组件,并先后具备了210组件的量产能力。
尺寸之争在暗流涌动间已浮现出殊途同归的脉络,技术竞赛刚刚开启,可能也会持续几年时间。就当前技术格局来看,据PV Infolink预估,TOPCon组件产品在2023年的市占比将在25-30%左右。此外据业内人士介绍,TOPCon产品的效率每年才能以0.3%-0.5%的幅度保持不断进步。而随着HJT、BC等技术路线进一步实现降本,TOPCon想要保持性价比优势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努力。技术将引发新一轮的光伏格局蝶变。
巨头低价保量
光伏巨头开启技术之争,可能是想通过掌握先进产能规避产能过剩的风险。
从目前供需情况来看,仅截至上半年,晶科、隆基、天合、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以及通威七家组件制造商合计出货量达到140.05GW,已超出中国光伏协会作出的全年光伏新增140GW装机的预测上限。
市场秉持着残酷的价值规律,组件价格已出现显著下滑。SMM统计的数据显示,仅8月份能源央企光伏组件项目定标均价再度下滑,环比降幅高达7.41%,目前组件1.2元/瓦的均价,与去年底的1.9元/瓦相比,已大幅降低。有专业人士对此表明,其实跌到1.5元/W已经大幅提升电站投资收益率,招标价格一路“超跌”与组件供应量暴增有关。
雪上加霜的是,硅料在今年下半年价格逐步回暖。材料环节出现的“暖意”,让组件和电池环节感受到了“寒意”。不少企业顶着成本端的压力降价参与激烈的竞争,采取低价保量策略,具体体现于三个维度。
首先,从海外市场来看,7月份中国出口组件和电池18.58GW,对应的销售额是31.7亿美元,折合每GW1.71亿美元。8月份出口21GW,销售额33.67亿美元,折合每GW1.6亿美元。中国组件和电池出口在1个月间实现出口量提升13%,但价格下滑6.4%。
其次,从国内来看,近两个月来组件报价价格都履创新低。
据证券日报消息,保碧新能源有光伏组件集采招标7月开标,光伏组件小厂以1.18元/W报价,创2021年以来最低纪录(出厂价)。
8月,三峡集团5GW光伏组件框架、中广核新能源2023至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集采先后开标,一线组件企业分别报出了P型1.168元/W、1.23元/W的最新低价。
8月,宝武清能光伏组件(72型)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正泰新能,投标单价1.198元/W;第二中标候选人东方日升,投标单价1.232元/W。
综上,不论海内外市场、不论大小厂商,都在卷价格战。
最后,从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的N型组件来看,即使是少数拥有N型产能的组件企业,似乎也没有在N型产品上取得很高的毛利率。有业内人士表示,N型P型成本差小于1美分/瓦,基本持平。而在售价上,N型也仅享受轻微溢价,从近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二三年度第五十批集中招标(第一批光伏电池组件设备)看,N型、P型均价几乎相当。
在三季度末尾,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分别上调了全年出货目标,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是传统的光伏装机旺季,如果组件价格仍不能得到提振,光伏企业们将继续低价保量的内卷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