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上哪个板块比较惨?答案可能非新能源莫属。今天,光伏板块再次大跌,截至收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931151)下跌0.86%。光伏50ETF(159864)下跌1.06%。
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要说今年哪个行业的业绩最为亮眼,恐怕也非光伏莫属。目前,多家光伏公司已经发布上半年业绩,受益于光伏市场需求旺盛及产业链价格下行,业绩普遍较好,其中晶科能源、欧晶科技、清源股份等公司预告净利润增长上限超300%。
行业供应链方面也有利好消息。硅料价格跌至行业平均成本线附近,近期市场出现企稳态势。足够的产能和库存,叠加下游需求回暖,给整个行业带来稳定的发展预期。
那么光伏行业业绩高增长的同时,为何股价跌跌不休?
笔者分析发现,光伏板块下跌的原因主要来自资本预期、产业发展、整体股市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影响。
全球股市震荡和A股市场整体走势是客观原因,除此之外,光伏板块股价下跌主要原因来自于产业本身的内卷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内卷加剧,预期降低
光伏产业交出了不错的盈利成绩,那么它的后劲儿还有多少?
业界的预期恐怕是,在硅料价格下跌、各环节产能释放后,光伏下游需求增速、利润回归。当这些利好释放完之后,一系列不确定性问题将会出现。
目前光伏板块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光伏板块各个环节链条都在疯狂扩产,价格战已经成为行业常态。
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几家组件龙头不约而同抛出大规模扩产计划,仅五家头部企业的拟投资规模就高达900亿元。
以晶科能源为例,其计划新增56GW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拟投资规模高达560亿元。在6月的投资者活动交流中,晶科方面表示将维持积极的投产节奏,保持N型产能在行业内的领先规模。
另一个例子是中环。这个一直走专业化路线的硅片龙头也加大了下游电池、组件环节的布局力度。其于近期拟发行可转债138亿元,投资大尺寸超薄硅片和TOPCon电池项目。
明知产能过剩,企业为什么忙于扩产?
首先是技术迭代的需求。光伏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导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竞争加剧。
目前光伏电池片技术正处于P型电池向N型电池升级的阶段,因此光伏企业都把N型电池,尤其是N型TOPCon电池作为扩张升级的重点。
目前市场上TOPCon组件相比传统PERC组件,每瓦有约1毛钱的溢价,属于先进产能,在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然而进一步数据显示,2023年底预计国内TOPCon产能将超460GW,渗透率达到29%,对应总的组件产能超过1500GW。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乐观情况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约330-516GW。可见,今年光伏产能已远超市场需求。
此外,企业试图通过规模效应增加竞争力。激烈的扩产必然会导致价格战和行业洗牌。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更低成本的企业,毫无疑问将在这轮厮杀中更有竞争力。
而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这轮疯狂扩产将带来毛利降低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不确定性
近年来,对光伏产品出口不利的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随着光伏技术不断创新与迭代,过去10年间中国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下降超过80%。中国光伏实现了从被“卡脖子”到全球领先的重大跨越。
从最初的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如今的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显著、为各国能源转型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光伏产业已经确立了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光伏各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超过51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其中,光伏组件出口约153.6吉瓦(GW),硅片出口约36.3吉瓦(GW),电池片出口约23.8吉瓦(GW),分别同比增长55.8%、60.8%、130.7%。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规避调查的最终裁定。美方称,调查的核心问题在于,一些中国生产商通过将太阳能产品运往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行一些微小的加工,从而规避支付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税(AD/CVD)。
根据2022年6月6日发布的总统公告,只要进口产品在总统公告终止后六个月内在美国市场消费的,在2024年6月之前,从这四个国家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和电池都不会被征收关税。
对此,隆基绿能表示,美商务部关于中国公司规避关税的初步调查结果,不会影响该公司的运营,也不会改变其在美国市场的计划。天合光能表示,天合越南6.5GW的210单晶硅片产能已投产,满足对美国出口所需,所以反规避调查对公司无影响。
其实,美国盯上的不仅是光伏产业,美国对中国加征税的领域涉及《中国制造2025》中计划主要发展的很多高科技产业,包括航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
种种举动背后,反映出中美贸易战愈发紧张的态势。对此,我国外交部曾明确表态:美方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将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造成干扰和破坏,最后只会反噬自己、损害自身利益。
无独有偶。欧洲国家对本土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也在不断压缩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欧盟《净零工业法案》计划发布,草案设定40%的太阳能光伏部署来自欧盟内部制造的目标。
而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市场,欧洲占比约50%,去年增速超40%。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0%。
尽管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政策主管德里斯·阿克称赞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让欧洲从中受益,而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能让中欧获得双赢。但欧洲这一举措,引发业内对于欧洲将压缩中国光伏出口份额的担忧。
利好不断,跌跌不休,是整个产业发展现状的一个切面。
随着光伏产业链技术迭代,加速扩产,长期来看,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短期来看,产能过剩在所难免,优胜劣汰进程加速,竞争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