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光伏财经 » 正文

做垂直一体化隐形巨无霸!或许它才是真正的下一个隆基!

日期:2023-04-13    来源:新能源大爆炸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3
04/13
08:2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晶澳科技 光伏组件 光伏产业链一体化

下一个隆基,很可能不是中环,而是晶澳科技,这才是跟隆基最像的公司,甚至没有之一!

01

当光伏垂直一体化隐形巨无霸

这几年的光伏大行情中,最出名的公司莫过于隆基股份了(现改名隆基绿能,股价走的确实也很绿…),除此之外应该是通威和中环,由于中环股份(现改名TCL中环)跟隆基一样,都是硅片巨头,也都各自有一群死忠粉,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攻讦,嘲讽对方为鸡粉和环粉,市场也就默认这两者是同类型公司,而事实上,从近期追踪光伏行业的年报来看,最像隆基的可能不是中环,而是晶澳科技!

市场默认将隆基和中环归为同类型公司,但实际上,隆基是行业最早走垂直一体化路线的公司,现在也是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公司,相反,中环在这方面就弱多了,甚至在这两年同行都拼命往上下游拓展,努力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时候,中环的一体化之路依然走得不紧不慢,虽然也参股新疆协鑫拓展了硅料业务,以及推出了自己的组件品牌环晟,但硅片依然是最核心的收入来源,占比超过75% 。

相反,一直被市场认为就是一个组件厂商的晶澳科技,在一体化方向反而走的非常早,最早从2010年开始就由电池业务向上下游拓展,目前程度也非常深了。

此前新能源大爆炸追踪晶澳科技的时候说它是行业里隐形的垂直一体化巨头(具体内容请搜索关注新能源大爆炸后,在对话框里输入“晶澳科技”查看研究合辑),这次年报,公司公布了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程度进展。

截至2022年底,公司的垂直一体化率达到80%,而且预计2023年末可以达到90%,也就意味着,晶澳科技已经成为光伏行业里仅次于隆基,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公司!

最像隆基的不是中环,而是低调的晶澳科技,也许最可能成为下一个隆基的也不是中环,而是晶澳科技!

有没有出乎意料、大吃一惊的感觉?

这主要也是因为公司的硅片和电池片等都用于自家的组件业务,并不对外出售,导致行业存在感比较低,实际上,公司的硅片和电池片自供组件业务都不够,每年都还需要对外采购一部分。

根据2022年报披露的数据:公司去年年底组件产能近50GW,硅片和电池片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也就意味着,还有略高于20%的硅片和电池片需要外购,之所以说略高于而不是等于,是因为生产1GW组件需要超过1GW的电池片和硅片。

公司的目标是2023年垂直一体化率达到90%,这几乎也同时意味着,再往后两三年,公司的垂直一体化率就可以达到100% 了,甚至很可能会像隆基一样,向行业里更多的细分环节拓展,摸着隆基过河。

至于在光伏行业里,是走专业化路线更好,还是垂直一体化路线更好,今天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但晶澳科技的2022年业绩非常不错却是公认的。

02

晶澳科技2022年年报简析

2022年晶澳科技实现营收730亿元,同比增长76.72%,归母净利润55.33亿元,同比增长171.40%。Q4实现营收236.66亿元,同比增长55.65%,环比增长13.48%;归母净利润22.43亿元,同比大增208.89%,环比也大增41.34%。

不仅大幅超出此前市场的一致预期,而且都处于此前业绩预告的最顶部,毛利率为14.78%,净利率为7.59%,分别较2021年有所提升。

这份财报不仅是亮眼了,说是逆天也不为过,尤其在当前市场对于光伏行业普遍缺乏信心的情况下,这个业绩无疑给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可能有眼尖的朋友注意到了:晶澳科技的净利润增速远远超出了营收的增速,为什么呢?

先看营收的增长,去年晶澳组件销售了38.105GW,同比增长58.31%,很不错的增速,但其实也就是行业平均水平而已。

根据光伏协会去年288.7GW产量、58.8%的增速来看,基本上,可以说晶澳科技去年组件的销量跟行业平均水平差不多。

那只能说明去年亮眼的销售增长主要来自单价的提升。事实也是如此,去年单瓦收入为1.85元,比2021年增加了0.21元,同比增长13%;单瓦毛利为0.26元,较2021年提升3分钱,同比增长了14%左右。

单瓦毛利的提升,说明晶澳科技比较好地向下游传导了上游原材料的成本提升。

而净利润大幅度超过营收,则主要是汇兑损益的缘故,由于去年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公司有60%左右的收入来自海外,去年取得了7.16亿的汇兑收益,而2021年的则是亏损4.23亿,一来一去之间就是11亿多的差距,如果没有这个汇兑收益,2022年的利润数据也没有那么爆炸。

03

疯狂的研发投入

话说回来, 去年公司也计提了超过11个亿的资产损失,其中,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2.61亿元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8.43 亿元,主要是小尺寸产能淘汰,同比2021年底6亿多的数据也是大幅度增加,也算有点扯平了。

联想到通威2022年的业绩“暴雷”也是因为淘汰落后产能计提了资产减值,重资产投入又技术变革的行业就这点不好,总是得持续重金投入以维持技术的领先性,还是白酒好呀……

持续的重金投入,就是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宿命,2022年,公司研发上又砸了46.08亿元,营收占比超过6.3%,也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好在成果也不错。

公司量产P型电池转换效率最高23.9%,N型电池转换效率最高25.3%。推出的新一代量产N型组件Deep Blue 4.0 X,相对于传统主流P型组件,BOS成本(指除了光伏组件以外的系统成本)可降低2.1%,LCOE成本可降低4.6%。

此外,在公司的经营上,也大力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大幅降低员工数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员工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持续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回望这几年的光伏行业大爆发,晶澳科技绝对不算风头最劲的公司,甚至行业感知度也是偏低的,但综合实力而言,它反而是被忽视的,从垂直一体化的完成度而言,它或许才是下一个隆基呀!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