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2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20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已达51.11GW,是继2021年后连续第二年超过集中式光伏装机(36.29GW)。
随着分布式的快速崛起,光伏加速渗透进各行各业。从村居楼顶到工商业企业屋顶,再到校园、医院、加油站、各类交通枢纽屋顶,光伏的身影越发常见。而用电负荷高、人流密集也是这类应用场景的普遍特点,这对光伏电站的发电性能和安全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中来光电依托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致力于为行业提供高效、可靠、美观的N型组件产品。
TOPCon电池的全称为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通过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然后再沉积一层高掺杂的多晶硅薄层,二者共同形成了钝化接触结构,在背面实现表面钝化;超薄的氧化硅层利用量子隧穿效应,可以在电极不接触硅片的情况下完成电流传输,降低电极处复合造成的效率损失,从而赋予TOPCon电池较高的极限效率和转换效率。
表现在生产工艺上,相较于PERC电池,TOPCon电池需要额外增加“硼发射极的制备”、“隧穿氧化层的生长”、“沉积多晶硅并对其进行掺杂、扩散后的清洗”三道核心工艺。而在这一制备过程中,多晶硅绕镀是否清洗的干净,直接关系到成品组件的安全性能。
在光伏电站的起火事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组件产生热斑所导致。而组件热斑的一大成因便是电池级别的绕镀问题所导致的漏电。
对于多晶硅绕度的清洗,行业内普遍采用酸碱法去除(酸刻和碱刻),但该技术的主要弊病是清洗不均匀的问题普遍存在,需要额外的环节进行绕镀去除,绕镀去除的不确定性会增加漏电、黑边等不良风险
针对行业的这一痛点,2020年,中来发布了 J-TOPCon2.0 技术,向行业展示了自主研发、首创的POPAID 技术(等离子氧化及等离子辅助原位掺杂技术),利用链式平台传输载板,在不破真空情况下,同时完成隧穿氧化和掺杂非晶硅沉积,真正实现了电池片的无绕镀。避免了电池片漏电,进而有效减少了组件热斑与黑边的风险。实现从电池级别为光伏电站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从2022年起,光伏行业技术发生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开始布局TOPCon产能,今年各家公司更是加快了TOPCon技术的发展步伐,甚至有跨界企业和新秀加入这一领域。据保守估计,今年TOPCon的市场占比将达到18%,比去年增长了10%,短期内市场电池技术选择了TOPCon。
中来是行业内第一批布局TOPCon技术的公司之一,除了在TOPCon领域资历深厚,公司更是经过多年的技术迭代变革,研发出不同于市面上其他TOPCon技术的独特解决方案,实现电池片正反面的完美隔离,从电池端杜绝漏电可能。低至-0.30%/℃的温度系数,在运行温度方面减少输出损耗和风险,坚决杜绝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实现用电极致安全。
目前,公司所研发的N型TOPCon光伏电池实验室效率已达26.1%,SMBB电池量产效率可达25%以上,在全球光伏行业内均处于领先地位。基于POPAID的J-TOPCon 2.0关键电池技术,中来向市场推出的NIWA BLACK(N型单晶高效单玻黑色组件)、NIWA LIGHT(N型单晶高效单玻组件)系列,以及JW(N型单晶高效双面组件)全系列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亚洲、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全球各地的光伏项目中,凭借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发电表现,深受用户的青睐。
目前,公司正在研发J-TOPCon3.0技术,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和安全可靠性,为全球用户充分享受N型电池技术红利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