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光伏系统工程 » 太阳能项目 » 正文

中国光伏,再次出海,终将改变世界!

日期:2022-09-29    来源:财鲸猎豹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2
09/29
09: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黑色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板 单晶硅

小时候在农村房顶上的一块块黑色电池板,可以给屋里供电,这玩意学名叫光伏。简单点说,光伏就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控制了全世界”,这句话一点没错,从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之后,火力发电就成为了全世界最主要的发电方式。但是人类对于替代能源的探索,数百年来从未停止脚步。

1954年纽约时报向全球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将无穷无尽的太阳能用于文明,可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美国这大拇哥一竖,从此太阳能就开启了它的黄金时代。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各国更加意识到了太阳能这东西咱得搞,但这玩意好归好,就是太烧钱了。早期生产一度电,光伏的成本是火力发电的几十倍,不贴钱谁干?于是全世界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补贴行动。

此后的30年你几乎在世界每个角落的屋顶上都能找到一块太阳能电池板。2000年手握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专利的施正荣回国创业,当时的他常说一句话,“给我800万美元,还你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就是这句旁人听起来有点可笑的口号,无锡政府相信了。

没有想到在2010年尚德电力以1.5GW的组件出货量,首次超越美国企业“第一太阳能”,登顶世界第一。05年无锡尚德正式登陆纽交所。而施正荣本人也以23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了中国新首富。巧的是就在同年另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隆基股份则确定了压轴研发“单晶硅”,成为制造太阳能板的原材料。而为了这个决定他们挣扎了十年。当时钟拨到今天隆基股份成为了光伏产业的全球霸主,而尚德却早在2013年进行了破产重组,发生了什么?

纵观隆基和尚德这两家企业的兴衰更替,其实也代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而这一切都要从当年的“美国反倾销”案开始讲起。有多少朋友了解半导体芯片是从华为被卡脖子开始的,但你知道吗?早在2012年我国光伏行业就经历了这么一个大劫,“反倾销’+“反补贴”。啥叫反倾销?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倾销的意思就是一国的商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入到另一个国家进行不正当竞争。加一个反字就是告诉你,“你家东西在我家卖的太便宜,挡我财路了”。

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和14.78%-15.97%左右的反补贴税,而欧盟也在同年提起对华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

欧美这一套组合拳对当时的中国光伏行业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因为那时候国内的光伏结构实在不理想,原料、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三头在外”处处受制于人。因为政策的补贴,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建光伏企业,但是上游原材料,大部分要进口,下游销售呢,90%都要通往欧美国内反而没人用,我国只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做低端代工。此前的05到08年,由于海外的需求激增,上游多晶硅的采购价格一度从50多美元飙升到了500美元,3年10倍,股票跟它一比那可弱爆了。

这种局面之下由于一心追求产业规模,施正荣几乎将公司的所有资金全部押注在原材料采购上,以80美元的价格与国外多晶硅巨头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合约。但是没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了,欧洲国家纷纷取消了太阳能补贴,多晶硅需求锐减价格急转直下。又是三年时间,多晶硅的价格回到了20美元,一地鸡毛。

残酷的价格战使90%的光伏上游企业被迫停产,奄奄一息。此时欧美的双反制裁又切断了下游的利润空间,海外订单没了国内也没有需求承接,无路可走的尚德最终在2013年进入了破产重组,一代光伏龙头就此退场。而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个高潮也从此落幕,但是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在欧美“双反”政策的影响之下,国内光伏行业俨然来到了生死关头,大量的企业开始破产。国家一边替破产企业擦屁股,另一边,面对拥有技术的企业,依然还在补贴,可那个时候舆论已经变了,补贴十年,投入十年,心血付之东流,中国光伏还有戏吗?答案是不仅有戏,而且可以逆风翻盘。

属于中国的光伏反击战正式打响。中国政府先是对美、韩、欧洲的多晶硅也启动反倾销调查,紧接着又上诉到WTO,直指欧盟歧视性政策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国内喘息的机会。2010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太阳能光伏列入新兴战略性领域。

2012年太阳能发电发展正式写入了“十二五”规划,2013年光伏产业的“国八条”正式出台,其中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直接提供每千瓦时0.42元的电价补贴,并且在未来几年内连续调整补贴政策,出清落后产能。

2015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文件,下达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0万千瓦。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启了绝地求生之路,他们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了产业链的缺陷,如果还是选择干代工的活,那只能赚着辛苦钱看别人脸色度日,只有把技术和材料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啊。在政策的引导之下,仅剩的几家光伏企业坚定地踏上了重返西部的路。

不得不说如果从天时的角度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日照时间长,单位面积辐射量高,而且地广人稀简直就是为光伏产业量身定做的。也正是这个时候,押注单晶硅多年的隆基股份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可能有人会问,同样都是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单晶硅和多晶硅有什么区别?可以这么说,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之下,单晶硅的性能是要大大高于多晶硅的,光电转化率足足高出5%左右。但是因为价格贵,一直以来都只用在少数高端产品上,多晶硅虽然性能处于下风,但是真的便宜。

2015年隆基开始规模化采用金刚线切割技术,使得单晶硅片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真正拥有了和多晶硅正面竞争的能力。之后的短短几年中硅料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单晶硅的市占率从2014年的不到5%,到2015年提升为15%,到2020年的逆转到了90%,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国。在多重刺激之下光伏全球产业链迎来了奇迹般的转移,直到2018年。中国光伏出口国已经通往了韩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等200多个国家完全取代了欧美市场。

2018年12月中国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在青海格尔木正式并网发电,平均电价时0.316元/千瓦时,低于当地火电价一分钱,开创了国内光伏平价上网的先例。此时的欧洲也终于意识到了双反政策无法制裁中国,反而输掉了自己。就在同年欧盟宣布全面终止对中国的双反政策,到这里为止整整五年时间,中欧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倾销调查案就此结束。

时至今日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不止有隆基全产业链都出现了世界级的龙头。截止到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连续九年稳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三倍还多。在全球光伏产业20强中,中国占据了15个席位,全球96%的硅片都来自中国制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欧美的双制裁中活下来。而中国光伏不仅活了下来,还能再次出海,杀不死的终将改变世界。

图片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