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资讯 » 光伏动态 » 正文

国家电投推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日期:2022-09-19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支彤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2
09/19
14:0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国家电投 光伏电池 IBC电池

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戈壁滩上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一望无际的光伏海洋,再到忙碌的中国首条量产规模IBC电池及组件生产线……借力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以更大担当和作为书写新时代振兴篇章,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伴着清晨的阳光,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工程师魏蓉走进IBC电池车间,在制绒工序下料口停了下来,随机抽取硅片,放入显微镜下仔细检查。每一次抽检,魏蓉都细致对待,这份坚守正是源于6年前的难忘时刻。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时,她将硅片双手递给了总书记,现场聆听总书记的深情叮嘱与殷切希望。

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国家电投书写了一个个华彩篇章。

6年来,国家电投光伏装机规模增长了近8倍,超过4471万千瓦;6年来,国家电投电子级多晶硅市场占有率达到 20%,为国内最高,IBC电池及组件生产平均效率国际领先;6年来,国家电投打造了一条从原材料到制造,从开发、设计到研发的光伏完整产业链;6年来,国家电投持续探索光伏智慧融合发展,将光伏产业打造成创新转型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今天的国家电投,正在以一流光伏引领一流发展,脚步铿锵,开启绿色智慧能源新发展之路。

科技图强:问鼎产业之巅

曾经,“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处境十分艰难:一头是产业链上游的硅料和设备依赖进口,一头是产业链下游的光伏产品应用几乎全部用于出口,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发展好中国光伏产业,科技图强成必然之路。心系“国之大者”,国家电投剑指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带动光伏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提升光与电之间的转换效率,是确保光伏电站高效运转不可或缺的“秘钥”。为牢牢把握这把“秘钥”,黄河公司铆足了功夫,向科技攻坚要效益和竞争力。

6年来,黄河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参与制定光伏领域的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124项,取得科研成果51项。尤其自主研发的高纯多晶硅项目,不仅满足高效电池研发的需求,还满足国家集成电路基础原材料的进口替代。

“6年前,我向总书记递上的多晶硅片,6年后已然升级为技术更先进的N型IB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从当时的18.4%大幅提升到24.2%。”魏蓉自豪地说。

今天,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3%的IBC电池的企业,能实现IBC电池量产的企业全球也仅有3家。

走进位于青海省共和光伏产业园区内的集团公司百兆瓦光伏发电实证基地,目之所及的蓝色光伏板构成了一片“湛蓝的海洋”,148种光伏主流技术和产品在此同台对比,拟实证试验640种方案……百兆瓦光伏发电实证基地,既是国家级的实验实证基地,同时也是光伏领域的大数据平台。

“太阳能光伏发电试验基地对太阳能光伏电站上百种不同技术组合做出实际考证,在此基础上找到更优化的组合配置。这对中国乃至全球太阳能的发展都将作出重要的贡献。”国务院原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寰表示。

拥抱“双碳”:贡献“国家电投方案”

6年来,国家电投之所以坚定光伏等清洁能源发展领先目标不动摇,答案只有一个:创新。

创新之笔落在了龙羊峡水光互补85万千瓦并网光伏电站——从2012年塔拉滩上架起第一块光伏电板,到现在规划占地规模达到609平方公里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园,通过一条大河、一片荒漠,黄河公司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在全球开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调运行的先河。

2016年11月,通过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江苏用上了青海电,实现了青海清洁能源首次跨区外销。电站年均发电量14.9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6.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22.66万吨、二氧化硫3944.16吨,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创新之笔落在了“青豫直流”特高压工程——2021年11月,国家电投在青海塔拉滩建成投产240万千瓦青豫特高压配套电源项目,创造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短的新纪录,保障了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通道输送能力和送电安全。

以光伏开发为引擎,黄河公司已成为青海省最大的发电企业和清洁能源企业。电力总装机2751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91%,发电量、供电量分别超过全省的70%和80%。

创新之笔落在了辽宁朝阳县全域综合智慧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国家电投利用党政机关、学校、民宅等各场景丰富的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户用光伏发电站,同时结合光伏车棚、充电桩、“天枢一号”等方式,实现“风、光、电、储、充”多要素融合,有效解决光伏等新能源间歇性及波动性的问题,提升光伏发电价值。

截至8月24日,该项目完成2.8万千瓦分布式户用光伏并网。按照25年服役期估算,每年可为农户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入,让乡村空置的“金角银边”真正变成“聚宝盆”。

融合跨界:“光伏+”赋能千行百业

阳光下,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草荡湖面上泛着粼粼波光。在“两山理念”诞生地,国家电投落子5万千瓦“渔光互补”电站项目。这一集水产养殖、科研示范、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清洁能源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自2017年建成至今,总计实现发电24248.19万千瓦时,带动当地产生经济效益1893.753万元。青山绿水间,光伏电站与千亩鱼塘共奏一支和谐“渔光曲”。

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的磴口县,有着“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荒漠之上,国家电投创新性提出了“光伏治沙、恢复生态”的理念,通过在光伏电站下面种植牧草实现治沙、固沙1309亩,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已几乎看不到沙漠的影子。除了磴口县,国家电投“光伏治沙”项目仍在持续探索,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库布其、赤峰、达拉特旗,青海共和等地披上了“绿衣”。

党的十九大以来,诸如此类的“光伏+”,在国家电投的绿色发展版图上不胜枚举。跨界融合的背后,是生态美丽中国建设释放出的广阔蓝海,是拥抱“双碳”目标碰撞出的智慧之光。

光伏板上发电、板下放羊,打造光伏温室大棚……国家电投不断创新“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治沙”、植物工厂等零碳负碳生态发展模式,书写了河南省兰考县光伏开发“整县推进”、安徽淮南全球最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等一个又一个绿色佳话。

“智慧能源+美丽乡村”有序落地小岗村,牵手阿里巴巴、京东加速三网融合……国家电投将光伏与县域、乡村优势产业结合发展,打造生态能源新体系。截至目前,综合智慧能源开发项目已覆盖230个县域,同时启动了首批10个试点项目引领推进三网融合落地。

当前,在全力推进首批“六个方向”新兴产业落实落地的背景下,国家电投“光伏+”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更大力量、展现更大作为。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