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光伏人物 » 正文

「隆基25周年主题演讲全文」李振国:向上之路,生生不息

日期:2025-02-15    来源:隆基绿能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5
02/15
11: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隆基 李振国 光伏企业

2025年2月14日,是隆基成立25周年的日子。

今晚20:00,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生生不息」的25周年演讲。他在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回顾了隆基过去25年的筚路蓝缕,也展望了下一个25年的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隆基25周年主题演讲,在“隆基绿能”视频号、隆基TV均有全场回放,欢迎观看。

以下是李振国「生生不息」隆基25周年演讲全文,与您分享。

大家好,我是李振国。很开心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隆基25周年的重要时刻跟大家见面,分享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35年、创业的第33年,同时也是隆基成立的第25个年头。在我生命中,隆基的比重也变得越来越高。

本来我们是不打算面向公众做任何25周年宣传活动的,但在2024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品牌的小伙伴找到我说:

“振国总,我们考虑了好久,还是请您在25周年代表隆基为行业发声,同时也为隆基人打打气,这个时刻我们太需要您把信心和心声向所有人传递,这也是所有隆基人的新年愿望”。

一开始我是犹豫的。向公众演讲不是我的擅长,但是品牌小伙伴说:

“下一个25年隆基要改变,为了隆基你也需要改变”。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几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一个快60岁的老头讲这句话的场景。当时一个声音在对我说:“这不是在为难人吗”,另一个声音则在说:“很欣慰我们的员工在对公司和行业担心的同时,还在寻求改变”。我想,这不正是隆基下一个25年的底气吗?

确实我们需要在隆基25周岁这个关键节点,对内、对外传递心声和信心。对所有关注隆基的人坦诚,让大家在寒冬中感受到暖意。这也是我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接到的最后一个任务。我想,在2025年一定要尽我所能完成它。

回顾过去两年,用钟董说过的一句话就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行业遭遇了前有未有的寒冬,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反思和思考。希望今天的一些分享可以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启发,对光伏行业的破局引发思考。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2015年。

2015年,在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展览会上,有两家德国的生产设备企业,在展馆里看到我正在走向他们,一位同行对旁边的另一位同行讲:

“This is the guy who changed the whole industry”。

我觉得,当时这位德国同行真正理解了这个行业正在发展的变化。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的技术路线、企业都选择了多晶,但我们在单晶的路线上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我们改变了整个光伏行业,也正在改变这个世界。

隆基改变行业的几个关键事件,一个是RCZ,一个是金刚线,还有PERC的应用。

大家都知道,单晶因为晶体结构完美,所以转换效率也会更高,但曾经它的成本太过高昂,所以隆基在10年以前,就在RCZ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隆基有个“616”项目,重点就是解决在单晶拉棒环节的技术突破。

我们拿一个数字做比较,2005年单晶的非硅成本,一公斤是300块钱人民币;到2020年,就已经变成了20块钱人民币,这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RCZ技术的成功。当时我们在单晶技术上取得了很多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拉晶的成本问题,还解决了制约单晶生产的一些材料瓶颈,比如我们RCZ通过坩埚的复用,解决了高纯石英的瓶颈;通过氩气回收,解决了氩气在单晶生产当中资源瓶颈方面的问题。这些是很重要的突破。

金刚线也是一样,大家知道在最早期的切片像切萝卜一样,切一片要损耗两片硅片,因为锯缝太宽,当时有三四百个μm,就是0.3到0.4毫米,这就把很多硅变成了粉末。后来金刚线出现了,就像织布机一样,一次切几千片。最早砂浆线切割,切一片要损耗一片,因为线本身比较粗,而且它是通过金属线跟碳化硅粉研磨,切一刀要八九个小时。后来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隆基终于把金刚线导入到切片环节,现在等于说切一片损耗0.3片,同时切一刀只需要一个小时,这是一个重大突破。2005年的时候,切一片硅片的成本是5-6块钱,到2020年的时候变成了3毛钱人民币,这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当然PERC技术在单晶叠加刚才谈到的RCZ、金刚线切割技术,彻底扭转了单多晶的局面。特别是到2017年,双面PERC应用之后,为光伏度电成本下降奠定了十分大的基础,让光伏发电从量变到质变。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很自豪地看到,隆基推动和引领了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让光伏发电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便宜的电力能源。

2021年,大家其实能看到在沙特吉瓦级项目出现了1.04美分一度电的上网电价,今天在国内很多地方也已经实现了大概人民币1毛5的上网电价,这让光伏发电真正变成了能源转型或者碳中和的支撑性能源。从这一点来说,真的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

两个月前,我在央视ESG盛典上谈到,光伏产业从矿石开始,到变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组件,以及封装组件过程当中使用到玻璃、铝边框等。十年前,生产1瓦组件需要消耗1.2度电;现如今,只需要0.4度电就可以完成,这是巨大的科技进步。值得注意的是,这1瓦组件在其生命周期里,能够发出45度电。从0.4度到45度,这是100多倍的放大能力,我们可以不断地复制太阳光这种清洁能源。

今天,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我们未来能源转型和碳中和进程的主力军,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也是隆基过去25年来最大的成就。同时,中国制造贡献了全球80%的组件产能,中国光伏行业,不仅仅是为我们国家的“双碳”目标在做贡献,也是在为全球的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们再把时间回溯到2005年,谈谈隆基介入光伏行业更早期、更本质的想法和逻辑。

2004年,德国《上网电价法》刚刚出台,对早期光伏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此之前,光伏其实只是个环保概念,离我们的生活还比较遥远。德国《上网电价法》出台之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光伏,为行业带来了比较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从2004到2010年,光伏迎来了风口和大发展;在2005年、2006年,隆基开始真正介入到光伏产业。

当时,我们主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光伏行业的服务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一直到今天,这个本质都没有改变。任何一项技术,纵然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或者某个环节成本更低,如果不能映射到未来度电成本上,那么就不是好的技术路线。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比如,我们对比了晶硅和薄膜技术,在晶硅里面十分详细地比对了多晶和单晶技术路线;我们同时也比对了原材料,在后面一年左右的时间又增补了一些研究,比较了聚光电池和常规晶硅电池。因为我们遵循的是度电成本最低的原则,所以在2006年,我们就已经确定性地认为单晶就是未来度电成本最低的光伏发电技术路线。

第二个研究的问题就是,行业的竞争格局是什么?特别是行业发展未来的竞争格局是什么。当时,在德国《上网电价法》的推动下,欧洲光伏市场发展迅猛,全行业都处在短缺的局面下。那时候,很多人都冲入到光伏行业里,环节干得越多,步伐迈得越快,当时产生的效益就越好。所以我们当时就有一个认知,认为凡是人可以制造出来的东西,短缺只是阶段性的,过剩才是常态。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来看光伏全产业链,就会发现除了电站有一定的资源属性外,其他的环节全部都是制造属性,这就意味行业未来一定是充分竞争、完全竞争的状态,我们真正需要打造的不是在短缺态下的竞争能力,而是过剩态下的竞争能力。

当时,在我们认识到这种境况后,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竞争策略。

2006年、2007年,那时隆基只有几百人,资金规模也小,所以首先要选择,到底在这产业链里做什么?那时,隆基是主要聚焦在拉棒和切片这些环节,我们的短期目标就是要让垂直一体化的企业迅速意识到拉棒、切片环节是其负担,大概在2009年、2010年,我们差不多就做到了。我们认为,首先就是要聚焦,因为没有资源和精力把所有环节都做好,因此我们聚焦单晶,形成“点”上的突破,进而形成全球竞争力。这就形成了我们第一阶段的竞争策略。

第二个策略,就是我们不签署多晶硅料的固定价格和数量的长单。后来事实证明我们是正确的,因为到2010年的时候,多晶硅的市场价格跌破了长单的价格,那些签署过多晶硅长单的企业要么毁约毁单,要么长期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第三个策略,就是在西部建厂。2006年左右,单晶拉棒的非硅成本里,电费的比重只有1.8%,但是我们心里很清楚,那98.2%的成本里面存在巨大的泡沫和水分,是要被挤掉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找电力供应稳定,同时电价比较低的地方去建厂。2013年、2014年,我们在宁夏的拉晶厂里面的电费占成本比重是13%-14%。宁夏电价大概是上海电价的一半左右。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工厂是在长三角附近,那光电的成本就可能会让企业丧失竞争力。所以我们当时不仅看到了成本构成,还要看到这种趋势。当然,隆基的单晶炉设备也进行了定制,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投资,也增加了升级的柔性。所以一直到今天,我们十几年前购买的单晶炉,还在生产线上运行,当时我们还是留出了相对较大的升级空间。

这个阶段,我们通过研判行业的服务本质和竞争格局,制定出了相应的竞争策略,使单晶在过去的25年成为主流,光伏成为全世界发电成本最低的电力来源。这个阶段我们占据了优势,也形成了比较好的行业竞争能力。

回望过去,隆基逐步成长为全球新能源版图的重要力量。我们走到今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觉得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我们遇上了来之不易的和平时代,我们没有经历战乱,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里。这个时代造就了隆基,也造就了我们这一群人。

第二,我们经历了最丰富的时代变迁。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那时候还是牛拉犁的劳作模式,跟2000年前秦朝的生产力是接近的。从“牛拉犁”发展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哪一代人都没有经历过这种深度的变化。

第三,我们也经历了40余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有机会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展现自己。我们的祖辈、父辈都很努力,聪明才智也不亚于我们,但是他们当时的机会显然比这个少。

我一直认为,我们生活在了最好的时代,能够见证并参与其中,是我一生的幸运。

每一个人既被时代抉择,自己的抉择又在影响着时代的进程。只有不忘从哪里出发、出发的初心是什么,才能行稳致远、生生不息。

在这些年的发展中,隆基本身也做对了一些事情。

首先,我们笃定光伏行业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有帮助的,那么才会义无反顾地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资源、精力投放到这个行业里面,聚焦全部精力做这件事。

第二,在遇到战略问题或者疑难抉择时,遵循了两个原则,第一个就是第一性原理。我是兰州大学学物理的,喜欢从骨子里考虑事情,从根本原理逻辑上思考问题,所有问题都要追踪到最后的“为什么”,到底能不能说清楚;第二个原则就是立足未来,我们不仅要看今天,还要看三五年以后,甚至更长远的时候,局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就像刚才我谈到的,在2005年、2006年隆基做战略决策的时候,如果只是看当时的短缺,那可能我们做不出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出来。

第三,不惜血本砸研发,并且迅速地导入到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当中,形成技术领先、产品领先和成本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就是稳健的财务和严格的风控保驾护航。我在多个场合讲过,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饿死的是少数,膨胀死的是多数。我们一定要考虑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能赌性太重,因为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成功了固然是好的事情,但是失败了,就可能让企业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上。

当然光有这些还不够,我还想跟大家聊聊隆基的创新能力。

最先给大家展现这个数字,是2022年11月,隆基研发团队创造晶硅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26.81%。

2021年年底,我去北京拜访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院士的时候,玉卓院士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们一定要把267拿下”。267就是26.7%的转换效率,这是2016年由一家日本科研机构打破的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此前,从1954年第一块晶硅光伏电池现世,从百分之几一直到二十几的转换效率,世界纪录被多次打破,但几乎都是由欧洲、美国、日本的科研机构创造的。

2022年11月,在我拜访玉卓院士一年后,我们的研发团队就交出了26.81%的世界纪录答卷。当然,最近几年我们还在不断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2024年5月8号,我们又发布了27.30%的世界纪录。实际上,这是不容易的。大家知道,晶硅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是29.4%,我们正在越来越接近它。

隆基创造的26.81%世界纪录,也引起了国际太阳能业界的高度认同,有“世界太阳能之父”之称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曾经也给我们发来贺电,他表示,

“我仍想在这个伟大的时刻,向隆基表达最衷心的祝贺,因为你们创造了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我期待你们下一次的突破。”

隆基在追求效率这条道路上,一直没有停歇。目前,我们已经实现多条技术路线世界纪录的突破。除了单结晶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隆基在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也拿到了34.6%的世界纪录。在上述两条主流技术路线上,隆基是目前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第二个数字是25.4%。这是在2024年10月,我们用HPBC 2.0组件打破海外光伏品牌长达36年对晶硅组件效率纪录的长期垄断,这也是隆基长期聚焦技术创新的结果。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我相信下一个世界纪录的打破指日可待。

去年6月,我们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对刚才我谈到的RCZ和金刚线切割两项技术产生结果的认可。这是自198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我国光伏领域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领域最高荣誉的民营企业,也是唯一同时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和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光伏企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是十分自豪的,我们为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做出了贡献,同时我们也获得了荣誉。

在这里我也特别介绍一下亲手缔造26.81%的科学家,隆基首席科学家、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博士和他的团队成员。2024年,徐希翔博士被授予William R. Cherry奖,以表彰他在光伏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个奖项也被称为“光伏界的诺贝尔奖”,徐博士也成为首位荣获这项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我由衷地为他和他的团队感到自豪。

我们回过头再看看隆基在研发上取得的突破,绝不是一日之功。用徐博士团队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

“反复所为,成就吾身,卓越非一日之功,乃习惯使然”。

徐博士是1956年生人,今年已经接近70岁。他在西安的这三四年时间,每天早晨7点10分到9点10分,雷打不动会到实验室开晨会。我们的科研人员每天在实验室里很努力地攻克难题,碰到难题几乎几天不睡觉去攻克。这些情况在隆基时刻都在发生,也可能在其他的组织,这是一种典范,但对隆基而言却是是常态。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突破。徐博士团队的成功,也汇聚了一代人的梦想和努力。

在光伏技术进步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光伏界的技术专家、前辈们,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们对光伏行业、对人类新能源事业的贡献还影响至今。

在这里我借用《大国光伏》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所有光伏研究人员的致敬:

在这个行业200多万光伏人的身上,有一种光芒,它超越了时间,超越了功利,超越了装机的规模,超越了世界纪录。

这是对光伏产业每一个贡献,不论大小。那是对人类、对太阳能的不断追求,不论地域。

在这里,真的是要感谢这么一群人,谢谢大家! 

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时代浪潮中,隆基今天取得的成就绝非偶然。这不仅仅得益于时代赋予的宝贵机遇,离不开企业在“四个层面”所做的事情,更离不开在研发领域的不懈探索与持续创新。

隆基的成长历程映照出整个光伏行业蓬勃发展的伟大征程。如今,光伏行业已在新能源领域掀起了一场深刻变革,让曾经遥不可及的清洁能源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展望未来,新能源体系的蓝图仍在不断延展,充满无限可能。光伏行业作为其中的中流砥柱,必将继续乘风破浪。

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新能源前景无限广阔;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今天行业的低谷。

最近几年,光伏行业都是一路高歌猛进,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行业会在一年多的时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相信每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次行业寒冬和以往几次不一样,它更残酷、也更深刻,它将决定未来的新能源格局。

光伏行业本轮出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内卷。过去两年多,形成的产能是之前20多年形成产能的2-3倍。光伏行业确实发展到了每年几百个吉瓦的需求,但产能迅速干到一千多吉瓦以上,形成了过剩,这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局面。

印象中,2020年上半年光伏产业的规模还只有100个吉瓦。当时我就给大家讲,光伏行业已经形成了质变,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便宜的电力能源,它会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主力军。未来5年时间,光伏会成长3倍,会变成300吉瓦的规模;10年的时间会变成1000个吉瓦的规模。但是,我们真的没有想到,2022年光伏的产业规模就达到了300个吉瓦,远超当时我的判断。

我当时在做这个判断的时候,行业里很多人都觉得我太激进了,说哪会有那么快,但事实的发展太快了,对市场是一种透支。从更长远来看,我们不担心,我认为2030年达到1000个吉瓦,也一定会到这种规模,而且随着光伏的发展,随着碳中和共识在全球的进一步形成,2035年达到1500个吉瓦也很可能是不够用的,但是最近几年的发展,有点过快了。所以我们反思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想到一句话,叫做“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行业面临寒冬的时候,隆基也不例外,表象就是出现了高额亏损。前段时间,我们2024年的业绩预告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我们也第一时间做了公告。很多同事都说,我们这样不就是在吸引炮火吗?的确,在业绩上隆基此前从来没有面临过这样的亏损情况。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坦诚一些,将实际情况同步给所有关注、关心隆基的人,没有必要去粉饰太平。当然,我们也承认隆基确确实实过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从当下的视角抽离出来,站在更加宏观、更长的时间轴去看待这个问题。对隆基而言,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得更长,从2020年开始到2023年,四年间隆基实现了440亿的总体利润,而2024年隆基出现了亏损。

2025年,我们会努力改变这种局面,特别是到2025年下半年,我相信隆基一定会形成一个十分好的局面。

首先,是隆基最先进的BC产能已经在2025年下半年具备规模;其次,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组织变革、效率改革和业务转型已经出现成效。所以,在2025年下半年,隆基将以一种新的姿态,重新回到最具竞争力、最精干的状态,继续走向未来。

这张照片是2009年公司的一次年会时候拍的,公司员工第一次达到1000人。这一年,刚好是我毕业的第二十年,我站在那个地方有感而发:毕业的前十年是“养家糊口”;第二个十年叫做“个人价值的实现”,我好像帮助了一千个人解决了就业问题、能够让这一千个家庭更好地生活,那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随着公司继续发展,我们的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也在经历着一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我总体认为方向是对的,但是经验不是很充分,走了一些弯路,造成了一些阶段性的低效和冗余,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件事情。时至今日,我觉得,让所有人更长远地端好这碗饭,就是今后最大的责任。

我深知自己没办法跟每一位员工亲口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我特别希望借今天这个机会,向每一位隆基的员工,以及那些已经离开隆基的伙伴们,传达内心最真挚的感谢。

我们知道,团队、组织这件事情,跟看待科学问题是不一样的。科学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有解的、或者说有解惑的过程,可以在无限的人类历史中永恒探索;但是对组织和对人,却不一样。

以前无论是我还是钟董,都没有带过几万人的团队,团队如何去跟外部环境适应,我们也还在摸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但无论如何,人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25年间正是成千上万的隆基人,一起将“可能”化为了“可行”。

如果是25年前我们提出“让光伏成为最经济的能源”,大家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但是我们用持续的技术革命,证明了光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上一个25年,隆基和所有光伏行业从业者,共同努力完成了光伏的降本使命,让光伏成为人人可负担的清洁能源。

那下一个25年呢?那就是让所有人更便利地使用光伏、使用清洁能源,让绿色能源融入生活的每一处细微角落,真正做到触手可得,便捷随心。这就是我们下一个25年的任务。

做到这一点,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还要继续在光伏这条赛道上坚持降本增效。大家可能会问,现在光伏已经这么便宜了,为什么还要继续降成本?因为光伏是间歇性能源,为了让它与需求之间平衡,我们需要其他能源跟它进行互补,需要储能来进行电能的转移、调节,需要更加智能的电网。如果我们能够把光伏成本做得更低,就可以为调节手段让渡出更多的空间。

BC技术可以说是晶硅技术“皇冠上的明珠”。在过去很多年,大家都知道BC技术好,但是它太难做到了。我们今天在BC上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就是我们把十分难的事情很容易地做到了,我们把高成本的技术低成本实现了。今天隆基HPBC 2.0技术平台的量产效率已突破26.6%,成为全球量产效率最高的电池技术。未来,BC技术还是与叠层电池等其他高效电池技术相结合的最优选,将有力推动光伏行业向更高效能、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外,我们还需要强化光伏的应用场景。过去这些年,我们更多是在光伏产品、底层技术上做比较多的研究和实践,但事实上,光伏在应用方面是多场景化的产品。我们过去有新的探索,但是我觉得做得还不够,今后要强化这方面的能力。包括怎么样把光伏产品跟建筑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安全、美观、协调的效果。把光伏跟农业、矿业等其他应用场景有效结合起来。

隆基也成立了光建事业部,一直提出来的口号就是“让每一寸建筑都能发电”,我们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们要真正寻找到光伏的细分场景,并且为此设计出来最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使光伏能够应用到更广泛的场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会陆续发布家庭光电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会做更多的研究、实践和业务布局。

第三方面,我们要去寻找光伏跟储能结合的方案。在前面,我谈到光伏是一种间歇式、不连续的能源,我们需要跟其他能源多能互补,实现更有序的调节和调度,应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

第四方面,我们在非电领域,要探索氢氨醇的应用。就今天而言,在全球的能耗中,电力只占到30%,非电形式的能耗占到70%的比重。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把电变成绿色的,还要把非电的能耗脱碳变成绿色的。那么,非电能耗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电能替代。能用电的尽量用电,最近大家看到电动汽车的发展,就是把石油消费变成了电力消费,用电替代了油。

但是这是有限的。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到2050年、2060年,碳中和场景下,电气化程度会从今天的30%变成接近70%,仍有接近三分之一场景的能耗在终端没有办法用电取代,我们必须要引入一种新的、高能量密度的二次能源介质参与到未来的能源体系里,氢能就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二次能源。但是,氢本身在储存和运输存在一定难度,那就需要把它转化成绿氨或绿醇,让其参与到未来的能源体系里。这就是我们继续往后走,氢氨醇这条道路。

因此,2018年隆基就认清了氢能在未来能源转型中需要扮演的重要角色。之后2021年,隆基氢能正式成立,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大型电解水制氢设备以及间歇式制氢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方面成为全球领军企业。最近,隆基氢能也在做一些拓展工作。2024年12月,隆基氢能与HydrogenPro ASA签署了一项投资协议,选择在欧洲发展氢能业务,技术上两家公司形成互补,突破欧洲市场、拓展全球业务。

在绿醇方面,前不久马士基跟我们签署了生物质甲醇长期承购协议,我们提供的生物质甲醇由秸秆和果木修剪物制成,与化石燃料相比,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至少减少65%的温室气体排放。未来,这种生物质甲醇的制作跟绿氢耦合起来,将会更大的数倍产出纯生物质甲醇的原料。

上一个25年,我们把光伏的成本做下来了,让光伏变成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便宜的电力能源;下一个25年,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就是让光伏更便捷、便利地使用,需要继续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需要继续拓展光伏的应用场景,需要让光伏和储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发展氢氨醇业务给光伏创造出离网的应用场景,拓展光伏的市场空间,同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全球能源转型做出我们的贡献。

今天在谈隆基、谈业务的同时,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和思考。

60年代后期,我出生在河南农村,那个年代大多数人有饿肚子的经历。我很幸运,我的父亲是一名地质工作者,每个月能够给家里寄十几块钱,所以我小时候没有饿过肚子,但是几乎每个冬天,都要靠吃红薯过冬。所以,今天我是不吃红薯的。

1980年在我12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们全家去了青海,目的就是解决我们的城市户口,从此以后我就吃上了商品粮,所以我的中学是在青海读的。1986年,我考上兰州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生产单晶硅,一直到今天。所以,我是做了一辈子单晶硅的人,我的微信头像也是一个单晶硅。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影响,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辞职下海创业,在西安理工大学校办工厂承包了两三台单晶炉,也是在1997年我29岁的时候,挣到了大概五六十万。放在现在来看,就是所谓的“第一桶金”。

2000年,我创立了隆基绿能的前身——西安新盟电子。之后我发现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很难成事。我印象很深的是2003年我们发货给欧洲一家企业,然后产品交付客户后,对方以技术指标不满足为由要求退货。由于我们在海外报关和运输方面经验不足,一直折腾到2004年5月,才把这两个货柜运回国内港口,但没想到货物刚运到港口,包装都没来得及拆,就被国内另外一家光伏企业以原先3倍的价钱买走了。

这件事给我了一个很强的刺激和警醒:我意识到做企业,不能够一个人说了算,因为这意味着正确的决定会被很快执行;同样的,错误的决定也会被很快执行。可能做对99件正确的事情,但是若有一件大的错误事情,企业就有可能万劫不复了。2005年的时候,钟宝申董事长来到西安,加入公司;2010年,我们公司的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加入了公司。这给公司带来了十分稳定的治理架构。

我本人是极度乐观、又有韧性、永不认输的个性。我更早创业的时候,有个合伙人就曾经评价我说,李振国能从任何一件坏事里找到积极因素。但这种乐观有好处,就是可能什么事情都打不垮我,但是对风险的把控就弱一些,什么事情都敢干。钟宝申董事长是一个对社会思考深度极度深入的人,同时风险意识很强,所以我们两个创业搭班可以说是天作之合。文学书记之前在国企做高管,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把我们整个组织打造得凝聚力很强。我们几个同学走到一起,带领企业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结果,这是我们的幸运。

2019年我们举办了华山论剑论坛,论坛上吕芳老师问我:“李总,如果选个影视角色,您最想演谁?”我几乎没犹豫,脱口而出《蜀山传》里的玄天宗,他是绝望局面下的斗士。

隆基走的每一步,骨子里也是一种笨功夫。现在看来,光伏产业从“无人问津”到“国之重器”,靠的就是以信念对抗绝望,这世上哪有什么飞天遁地的英雄?真正的斗士,无非是绝望时多撑一口气,黑暗里多举一会儿火把的人。

2017年、2018年,我开始读清华大学的企业家学者班,第一课就是于晓非教授的课。课后留了“你的生死观是什么?”的作业,我很认真地完成了它。我当时的回答是:我觉得我骨子里还是一世观的持有者。小时候,我跟着祖母生活,她不断地告诉我,要在世上做好事,不能做坏事,不然将来死了以后没有脸面对祖宗或者前人。

在这种背景下,我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人生观或者处事观:需要在这个世上去尽到自己基本的责任,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基本责任,行为做事能够给周围人带来一点正能量或者好处,底线是不能成为别人的拖累和负担。

最近有个热播剧叫《大奉打更人》,里面有个角色叫李妙真,他的行事风格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感觉我蛮像她的,我自己内心也是很认同这种风格,坚持把对的事做好,把手中的光传下去。

前段时间,我们正式发布了25周年的主题“生生不息”,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真诚地致敬过去,勇敢地展望未来。过去25年,正是所有光伏人的奋斗,才使得光伏产业有了今天的发展,大家都是如史诗般浩荡的光伏发展历程中的耕耘者、贡献者,今天的光伏世界是由我们每一个人构成的。在这里,向所有光伏人致敬!

下一个25年,我坚信光伏行业将生生不息、隆基将生生不息。我们将延续好的方面,并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我们也有足够的勇气,在当下的巨变中做出改变。改变世界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也可以说时刻准备着。

2019年底,我在巴黎参加一个论坛,活动聚集了大概三四十个欧洲知名企业的董事长、负责人。主持人当时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是如何看待社会、员工、客户、股东的?如果要你排序的话,你是怎么排序的?”

当时大概三分之二的人把股东排在第一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把客户排到了第一位。当时,我是把“社会”排在第一位;今天,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可能会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因为首先要保障企业能够生存下去,更好地生存才能够为所有的相关方带来真正的价值,才能有机会让社会更加美好。

光伏行业起伏多轮,隆基25载的历程,我最想说的还是感谢。感谢全球客户对隆基的坚定选择;感谢行业合作伙伴的彼此扶持;感谢所有投资者的并肩前行;感谢所有的隆基人,不管是在岗的、退休的、还是已经离开隆基的兄弟姐妹这么多年的陪伴与付出;感谢我的家人,对我事业的支持;感谢一路走来所有对隆基和对我个人的关注、信任、批评、包容和支持。谢谢大家!

我个人真的希望这个行业好、希望行业所有人都好。我相信我们的行业也一定可以实现突围、共生共存;我们全部的努力,也应该是为了世界的明天更好,隆基愿意做有理想的企业,也更愿意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有句话叫做“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相信我们全行业怀揣着希望的种子,一起熬过这个寒冬,会万物生长、生生不息,现在也正是定义未来的时刻,我们也必将是定义未来新能源体系的一代人。

2022年,沈辉老师邀请我参与《太阳赞歌》这本书的编写。当时我写了一首词,叫做《江城子·写在隆基成立22年之际》。

这次适逢隆基25周年这,我把这首词的背景说给DeepSeek说,并且告诉它隆基马上25岁了,我想把这首词升级一下,DeepSeek用了三秒钟的时间,写下了如下一首词。在这里,我念给大家: 

二十五载逐绿能,携同窗,铸单晶。华夏深耕,五洲映光明。“华山论剑”展雄风,天地广,任翱翔。

五洲共襄风光盛,地利顺,天时昌。并肩同行,笑傲万里疆。挥斥减碳中和路,再奋起,征八荒。

下一个25年,绿能世界顶峰相见!

谢谢大家!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