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五大发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均已出炉,1家续亏,4家扭亏为盈,虽扭转了上一财年近300亿元的集体巨亏局面,但是,不同公司之间的业绩分化明显。
其中,华能国际2022年上半年续亏30亿元,国电电力盈利22.95亿元,中国电力盈利8.50亿元,华电国际盈利16.45亿元,大唐发电盈利14.00亿元。
合计来看,五家上市公司盈利31.9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五家上市公司总计120.02亿元的盈利规模,缩水不少。
2021全年,五大发电央企遭遇近十年来首度亏损,其中华能国际净亏102.6亿元,国电电力净亏18.45亿元,中国电力净亏5.16亿元,华电国际净亏49.7亿元,大唐发电净亏92.64亿元。
相比上年,今年基本可以确定会集体扭亏为盈。不过,即使是上半年实现盈利的4家,因为高煤价周期尚未走到尽头,下半年业绩依然承压。
1
业绩分化明显
五大发电旗下上市公司业绩分化背后,是火电装机容量多寡及整体运营效率之间的差别。装机容量越高、运营效率越低,越会出现比较大的亏损。
其中的代表就是华能国际。2022年上半年,华能国际营收1169亿元,同比增长22.7%;归母净利润-30.1亿元,同比下降167.6%。其中,二季度净亏损20.5亿元,环比一季度增亏11.0亿。
华能国际方面将亏损归因于燃料价格上涨。2022年上半年,公司原煤采购综合价为840.27元/吨,同比上涨41.20%。境内火电厂售电单位燃料成本为376.70元/兆瓦时,同比上涨50.49%。
发电量与电价方面,2022 年上半年,华能国际累计完成上网电量1965.4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61%;2022年上半年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电价为0.506元/千瓦时,同比上涨 20.70%。
相比华能国际的增收与续亏并存,总装机量接近华能国际的国电电力虽然没有亏损,却是增收不增利。笔者注意到,国电电力上半年营收911.58亿元,同比增长20.03%;归母净利润22.95亿元,同比下降22.10%。不过,这一数据已经是五大电力中盈利最高的了。
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国电电力没有亏损得益于与神华的煤电联营,然而煤价数据却不支持这一判断。2022年上半年,国电电力入炉综合标煤单价968.22元/吨,同比还增长了230.35元/吨。
从电量电价方面,2022年上半年,国电电力累计完成上网电量2047.62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0.68%;火电电价,煤机平均上网电价0.462元/千瓦时,燃机平均上网电价934.30元/千千瓦时。上网电量多于华能国际,而上网电价比华能国际还略低。
笔者发现,国电电力业绩优于华能国际,真正原因是新能源板块表现优异。上半年,国电电力风电、光伏板块分别实现净利润13.77亿元和1.21亿元,二者合计归母净利润12.61亿元,占到公司整体盈利的50%以上。
实际上,国电电力的新能源装机并不比华能国际多。截至6月30日,国电电力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为896.98万千瓦;同期,华能国际风电装机容量为1248.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447.8万千瓦。
在五家中,盈利仅次于国电电力的是华电国际,盈利16.45亿元,虽然运营效率并不高,但依靠着投资收益挽回了业绩。
2022年上半年,华电国际上网电量约为华能国际和国电电力的一半,入炉煤价还要略高于后两家。华电国际上半年业绩好于预期,主要受益于投资收益大幅提升。2022年上半年,华电国际对华电新能源投资收益为15.9亿元,占联合营企业投资收益约55.0%。
盈利排名第三的大唐发电,利润14亿元。相比2021年巨亏92.64亿,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今年一季度,大唐发电还亏了4.6亿元。与此前分析的类似,大唐发电的新能源业务给了业绩巨大的支撑。
最后一家盈利的中国电力,上半年盈利8.50亿元,相比2021年5.16亿元的亏损,扭亏为盈效果显现。当然,中国电力有两个特殊之处,一是总装机量仅为3000万千瓦量级,不及华能国际和国电电力的三分之一;另一个是中国电力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经超过50%。
从上述五家央企发电上市公司半年表现可以看出,新能源才是最终的决战场,新能源业务对公司盈利状况影响巨大。
而为了能够尽快提升新能源装机,华能国际近年来资本性支出在大幅增长,公司计划2022年资本性支出金额458亿元,其中,新能源投资占比提升至68.2%。如此看来,华能国际未来的增长值得期待。
2
新能源装机堪忧
“十四五”作为我国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是我国低碳转型的关键开局期。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五家上市公司,每一家都需要思考自己未来的位置。
2021年12月,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这对于五大发电央企是“硬指标”。
在发展新能源上,五大发电集团先后公布了“十四五”期间的装机目标。其中,国家能源集团提出到2025年底之前要新上风电、光伏装机12000万千瓦,华能集团是8000万千瓦,华电集团是7500万千瓦,国家电投集团是4000万千瓦,大唐集团是3800万千瓦。
笔者注意到,除了已达标的国电投集团和尚未披露数据的华电集团之外,其他三大发电集团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在2021年末最高也只有35%,距离50%的目标还很遥远。
具体到这几家大型发电集团的上市公司部分,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的同时,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同业竞争拉低整体效率,是一大难点。
对华能集团来说,由于华能新能源已经退市,华能国际成为集团唯一一个发电上市公司,目前已经具备比较好的条件完成新能源资产注入。华电集团方面,华电新能源正在进行上市筹备,目前也已经被定义为华电集团的新能源资产平台。
另外三大发电央企的上市资产,目前仍没有理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龙源电力和国电电力都承担着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重任;大唐的情况与国家能源集团类似,有着大唐发电和大唐新能源两家上市公司。
目前最尴尬的是国电投集团,旗下中国电力、吉电股份和上海电力三家上市公司,需要清晰这三家企业的定位和职责。如果无法完成统一规划、错位发展,整体业务进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此外,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供需及价格波动,也给五大发电央企的风光装机带来不小的影响。
2021年以来,硅片的原料多晶硅料价格一路暴涨。截至8月30日,光伏硅料多晶硅(多晶用料)价格为112元/千克,多晶硅(单晶用料)价格为304元/千克,硅料价格相较于2021年初累计上涨近3倍,且涨势远看不到尽头。
8月5日,来自青海省发改委的最新消息引发轰动。在该省投建新能源项目的部分央企,前期手续办理缓慢,上半年投资完成情况不足年度计划10%。为督促部分企业加快建设进程,如期完成项目投资,8月3日上午,青海省能源局约谈了这些企业。
笔者注意到,这其中,就包括了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电力有限公司、华能公司青海分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等。事实上不仅在青海,在内蒙古、吉林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地,一些央企的地面光伏项目建设进度同样缓慢。
如果说平抑煤价上涨周期、尽快实现扭亏为盈,是五大发电央企的近忧。那么,如何做好内部资产筹划,集中火力加快风光装机布局速度,则是五大发电央企的腹心之疾。如果新能源装机不能大幅增长,五大电力下属上市公司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合理估值,且未来增长基本没有可想象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