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不做,要做就是前三,争取第一”
8月18日,华润电力第五批3GW光伏组件集采公示了中标候选人,通威太阳能以1.942元/瓦的最低报价预中标本次集采,与第二名中标候选人拉开了超5分钱/瓦的差价。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硅料、电池的双龙头,通威此举将光伏行业一体化的“内卷”程度拉到了新高度。
8月19日,光伏资本市场发生大规模“动荡”,以头部组件企业为代表的光伏企业股价跳水,一片“飘绿”,而通威股份则上涨4.88%,行业人士戏称“通威几乎以一己之力‘砸停’国内光伏股票市场。”
供应链风波下:“被迫”一体化
对于通威是否会大举进军组件环节,仍存在不同的说法。在8月18日通威半年报交流中,通威表示,“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在组件方面适当延伸,在组织架构及人员人才做准备。通威此前收购的赛维产能有几百MW组件,目前有6GW组件产能。参考在电池硅料环节管控能力,组件环节优势会体现。”
据了解,一位接近通威的行业人士表示,目前通威是否会大举进军组件制造业仍在探讨中,需要论证研究,现在主要是补齐合肥电池厂自带的组件产能,计划规模约8GW左右。
但8月20日,在通威针对投资者会议上,通威相关人士表示,通威一直坚持专业化道路,聚焦硅料和电池两大核心能力,希望业内良好发展,协同参股。前端硅料和硅片协同比较好,电池和组件未能达成统一。通威在硅片和组件的研发和小规模量产,主要是为了论证硅料电池片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内心是不希望做大的。“但是,最近几年产业链上因为供需矛盾问题,很多组件、硅片企业都在布局硅料,特别是组件企业,硅片、电池在同比例布局,为通威带来了很大压力。近期正在思考规划组件上的事情,目前已经有了一定想法,在产能和团队方面也有一些规划。”
针对组件未来的规划,该人士并未明确表态,但其认为,“通威的风格是要么不做,要做就是前三,争取第一。之前没有对组件做战略定位,但通威在销售环节有充分的经验和经历,如果定了要做,通威会全力冲击前三,也有能力实力条件做好。”
上述人士补充道,在布局逻辑方面,通威有成本价格上的优势,品牌认同也有硅料、电池片的双龙头地位支撑,全产业链协同下不会有太大问题,组件也可以招揽全球的营销管理团队;渠道方面,通威在国内大型地面电站方面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很有竞争力,挑战肯定是有的,但问题并不大;在财务成本方面,通威的融资渠道全方面开通,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银行贷款、项目贷款、融资租赁、中期票据、承兑汇票、债券等等,各家银行都愿意最大限度给通威最好的优惠政策,相比同行会有优势。
如其所言,在团队搭建方面,通威已经开始规模化招聘。根据相关消息显示,通威相关部门已展开对于国内外两个区域市场的组件销售团队的进一步招募。其中,对销售总监开出了综合起薪价80万,最高综合年薪达150万元的条件。组件生产、技术关键岗位也在招聘,其年薪约在50~80万元。
然而,在今年5月通威股份召开的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明确表示,暂不考虑组件扩张等,聚焦于“所精所长所专”领域。
一体化已成光伏必经之路:竞争加剧
很显然,通威此前选择加码组件,既有行业客观因素的推动,但同时全面一体化也意味着将进一步影响既有的市场格局。在硅料持续高价的市场行情下,通威有充足的资金布局组件端;与此同时,硅料的高额利润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资本入局,一体化正成为各环节头部企业的必选之路。
从组件端来看,单一的组件业务的确不足以支撑供应链风险下的企业生存,例如晶科能源持续补齐硅片与电池产能,并且参股硅料企业;天合光能、阿特斯重磅布局全产业链一体化等……
对于通威来说,组件客户大力度加码硅料与电池产能,亦带来了未来市场格局的风险。当前格局下,拥有电池、硅料龙头产能的通威成本优势突出,尤其是对于国内集中式光伏电站业主来说,价格已经成为中标优选中的决定性因素。但对于通威来说,分布式光伏市场以及海外市场仍将是其提高组件市占率目标最大的挑战。
而对于通威大力加码一体化,行业人士的认知大相径庭。某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硅料价格不降,但通威进入组件制造会把组件价格降下来,那二三线企业将面临更艰难的生存环境,一线企业也会加紧硅料布局,总体来看,未来两三年内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
“一体化已经证明是必然发展路径,所以延伸到组件是自然而然的事,但仍需注意市场震荡和技术化变革,技术变化最大概率还是在电池这一环节。”
除了技术变革之外,根据通威的规划,到2023年通威电池产能将超过100GW。根据行业调研得出的推测来看,一体化布局下的电池和组件产能比例约为1:1.2~1.3左右,面对如此大体量的电池产能,通威如果想内部消化,那么意味着组件产能至少将超过120GW。而这将尤其考验企业的渠道拓展与营销能力。
正如通威在投资者会议中所言,“分布式与海外TO C属性明显,通威以前以饲料起家,有很强的销售基因,两个行业相似处还是有的。短期不能说仅有成本优势就能建进去,品牌的搭建可能是未来组件环节一个主要挑战。”
事实上,“与客户争利”曾是一体化光伏企业隆基绿能面对的最大质疑之一,而此时选择大力度布局一体化的通威亦将面临这一挑战。
天风电新点评认为,通威股份的进入,实质上是大幅提高了组件企业的壁垒,全一体化的产能与品牌渠道资金需求巨大,新进入者几乎不再可能完成对传统组件企业的冲击。它的到来,或将进一步挤压二三线企业,尤其是主打国内地面电站的小企业。因此,组件环节的最终格局会更具确定性的集中在头部具有品牌渠道、规模优势、先进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手里。
面对来势汹汹的通威,竞争激烈的组件市场格局将进一步面临变数,对于通威来说,现金流充足加上成本优势的确是其突出的优势,但面对组件市场的既有格局,冲击头部位置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