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达到5475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八成。其中,光伏发电新增3088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44.7%,高居第一。
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产业链各环节(上游硅料和硅片,中游电池片和下游组件,以及最终端的光伏电站)得以迅猛发展。不少企业跃跃欲试。就在上个月,双良节能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与通威股旗下四家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2022-2026年采购多晶硅料约22.25万吨,预计销售总额约560亿元。
双良节能聚焦硅料环节的上游和下游,布局光伏大尺寸单晶硅片和组件业务。目前在手订单已接超过700亿元,长协采购订单超过1500亿元,要知道这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取得的成绩,黑马态势尽显。
提起双良,自然绕不开创始人缪双大。根据《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71岁的他与44岁儿子缪文彬以70亿元身家位列第3031名。
上世纪50年代初,他出生在江阴利港镇一个贫寒家庭,家中排行第四。为了避讳“四大皆空”,父母给他取名“双大”。31岁时,他从江阴钢厂辞职,攥着8000块钱说服三个哥哥(缪敖大、缪敏达、缪黑大)以及6个老乡一起创业。
起初他们做过水泥袋、烧过砖头,但都没有太多起色。一次偶然的机会,缪双大听闻在上海搞空调安装有赚头,而两地间仅2个多小时车程,于是决定到上海滩闯荡。靠着走街串巷安装空调,短短三年时间就赚到30多万元。
1985年,他回到家乡创办了江阴溴化锂制冷机厂(双良集团的前身)。在一没技术二没人才的情况下,缪双大花重金从上海一家制冷研究所买来图纸,凭借三顾茅庐的毅力请到上海来的“星期天工程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努力,成功生产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溴化锂制冷机。
正巧这个时候,上海蓝天宾馆的一台制冷机组停转且维修无望。缪双大得知情况后主动找上门,并借助先用货再付款的方式成功拿到订单,这在外国产品占主导的当时轰动业内。以此为契机,双良的产品顺利地打入上海市场并走向全国,到了03年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商之一,溴化锂制冷机市场占有率高达60%。
经过40年发展,双良集团成为中国500强企业,业务涵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物科技、化工新材料,为全球30000多家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溴化锂机组、智能化全钢结构间接空冷系统被评为 “单项冠军产品”。
进军光伏产业链几乎等同于“二次创业”。缪双大清醒地意识到:“双良是光伏‘新兵’,要虚心向同行‘老大哥’学习”。去年2月,双良节能成立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正式切入硅片赛道,紧接着在内蒙古包头投资建设两期总计40GW的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同年10月,获得来自爱旭、润阳等企业的多单硅片销售长单合同。短短8个月就完成场地建设、原料供应、融资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去年,双良节能的硅片业务实现营收2.35亿元,硅片产量为3799万片,产销率达到93%。当然挑战才刚刚开始,巨大的投入事关公司未来几年资金运作的能力考验。另一方面,光伏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如何与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保利协鑫等头部企业竞争,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