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仁和区把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聚焦“2022项目攻坚突破年”,坚定实施绿色转型工程,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石磊/摄
仁和区实施的绿色转型工程总投资约278亿元,攻坚项目14个。今年将推动“三结合+”项目、分布式光伏、混撒拉村零碳示范村庄等项目融合发展、落地见效,推进绿色示范小区、绿色建筑建设,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同时,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倡导绿色生活。
“风”“光”无限 “电”亮未来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仁和区拥有优质发展清洁能源的条件、资源和基础。在平地镇的山脊上,一座座风电机组迎风强力转动,巨大的扇叶挥舞间,绿色能源正源源不断地输出。
仁和区天佑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石金荣:”经过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测量,平地镇能够达到平均每秒5.78米的风速,在南方地区算比较好的情况了。”
王东/摄
在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命卡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部分村民的屋顶“身披铠甲”。仁和区正在大力打造零碳示范村庄,鼓励农户利用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由于混撒拉村阳光资源丰富,全年日照能达到300天左右,这为村民们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按照“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模式,仁和区将全力推动“抽水蓄能+人和渠引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建设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每年新增引水量1.33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面60万亩,树立四川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示范标杆。
“绿色小区”引领“低碳”新风尚
在仁和城区水云涧小区,施工人员将一块块2平方米左右大小的太阳能板安装到住户阳台外墙上。随着这些“壁挂式太阳能”的安装完成,该小区将成为仁和区试点打造的首个“绿色小区”。
“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楼宇太阳能集中供热、电动车充电桩,小区将逐步安装配备这3个方面的清洁能源设施。”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该小区试点项目分两期建设,1期计划安装壁挂式太阳能346户;在地下室设计安装电动车充电桩5套,可以为240辆电动车充电。2期主要包括楼宇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和绿色景观用水中水系统建设。“建筑中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或小区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施工方负责人说,处理达标的水可以用于小区绿化、环境清扫等方面。
“绿色工厂”让循环经济有了新路径
四川攀香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正谋划打造绿色低碳工厂,强力推进清洁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攀香源公司打算结合攀枝花丰富的自然光照资源,充分利用工厂的大面积屋面楼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用清洁能源降低能耗。
攀香源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核心为果蔬深加工项目,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果皮、果核以及残渣等废弃物。目前,攀香源正在进行生物发酵技术实验,联合有关的科研单元持续开展“芒果酵肥”的科研实验,通过生物发酵、菌种植入等方式将果皮、果核等变废为宝,产出有机肥,以达到“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的绿色制造模式。
加速推广新能源公交设施
3月1日,攀枝花火车南站公交站一批25组公共充电桩已投入试运行,这是仁和区继银华路、路歇桥公交站后第三个可进行电动公交车充电的站点。在仁和城区行驶的27路、117路、121路等线路也投放了共20台电动公交车,标志着仁和区新能源公共交通推广应用进入加速度。
据了解,这一批新建的充电桩可提供50辆电动公交车同时充电,快充模式在半小时左右可充电70%以上。按公交线路最高日均行驶百余公里计算,电动公交车在夜晚充电,即可完成一天的行驶里程需要。如果是传统燃油车,这样的行驶里程需消耗200元以上燃油费,而电动公交车仅需几十元,极大减少了燃油成本,降低了能耗。
随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施示范引领工程的全面铺开,仁和区将赋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到2025年,全区光伏发电量力争达到40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全区绿色低碳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建成绿色低碳工厂8家。建成零碳示范村庄4个。建成、改造绿色小区10个。完成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00台。建立公共充电桩300个。对1.05万亩宜林荒山开展人工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