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光伏行业的主流逻辑认为硅料价格未来的大概率下跌及硅片产能的大规模投放带动产业链价值下移 , 带动电池及组件环节盈利修复 , 甚至组件是明年最舒服的环节 。
然而 , 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调查及分析 , 我们认为当前的观点存在一定的误区 , 逻辑如下:
1.价值链思考的范围应该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 。 而不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 。 忽视电站环节在制造端成本下行环境下的盈利回升 ( 今年电站端对过低IRR的忍受必然在制造端成本下移的过程中强势反弹 ) , 会错误的将该部分价值转移到组件端或电池端 。
2.忽略了库存周期对产业链价值的影响 , 大量的高价组件在产业链价格下行情况下的争相降价出货一方面会削弱组件端盈利能力 , 一方面会削弱组件端面向下游的议价能力 。 事实上 , 今年高库存策略不仅扰动了一体化公司的盈利能力 , 带来了一体化公司的存货升值效应 ; 也扰动了硅片端高库存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和毛利率 , 原理同上 。 而明年有极大可能是如上效应的一个逆向过程 , 不可不察 。
3.忽略了硅片环节的结构性差异 , 随着硅片尺寸大型化的进行 , 不同尺寸之间的竞争格局更加分化 , 笼统的总量分析显然无法准确描述硅片的竞争格局 。 同样的 , 囤积高价硅料以及硅片存货的公司与低库存高周转公司之间的分化明年也将显著呈现 。
组件环节的三季度库存数据显示高库存的格局已经非常明显 , 各家略有不同 , 隆基约200亿存货 、 天合约100亿存货 , 通过三季报数据可以验证分析 。
库存周期对光伏行业格局的扰动效应到底如何 ? 大潮退去谁在裸泳 ? 以硅片环节为首 , 我们进行了最新的调查和数据分析 ( 数据根据11月当前情况推算 , 不完全准确但不影响逻辑 ) :
数据显示 , 对应组件端的高库存情况 , 主流厂商包括隆基等一体化 ( 经测算隆基开工率约50 ) 以及中环等第三方公司都主动调低了硅片开工率 , 这是高价硅料向下传导受阻后 ( 受阻的一大表征就是组件库存的堆积 ) 的正常逆反馈 , 硅料供需格局随着下游开工率下降及新产能投放极大可能出现逆转 。
值得注意的是上机 , 维持了高的开工率而产销率仅略高于50 , 大批的高价182 、 166硅片正在仓库中快速堆积 , 数据统计 , 上机目前库存占其月产量的比例将高达近80% ! 而另外两家硅片龙头隆基 、 中环仅19% 、 11% 。 作为硅片市占率不超过10%的厂商 , 上机的硅片库存已经高达全行业库存的20%以上 。 显然 , 上机买高价料 , 开高产出 , 垒高库存的策略在产业链价格畸高的状态下明年将面临极大风险 。 我们推测与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融资需求有关 , 希望推高开工率降低单片的折旧成本推单位高毛利率 , 然而高库存只是将原本在利润表中列支的折旧成本塞进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 , 并且存货堆积如山后必然反噬开工率 , 典型的不可持续 。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 , 从库存的产品结构看 , 大尺寸中的210部分与182部分明显差异 ( 166及其他尺寸快速淘汰已经必然不予讨论 ) , 182部分库存在除中环外的其他厂商占比均较高 。 这显示出大量166转产及宣称上马210的硅片新势力由于技术方面的学习曲线还远未走完 , 无法在经济条件下大量产出210被迫转产182 ; 明年182的竞争格局将极大可能趋于激烈 , 赛道拥挤 ; 210的格局由于新厂商增产速度不达预期则有极大可能继续呈现供不应求格局 。
综上 , 我们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 开工率低迷组件库存高企的情况下 , 硅料价格却为何还能高位盘整 ? 答案是有趣的 , 尽管下游公司及电站端都苦高价料久已 , 但组件堆积如山的公司们却并不盼着硅料快速下跌 , 奥秘在于只要高价料旗子不倒 , 高价库存组件价格就有一线生机在目前组件价格下逃出生天 , 和时间赛跑而已 。 当然 , 被资本市场融资需求绑架的公司更是如此了 , 毕竟报表经不起大规模减值计提 。
然而 , 僵局终究可以维持到天下太平吗 ? 堰塞湖真的可以不断注水吗 ? 我们不做猜测 。 但作为投资我们可以打开来看 , 库存高水位公司明年出现业绩大幅不达预期的概率是不能排除的 , 而高周转低库存公司明年的竞争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 并极有可能主动带动产业链价格回归理性 , 引爆堰塞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