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控政策加速落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被写进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总目标是降低13.5%。以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为组合的能源“双控”目标,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动力。
根据《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今年以来,多地能耗强度不降反升,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表示形势十分严峻,下同);在能耗消费总量控制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湖北8个省(区)为一级预警。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就“能耗双控”给出更为完善的指标设置以及分解落实机制,要求各地要对上半年严峻的节能形势保持高度警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一场由全国各地区参与的“能耗双控”整治行动接力展开。
具体来看,各地区的落地细则不一,但殊途同归,均指向一个目标——加大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淘汰力度。能耗双控加码背后,除了存在实现双碳的长期目标外,其还受到当下电力紧缺因素的影响。
“碳达峰”关键时期,由“能耗双控”倒逼的产能升级和产业转型成为高耗能企业的主基调。
有消息指出,国家已计划停止在海外建设新的燃煤电厂。据媒体报道,因煤炭、燃气等发电燃料紧缺,价格持续上涨,湖南、广东等地已经出现较大的电力缺口。部分地区产业集群庞大,耗电量巨大,供电能力存在缺口,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这一次的限电限产为何“来势汹汹”。
留给企业的解法不多,摆在高能耗行业面前的路只有一条:要想保证运营,就要从内外两处进行革新。从内,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主动钻研绿色生产技术并提高生产效率;从外,限电之后,企业若想获得更多电力,则需要自建绿色清洁能源。一个与几年前光伏发展逻辑相似又不同的主线正在形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一方面是为了限制两高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也在鼓励新能源的建设、消费。《方案》指出,在能耗双控的实际落实中,将根据各地方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等情况,对超额完成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予以放宽。
具体来看,地区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将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对超额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的地区按规定抵扣相关能耗量。换言之,对于各个地区而言,依赖传统能源进行工业生产、实现发展的路子天花板已至。要想保持增长势头,发展新能源是必然之路。
有分析认为,能耗双控方案对于企业依靠可再生能源自发自用的电量并没有约束力。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如果不从电网取电,或者电网取电的比例远低于其它企业,让高能耗变成低能耗,就有可能不在“能耗双控方案”的受控企业名单中。作为能耗双控的另一个解法,企业发展新能源成为新的市场方向。
今年以来,因光伏行业上下游存在供需错配,硅料价格不断走高。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双控”的影响主要在于工业硅的限产,其在硅料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超过80%,而硅料则是贯穿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主材”。从工业硅的产地分布来看,新疆、云南、四川和福建是主要产地,产能分别达到170万吨、45万吨、29万吨和25万吨。在《晴雨表》中所披露的一级预警的相关省份中,新疆、云南和福建等主要工业硅产地赫然在列,当地企业有可能受到限产约束,导致产能大幅下降。
市场对于2021年光伏全年的新增装机量预期大概在55-65GW之间,以上半年数据来看,若想达成市场预期较为困难,部分研究机构甚至已经对新增装机量预期进行了下调。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则是上中游供给紧缩,下游光伏运营商承压,高企的原料成本短期制约了光伏装机规模。如果在“双控”政策的影响下,工业硅持续减产,在本就存在供需错配的情况下,那么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量显著低于预期或将成为现实。
不过,从长期视角来看,实行“双控”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虽然当前很多地方政府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像使用非水可再生能源,引入生产配额、碳排放配额、绿电交易等方式得到落实将逐步引导高耗能行业恢复生产。
无论是光伏行业还是其他制造业,“双控”政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只是暂时性的,虽然会在短期内拖慢像光伏这样高增长行业的发展节奏,但不会影响行业的长期发展格局。将时间拉长,在“双控”及双碳政策的推动下,以光伏、风电、核能等为主的新能源仍将成为市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