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回头看,2021年必定会是中国光伏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是“双碳”目标正式发力的第一年,是光伏真正走向平价的元年;这一年,跨界者众,汹涌而入,多年前大干快上、热闹非凡的景象再现;这一年,资本热捧,多家光伏企业市值屡创新高,行业真正破圈让广大投资者更让平民百姓所熟知!
在上述诸多情势之下,另外一大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光伏企业之间的摩擦、竞争也达到新高度。产业链不均衡导致的矛盾,专利权纠纷导致的摩擦,让这个行业话题不断,争议范围全面覆盖硅料、电池、组件和支架四大领域。
某种程度来说,当下的摩擦与争议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是行业走向更高阶段必然要经历的一段路。但所有的竞争与摩擦,应该在理性和法规的框架下进行,一旦越界将贻害无穷,可能会有人获小利,但没有人会是胜利者!
媒体力求中立、客观的将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几大争议呈现如下,期待是非早有定论、行业再上层楼:
硅料:“囤积居奇”争议与反诘
进入2021年以来,硅料价格便如同脱缰的野马般“失控”,进而引发光伏行业大面积“恐慌”。在此期间,从业者对硅料涨价的讨论不绝与耳,但基本都是宏观层面上的分析,并未具体到个体,直到爱旭股份(SH:600732)实名举报通威股份(SH:600438),该问题的争议走向白热化。
6月9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的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处长金磊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关人士出席。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SZ:300274)董事长曹仁贤主持,国电投、三峡新能源、晶科、天合、爱旭、隆基、中环、晶澳、通威、亚硅、晋能等产业链上下游近20家企业出席。
媒体注意到,一天后,即6月10日,网络上开始流传爱旭股份在此次座谈会上的《关于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的汇报材料》,其内容指向明确,瞬间便在光伏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在网传材料中,爱旭股份表示,当前行业供需错配仅是硅料价格上涨的表象,实际上,硅料价格上涨是由于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短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所致。
材料明确指出,自4月开始,通威集团永祥股份觉得“月度定价”上涨太慢,拿出少量多晶硅料每周邀请部分企业竞标,将最高竞标价作为下周多晶硅的参考价,周而复始地推升价格快速上涨,使得多晶硅价格月内飙涨37.2%、硅片价格飙涨23.5%,致爱旭自身已无法安排生产,并严重影响到行业发展。
爱旭网传材料还指出,2021年1月至5月,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其中,上游的硅料价格上涨了149%,硅片价格也上涨一半达56%。中游,组件、电池分别上涨了7.5%、3.7%,相较而言,其涨幅远低于原料价格。另一方面,行业的整体库存却在持续增加,截至5月31日,行业总库存高达68.6GW,上游厂家囤货意味明显,有哄抬物价之嫌。
对此,通威股份随后做出回应:“公司没有出货给任何中间贸易商,也不存在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的情形。无论哪个行业、产品价格都是供求关系的表现,是产业布局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我们倡导产业链各环节,回归理性,把握投资节奏,合理布局产能,以利于产业和企业的稳定发展。光伏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基本形成市场化,应尊重基本经济规律,相信市场化调节的能力。”
此事在行业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各种声音开始发酵,相关讨论超出行业层面。例如,某财经媒体发布的《公开承诺的业绩难以完成 爱旭竟然甩锅给同行》一文就对爱旭的出发点做出质疑。
文章指出,爱旭是因借壳上市业绩对赌未达标而甩锅给同行。去年爱旭没有完成公开承诺的业绩目标,业绩承诺延期履行后今年要完成共计9.3亿元的利润目标,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爱旭股份连续两年都不能完成公开承诺的业绩,就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赔偿,因此爱旭想通过攻击原料生产企业以摆脱自身危机。此外,文章还就爱旭的定增与扩产等决策事项提出了质疑。
对于此次硅料“囤积居奇”争议的双方,外界很难评价对错。但就在该争议发生的当月月末,硅料价格终于开始呈现出缓慢下跌趋势。
据硅业分会统计,截止7月14日,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0.2-21.7万元/吨,成交均价小幅下滑至21.15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1.26%;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0.0-21.5万元/吨,成交均价下滑至20.82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1.33%。
电池:PERC专利之争下的侵权与霸权
两年前,韩华以专利侵权为由,在多国状告隆基、晶科与欧洲Rec Group公司,进而引发我国光伏企业在知识产权及规避风险措施上的集体震动。时至如今,该事件迎来大反转,再度引起行业对于“什么样的知识产权才值得被尊重和保护”的思考。
2019年3月5日,韩华新能源宣布,其美国子公司、德国子公司已分别向美国ITC、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和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提出诉讼,指控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欧洲的Rec Group对其存在专利侵权行为。
根据韩华新能源的声明,上述三家公司在各自的电池产品中非法使用了其专利钝化技术,侵犯了其德国专利“EP 2220689”及美国专利第9893215号,这项技术对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性能起到重要作用。而韩华新能源所说的太阳能电池钝化技术,就是业界早就习以为常的PERC技术。
韩华新能源之所以提出专利诉讼,除去知识产权层面的因素,更多是由于中国光伏企业的强势发展给其带来巨大压力。面对已经无法对抗的中国光伏企业,韩华新能源只能祭出专利诉讼杀招,以此弥补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劣势。
对此,光伏行业可谓心知肚明。接到诉讼后,隆基和晶科皆表示韩华新能源指控的专利侵权问题不存在,并将积极应诉。
然而,这样一项专利诉讼案,竟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2019年4月4日,美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决定对我国光伏电池片及其下游产品发起337调查。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中国企业赫然在列。
337调查,是指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930)第337节(简称"337条款")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调查对象为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进口贸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竞争。
而本次337调查的起因,正源于韩华新能源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针对隆基、晶科和Rec Group的专利侵权投诉,ITC在进行投票后,决定对这些指控展开调查。
此后,在德国与美国对于此次专利侵权案尚未做出定论之际,2019年7月和8月,隆基在国内展开反击,其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起专利诉讼,称韩华在中国持有的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PERC)相关的2件专利无效。
2020年6月,德国审判结果率先出炉。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裁定隆基、晶科和Rec Group侵犯了韩华专利,德国法院表示将采取监管行动,禁止在德国销售侵权产品和进口产品,对2019年1月30日之后销售的相关产品进行全面召回。
但美国337调查却放出了截然相反的信号。2020年6月4日,美国337调查迎来最终裁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晶科、隆基产品不侵犯韩华专利,终止调查。
而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公布了审判结果,针对之前隆基在国内提出的诉讼,2020年11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认定,韩华所持有的上述2件专利正当有效,可在中国继续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这让行业一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至今年6月28日,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晶科、隆基产品不侵犯韩华专利以后,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再度宣告韩华的一项美国专利无效(US8,933,525B2)。该专利技术同样有关于PERC,之前韩华已在多个国家申请保护并获得了授权,但经隆基知识产权团队分析认为该专利并不具有创造性,并向多个国家专利局提交了无效申请及证据,美国专利商标局最终同意了隆基的观点。
对于此次胜利,隆基方面表示,会尊重合法知识产权,深知保护专利对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但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什么样的知识产权才值得被尊重和保护,值得全行业深思。为此,隆基将继续抵制毫无根据的专利侵权主张,并将继续投入打击无效专利。
韩华一案,让中国光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变得更加成熟,专利侵权与专利霸权之间的界限也更加清晰。
组件:从“隆中对”到“楚汉之争”
作为硅片环节最具实力的两大巨头,隆基与中环的对决由来已久。而由“隆中对”引发的硅片尺寸之争最终催生出182组件与210组件两大阵营的龙争虎斗,这场“战争”在今年上半年到达顶点。
一直以来,光伏行业对于硅片尺寸的最优解都未有定论,157.0、157.3、157.5、157.75、158、161.75等硅片尺寸规格充斥着市场,直到2019年,隆基股份推出M6尺寸硅片,让166mm规格成为了光伏行业的主流尺寸。
但是在同年,中环股份将半导体技术应用于光伏产业,首发边长为210mm的大尺寸硅片(G12),再一次打翻了硅片最佳尺寸之争的“潘多拉魔盒”。
大尺寸硅片的确有极强的降本增效前景。在此前景下,2020年,隆基再度推出182mm大尺寸硅片(M10)及基于此硅片制成的组件产品,其之所以选择182尺寸而非210,是因为隆基认为硅片及组件尺寸的增长应当有度。
2020年6月,隆基、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润阳、中宇七家光伏企业成立“M10联盟”并发布联合声明,倡导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 的硅片标准(M10),并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
一个月后,以天合光能和中环股份为首的39家企业宣布成立“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成员企业覆盖光伏全产业链。而所谓“600W+”指的正是基于210mm硅片制成的功率在600W以上的组件产品。
自此182与210均形成阵营,开启了史诗般的“楚汉之争”,双方在热斑、切片损失、裂片、支架及逆变器的兼容性、物流、人工成本等诸多要点上不断提起讨论,行业技术在争辩中不断提升。
但在争论中,双方皆未漏出致命破绽,行业优胜劣汰、谁胜谁负还看市场最终选择了哪一方。
据PVInfolink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M10(182)硅片产量约为14GW、G12(210)硅片产量粗估约在12GW左右,双方差距不大,这场“楚汉之争”到底谁是高祖谁是霸王,还需时日才能决出!
支架:知识产权战火烧到下游
今年6月,光伏行业年度盛会SNEC展如期召开,就在SNEC召开的第二天,一朵“白花”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轰动整个行业。
6月3日,国内知名支架厂商中信博(SH:688408)发现“同行”安泰新能源在展会中所展出的新品“驭光”跟踪支架U型主梁涉嫌侵犯其CN209767436U号专利(专利名称:一种光伏主梁及光伏支架结构),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信博依法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申请紧急证据保全。
6月4号下午14:00左右,几名身穿制服的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工作人员来到安泰新能源展台前,将安泰新能源正在展出的部分跟踪支架产品封存并带走,此事很快便开始发酵,引发业内诸多猜测。
三个小时后,安泰新能源的十几名员工将一段光伏主梁绑上“白花”,抬到了中信博展位的主讲台前,引起参展人群的围观和关注,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
不久后,中信博发布声明:“2021年6月4日17:15左右,安泰新能源十几名员工将一段涉案主梁放置在中信博展位的主讲台前,涉案主梁上绑有白花,引起了展会上众人的围观和媒体的关注,已对中信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而安泰新能源则在《致全体安泰人的一封信》中表示:“近日,某国内行业龙头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证据,要求在2021上海SNEC展会期间对安泰新能源展台某部件产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我们在积极配合法院工作的同时,将被取样产品的备份赠与该行业龙头,以向对方和行业表达我们内心的坦荡之情。”
6月7日,中信博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交立案材料并获得受理。“后续案件进展将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判决为准,中信博本着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健康营商环境的态度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中信博表示。
7月13日,安泰新能源发表关于2021 SNEC期间与中信博知识产权纠纷案最新进展《声明》,其中提到:“6月11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以‘立案后发现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做出《撤销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决定书》,撤销了中信博对我司关于‘一种光伏主梁及光伏支架结构’的专利纠纷的投诉。并且至今,我司尚未收到法院关于中信博起诉我司专利侵权的任何材料。”
外界看来,这起事件似乎是以上海知识产权局撤销中信博投诉作为了结,但此事背后另有玄机。有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上海知识产权局撤回投诉是中信博主动要求的,因为其在知识产权法院的专利侵权诉讼正在进行处。换句话说,此事尚在进展中,离大结局还远。
从硅料、电池、组件到支架,今年上半年光伏企业间的争议横跨四大领域,争议的话题覆盖价格操控、专利之争及行业标准,每一项皆是我国光伏行业当前的发展痛点,但同时也暴露出某些企业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每一个行业在急速前进时,难免都会充满摩擦和矛盾,当初的家电行业如此,后来的地产和互联网更是如此,这恰恰是一个行业发展强盛的外在表象之一。争议也并非坏事,在冲撞中让整个行业变的更加规范、让优秀企业变的更加强壮,这是大家都乐见其成的事情!希望光伏行业在争议中更加良性,在竞争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