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轮回,岁月更迭,时光将旧换新!
在2020年这个极不平凡的一年,许多变革,都在不动声色的发生。
世界上可能从没有哪个行业像今天中国的光伏行业一样分裂,一面欣欣向荣,一面万念俱灰。
世界上可能也少有哪个行业像今天的中国光伏行业一样,经历大起大落,上半年市场还一片欢腾,转眼狂欢戛然而止。
但世界上可能也鲜有哪个行业像今天的中国光伏行业一样,蕴藏着改变全球能源格局的潜力,无论未来如何发展,都将成为这个时代最深刻的烙印。
总结并写下2020年的行业关键变化点,最深刻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有鲜活故事的行业,而非千篇一律的模样,能作为记录者见证这些变化和正在发生的改变,已是一种幸运。
1、光伏企业上市大幕开启
2020年2月13日,单/多晶炉电源设备领导者英杰电气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打破了年初疫情阴霾下光伏股市的沉寂,也正式开启了2020年光伏企业的IPO上市的“超级周期”。
紧接着,上能电气、赛伍技术、金博股份、晶科科技、奥特维、天合光能、帝科股份、美畅股份、高测股份、正帆科技、中信博、固德威在内的12家光伏企业陆续挂牌上市,昱能科技、首航、禾迈、亚洲硅业也进入排队环节,上市申请材料已获受理。(光伏头条→精选推荐:新增11家!2020年这些光伏企业成功上市!)
没有关键的节点,也没有突破性的事件,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然而如果只是列出这些企业的名字,我们大概无法想象和理解今年以来行业内奇迹般的变化。
背后最大的原因是,前所未有的全球疫情成为了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的重要推手,全球范围内,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善气候环境的呼声更为强烈,光伏首当其冲被各方看好!
2020年初开始,受疫情影响,除了医疗器械等版块保持上升趋势外,其他版块全线“飘绿”,头部光伏企业短时间市值缩水均在50亿以上!但很快,国内疫情控制得当,光伏股市逐步回暖,全年出现了超过800个涨停板,龙头股甚至出现直线攀升。
看这势头,光伏行业正在迎来一个新黄金时代。
2、硅料“抢夺战”打响
下半年以来,每个光伏人都在内心鼓动着一个字:“涨”!几乎一切都在涨价!无论是上游的硅料,中游的电池片,还是下游的系统集成,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连锁反应。当然,逆变器暂且除外。
连锁反应的根源在于,7月19日,保利协鑫新疆多晶硅工厂发生爆炸,之后停工一个月。8月18日上午,四川乐山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国内另一个多晶硅大户——通威股份旗下永祥股份,不得已紧急停产。
上游原料供应短缺很快引发了价格上涨。光伏企业因原料价格上涨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紧接着光伏玻璃也开始供需失衡,产能缺口越来越大,“疯狂”涨价,甚至是封装材料也在经历价格爬坡。
此前企业签订合同的时候定价较低,涨价风波影响下行业出现了一批违约的情况,一些光伏项目陷入停滞,甚至很多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
当时有人认为,持续涨价会让行业短期内发展滞缓,这就错了,大家不约而同在想办法“抢货”!同时千万不要小瞧资本的力量,原材料涨价的同时,光伏股市几乎全部上涨。
这是行业向好发展的一个强劲信号!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初步预测,至少2021上半年硅料价格还会小幅上扬,虽然根据目前各企业公布的既有产能/新投产数据来看,2020年底多晶硅料产能超过60万吨,2021年全球多晶料产能理想状态下能达到75.9万吨,但新投的产能绝大部分要到Q4才能达产。
按照眼下的情况,要匹配明年高速增长的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以及各下游企业持续扩产的步伐,至少上半年多晶硅料的供需关系还很紧张。
不过,有聪明的下游企业早就签订了长单锁量。2020年初以来隆基、天合光能、晶科等企业已经签署了77.45万吨的硅料长单。其中,隆基股份签署订单规模最大,在8月、12月隆基分别与亚洲硅业、新特能源签署了未来5年,共计39.48万吨多晶硅原料供应。
其次是天合光能,分别与大全新能源、通威签署了未来3年,共计10.96万吨多晶硅原料供应。晶澳签署了未来5年,共计14.04 万吨多晶硅原料供应;晶科签署了未来3年,9.3万吨多晶硅原料供应。
与此同时,玻璃方面的供需情况也不容乐观。
3、“一体化龙头”优势凸显
光伏新黄金时代,整体前景向好,竞争日益激烈,倒逼光伏企业适应变化、寻求突破。
2020年光伏全产业链供需关系、价格波动明显的情况下,隆基、晶科、晶澳这3家垂直一体化龙头,通过上游环节支持终端组件,最大程度增强了组件环节的成本优势及市场竞争力。
这3家企业的一体化策略也略有差异,隆基以硅片产能为核心的盈利业务,组件主要是打下游销售渠道,而晶澳、晶科则以销售组件为核心盈利业务,硅片/电池配套发展。
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必要时东西方还能互补。正因如此,2020年产业链价格飞涨的情况下,3家企业的盈利状况很好的保持增长。与此同时,隆基、晶科、晶澳在2020年也各有侧重的进行了扩产。
看到龙头企业的此番部署和有利效应,不少人认为行业相关企业布局和延伸“一体化”思路极为重要,但在市场格局日新月异的光伏行业,很可能你今天新扩的重资产,明天就“旧”了,很多迎面而来的风暴,不是中小企业所能承受的,龙头企业敢扩是因为他们有先发制人的引领优势。
4、“阶级固化”加剧
所谓“阶级固化”其实就是资源、客户、渠道高度向头部企业集中,其他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被吞并或被淘汰的命运。从某个角度说,“阶级固化”不是中国光伏行业独有的特征,而是整个能源行业的大势所趋。
一方面,能源巨头们的“触角”正在向四面八方延伸,光伏、风电、氢能都是他们关注的方向,几乎已经没有“跨界”一说,“五大四小”纷纷介入光伏市场,中石化也要着力投资光伏了,而光伏作为一个前景光明的行业,当然本身的光伏头部企业不会放过可能有的任何市场机会。(光伏头条→精选推荐:光伏组件“出货量”十强英雄榜!看组件江湖三大宏观趋势)
我们此前也做过分析,不论是组件、逆变器还是支架,行业集中度都在提升,头部企业加大品牌效益、挤占市场份额力度更强了,正在逐步转化为超额利润空间。
这种“阶级固化”的局面还在加速形成,选择头部企业甚至已经成为客户心中一种内嵌的思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会将这些企业的产业和服务与自身业务深度融合。
而这一切对于中小光伏企业未来发展,尤其是面向B端的企业来说,就是市场空间的加速收窄。(光伏头条→精选推荐:华为、隆基、正泰、特变、阳光、上能电气、固德威等26家企业入围中电建2021年5GW组件+5GW逆变器集采)
5、“大尺寸”两大阵营剑拔弩张
《三国演义》卷首有一段很经典的句子: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寥寥数字,高度浓缩了中国数千年历史的运行轨迹。
言简意赅,一语道尽天机。回首中国光伏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好像也是符合这条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一条奇怪的逻辑,甚至早已成了组成行业历史的重要元素。
6月23日,阿特斯、江苏润阳、江苏中宇、晶澳、晶科、隆基绿能、潞安等企业成立“M10”联盟并发布联合声明《关于建立光伏行业标准尺寸的联合倡议》。共同倡导,建立182尺寸的硅片标准,并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促进光伏行业更规范、更健康发展。
7月9日,天合、东方日升、晶澳、通威、爱旭等以210硅片尺寸为基础,宣布成立“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共同构建基于全新技术平台的产品、系统和标准,致力于推行600W+超高功率组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建立共创共生共赢新格局。
可以看到,双方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促进行业发展,大家都一致认为“大尺寸”是未来的方向和布局的重点,但为什么双方剑拔弩张、争得不可开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抢占市场话语权,“阶级固化”的另外一种表现。(光伏头条→精选推荐:182与210的“书面战争”有何意义?182将是硅片尺寸乱局的终结者!)
6、国务院七部委态度坚定,能源央企跟进
不管你信不信,事情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来没有哪一个年份,国务院七个部委全部陆续发文力挺光伏!
1、生态环境部:未来十年我国将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
2、生态环境部:对2225家电力企业下达碳排放配额,用于抵消的减排量应来自可再生能源
3、工信部:光伏玻璃不受产能置换限制
4、交通运输部:鼓励在服务区、边坡等公路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
5、交通运输部:制定高速公路路侧光伏工程技术规范
6、国家能源局:将继续出台多项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
7、财政部:2006年及以后项目全部纳入补贴清单
8、科技部:鼓励“光伏+生态修复”项目,推动荒漠化修复!
9、住建部:《太阳能发电工程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
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和契机,那些大型能源集团不再迟疑和观望,重金白银投向光伏!(光伏头条→精选推荐: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装机目标明确!6大央企+8家光伏企业代表→新能源发展目标及建议出炉!)
国家电投提出了“2035一流战略”,计划到2025年,电力装机达到2.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60%。
在“十四五”期间华能要干8000万到1亿的清洁能源,初步估算新能源调整的投资力度在7000亿人民币左右。
未来“十四五”期间,中广核将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与各合作单位共赢发展。按照新增投运容量保持每年3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速度,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广核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将突破4000万千瓦。
2020~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光伏装机容量需新增2500~3000万千瓦,加大经济发达地区装机比重,光伏装机规模在集团电力总装机中占比7%-8%。以此为基准计算,2020~2025年共6年,平均年新增为4.2~5GW/年。
三峡集团当前可控装机规模超8000万千瓦,其中96%以上为清洁能源。在“十四五”时期及后续发展阶段,三峡集团将保持每年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新增装机规模的增速,为碳排放目标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统计,央企签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已有13个,地方政府启动及开工“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有2个,在央企及企业签约的13个“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中,已明确提出建设规模总量累计为27.93GW。(光伏头条→精选推荐:8大央企已规划“风光储”一体化项目 27.93GW!(具体见文内))
7、户用光伏之后,BIPV绿色建筑成为新趋势
放眼整个光伏行业,“BIPV”不是一个新话题了,几年前开始,头部企业们的战略布局就已经开始。不过2020下半年开始的趋势是,BIPV业务更多样、程度更深。
其中支持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各级地方政府,他们以规划目标、奖励资金、优惠政策等方式,主动推动BIPV绿色建筑的发展,从静静观望,到零星发声,已经过渡到了大力支持。
根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的统计,已有超20省市发布BIPV相关政策。诸如,湖南2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将用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北京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奖励资金,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800万元;上海对符合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的项目,采用太阳能的,每平方米受益面积补贴45元,等等。(光伏头条→精选推荐:资料领取 | BIPV支持政策盘点)
而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市场沉淀之后,BIPV绿色建筑的发展模式和技术路径已经逐渐成熟。户用光伏持续火热毋庸置疑,BIPV则将以更多应用场景的姿态成为下一个行业爆点,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
8、“碳中和”开启光伏腾飞40年周期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倡议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
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并在答记者问中再一次明确的表明“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在一连串的重磅信号下,为了实现绿色能源发展大目标,力争“十四五”实现煤炭消费达峰甚至负增长已是大势所趋。(光伏头条→精选推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
由于海外疫情影响边际弱化叠加光伏经济性提升,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达到170GW,同增41.1%。我国由于竞价项目递延、平价项目要求2021年底并网,预计装机增量在70GW以上,会是2020年1.6倍左右。
毫无疑问,光伏的高景气延续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