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居龙头,但从不执着于争第一。”晶澳科技执行总裁牛新伟在接受《能见》采访时,如此总结晶澳科技的发展风格。
最近两年,晶澳科技皆位列全球光伏出货量榜眼。2018年,在光伏史上最严政策“5·31新政”后,晶澳科技依然取得了出货量第二的成绩。2019年,晶澳科技出货量10.26GW,蝉联第二。
对于今年的扩产潮和涨价,牛新伟的态度是,晶澳科技不赚快钱。如果价格继续上涨,晶澳科技将会改变策略发展。这很符合晶澳科技强而不争的发展思路。不刻意追求成为行业第一,坚持做长期主义者。
这家老牌光伏企业,历经过去10余年的金融危机、欧美“双反”和“5·31”新政等数个行业危机后,依旧稳立潮头。2019年9月,晶澳开启了新的征程:正式拿到A股通行证,成为首家光伏中概股借壳“回A”的企业。
数据验证了市场对这家公司的态度。回归A股以来,晶澳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在2019年度、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中显示增幅分别达到74%、230%,业绩超出投资者预期。
而今年上半年,尽管新冠疫情爆发和蔓延,晶澳科技还是拿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7月14日,晶澳科技2020年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预计盈利6.5亿元-7.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94亿元,同比增长64.83%-85.11%。
“不争而善胜”的背后,是企业多年来的积淀。
25年前,在既缺少基础设施,又没有矿产资源的冀中平原腹地,宁晋县电力局局长靳保芳接触到了光伏。此后,他创立晶隆半导体厂(晶龙集团前身),并带领企业一路披荆斩棘,做出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
2007年2月7日,在晶龙集团奠定的基础上,投产仅8个月的晶澳太阳能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彼时,怀有实业报国理想的靳保芳颇为感慨:“在世界金融业的中心,也有了我们一席之地。”
晶澳也于当年被评为华尔街三大交易所年度优秀上市公司,成为美国媒体眼中的“中国奇迹”。
短短3年后,对比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同行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备受资本青睐,美股上市光伏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中概股光伏企业掀起回A潮。
去年12月12日,当电商行业在为“双十二”狂欢时,天业通联晚间发布了一纸公告——“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标志着晶澳正式亮相A股市场。
在去补贴的大背景下,光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资金压力,今年8月3日,晶澳科技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这成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又一利好举措。
然而,对于资本的加持,牛新伟很“硬核”。他始终保持冷静和克制:“稳健发展是根本。如果公司基本面很好,只差资金,那还好办。否则,有钱也没用。”
牛新伟把更多精力用于苦练内功:研发HJT等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巩固海外市场……
8月8日,晶澳在第十四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SNEC)上发布了精心之作DeepBlue3.0产品的量产启动大会,这标志着其打造的DeepBlue3.0超高功率组件进入量产阶段。
发布会后,牛新伟接受了《能见》的采访,就晶澳的技术储备、晶澳对尺寸路线的选择、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光伏行业上游涨价等热点问题做出回答。
以下为采访实录:
问:晶澳科技今年的出货量计划是多少?
牛新伟:今年的出货量计划在15GW左右。明年会继续保证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
问:2020年是光伏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在上市公司大幅扩产的背后,是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看好。扩产同时,光伏涨价趋势持续上扬,并沿着产业链向下游传导。您认为价格何时可以稳定?
牛新伟:此次组件价格上涨属于受事件影响的短期市场波动,保持长期涨价的基础并不存在。从供需关系来看,光伏主要环节的产能相较全球装机量仍然过剩,所以长期来看组件价格不会持续上涨,第四季度应该会有变化。
此外,根据平价上网的需要,价格下降是长期趋势,未来会是稳中有降。价格下降以及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是长期趋势。
晶澳不赚快钱。如果价格继续上涨,晶澳将调整策略,适应市场发展。
问:7月14日,晶澳科技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盈利6.5亿元-7.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94亿元,同比增长64.83%-85.11%。疫情期间,晶澳科技是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的?
牛新伟:上半年公司业绩确实不错。实事求是来讲,疫情到来后,各个企业的订单都会受到影响,但晶澳的产能比较充足,二季度订单迅速接上,有了比较好的盈利势头。上半年有订单是盈利的基础,下半年只有好订单才能“赚钱”。
问:我们发现,晶澳既是M10联盟的成员,也是600W+联盟的一员,为什么?您如何看待不同的尺寸发展路线?
牛新伟:182在行业中已达到共识,功率可以做到545瓦,未来的升级版可以做到600瓦,是有升级空间的。
大功率总体是大方向,但不能太大,比如现在的安装依然需要靠人力,尺寸太大安装不便。600瓦是人力安装的极限。从供应链等角度来考虑,600瓦也是最佳单元了。具体要看客户的不同需求,没必要一昧追求在单元上继续做大,否则也比较容易碎。
行业以后可以通过提高电池效率,做好N型、HJT等技术来提高效率,不必再依靠做大尺寸。
问:各个企业都在做技术储备,晶澳更看好哪个技术?晶澳有何技术储备?
牛新伟:晶澳始终布局研发N型及HJT技术,其提升效率的空间会较大。PERC+最好的硅片可以做到23%的转换效率。
HJT当下价格较高,好在国产设备开始出现,成本有望继续下降。这项技术可以基本解决光衰。其次,其天然是双面的,比较符合大功率趋势,晶澳在不断研发中,继续发挥潜力。
问:晶澳一直不争第一,为什么?
牛新伟:晶澳不刻意追求第一,是我们坚持一个平衡点,打破平衡宁可不做。
追求第一必然要求大量的资本投资,而大量借钱投资,势必会增加风险。
同时,在追求量的过程中,也许会牺牲单瓦价值。这背离了商业本质。而作为行业龙头,也不能掉落第一梯队。所以一定要在量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利润。
用我们董事长靳保芳的话来说,就是顺势而为,不要刻意追求量上的增长。
问:作为一家发展稳健的老牌光伏企业,晶澳有何不同的经营发展思路?
牛新伟:总体来看,晶澳坚持稳健的经营策略,不赚快钱。一旦追求稳健,就必须追求质量、品牌,不允许做出格的事情。
最近行业出现的背板、知识产权等问题,晶澳都没有被波及。企业应该敬畏技术,重视研发和专利。很多企业声称在做研发,但其成果并不能量产。而晶澳做的研发基本都能做到量产,以可实现量产为前提,将领先、高效的产品量产,为客户带来切实的收益。
回A之后,公司更加重视资本。但稳健发展是根本,如果公司基本面很好,只差资金,那还好办。否则,有钱也没用。
问:您认为平价上网到来之际,光伏发电的价格下降空间还有多大?
牛新伟:每年光伏行业都觉得发电没有下降空间了,但每年都还在下降。能源产品不可能做到暴利,它不同于手机等其它产品可以溢价,电力的产品就是电,没有差异性。
各环节,比如硅料的利润还有下降空间。各个环节保有合理利润,还有降本空间。另外,转换效率的提升也可带来降本,转换效率每提高一个点,发电价格就会有不少降低空间。实现大规模平价上网,未来一两年应该没有问题。
未来,组件等产品的生产不是重要的价格下降因素,政策、消纳、土地等,是更多可以实现发电价格下降的因素。
问:最近,光伏产业上游的涨价促使这个行业重新审视不同的发展模式。垂直一体化模式曾受到欢迎,近年专业化运作有所抬头。在您看来,垂直一体化模式更好,还是专业化分工更有利?与专业化公司相比,垂直一体化公司在产业的各生产环节上如何保持竞争力?
牛新伟:专业化分工效率最佳,最专业。但从传统角度来看,各细分环节企业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小,于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安装”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得以凸显,以降低各环节成本,获得全面的产品线。
但若想发挥一体化优势,需要一体化中的每个环节都很强,否则这一环就是短板,这便不是平衡的一体化。目前,晶澳的模式是平衡的一体化。
问:未来的一体化模式是否会取代专业厂商?
牛新伟:二者都会存在。一体化会占到一部分,做一体化的以老牌企业居多。这些企业有核心优势作为基础,通过慢慢延伸形成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更有利于抵御风险。比如上游一个环节涨价,下游可能会比较被动。而有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好一体化,抗风险能力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