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涉及海外
电池组件资产数亿美元的交易案,让疏于发言的国资背景公司---
中环股份(002129.SZ)风声乍起。
此次中环股份的交易方为MAXEON SOLAR (下称“Maxeon”),它由全球500强道达尔控股、Sunpower公司旗下的部分电池组件资产等构成。预计中环股份投资2.98亿美元,以28.848%股比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针对上述交易,11月19日早间9点,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浩平、公司董事及财务负责人张长旭,副总经理董秘秦世龙,副总经理王岩等高管齐齐亮相北京,与能源一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沈浩平指出,这一中环内部起名为“雄鸡”的项目,是携手道达尔、围绕公司下一步战略来做的。从交易设计、法律程序及执行层面看,都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中的经典投资案。Maxeon所掌握的
IBC电池技术,是中环所看重的。在结合中环股份M12大硅片应用后,IBC电池技术有望大幅降本,靠近或相当于PERC电池技术本身。它对于今后中环股份的硅片业务、全球化布局及企业技术的多元化等,都会带来深刻影响。
而未来,就中环是否全面挺进下游组件和电池领域的这一猜测,沈浩平也回应,“我们的主要精力依然在硅片领域。”
中环“雄鸡”项目,看点在哪?
据交易安排,SunPower 首先会把其在美国和加拿大(下称“美加”)之外的全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业务,分拆到在新加坡注册成立、将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目标公司Maxeon。
之后,中环股份会向 Maxeon 投资2.98亿美元,并获得后者28.848%的股权。若实施顺利,预计2020年第二季完成SunPower分拆和目标公司注资。截至2018 年年底,Maxeon的资产总额约15亿美元,净资产约6.7亿美元。
对于中环股份而言,并购所带来最有价值的部分,聚焦于对方正在不断研发的IBC电池技术。
基于IBC(交叉指式背接触)技术的Maxeon系列产品,拥有太阳能电池的高转换效率。据已超13GW的安装结果显示,这一IBC电池可避免大部分传统电池片正面金属栅线被腐蚀或破损导致的电池失效问题,哪怕是极端自然条件地区,也不影响其高效性与可靠性。
以新一代产品Maxeon5(下称“M5”)为例,它可实现 25%以上的转换效率,是已实现商业化生产的同行业产品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产品。而正处于研究及开发早期的Maxeon 6(下称“M6”),则拥有更低的资本支出潜力和引人瞩目的成本结构。最新的M6电池技术,没有任何贵金属,即不会用银这样的元素,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地方。
沈浩平表示,M系列的IBC技术从第二代走至第五代,“其中M5的电池技术已有GW级别量产。Sunpower公开的成本数据中,可见M5成本已大幅下降,IBC的工艺步骤和大幅度减少了近40%。
张长旭对能源一号表示,“事实上,我们也用了2年的时间来论证(成本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包括产品技术方案、产线数据、降本空间等。”
中环股份称,在中环210大硅片生成后,为IBC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大想象力。据中环股份、道达尔公司双方战略,中环M12大硅片在M系列主打产品 M5、M6、P系列等产品上都将得以应用。
上马M12硅片后,M系列的电池面积、单片功率都将大幅提升;产品售价、单位成本也有相应下降。M6系列电池其可以直接扩展至目前的中环大硅片上,转换效率的研究数据已达26%。
类似PERC技术的GW投资已相当高。IBC技术叠加210大硅片后,其成本的下降将更令人惊喜。
“大硅片技术,为IBC提供了把固定资产降低一半的空间,也就意味着未来会产生巨大的降本空间。这是中环并购这一公司的主要产业依据之一。”沈浩平总结道,在IBC的投资、工艺节拍及贵金属使用上,新一代技术都有变化,未来的M6电池成本与PERC系列相差无几,“我们从物理原理、工艺设计及工厂等方面都做了详尽分析,也与不少研究机构和科研专家推导出了这一走向。”
事实上,中环股份希望入股的海外企业在电池及组件业务上有更大突破,“我们不想做同质化过重的产品,以避免与同行产生冲突。这与半导体硅片的产业逻辑一样,它有几十万个品种,每一领域都有企业做得很好,如英飞凌、台积电等等。我想,中环股份也在试图通过这样的路径来超越竞争。”沈浩平说道。
交易架构全盘考虑
就此次交易架构的考量上,中环股份也有着自己的思路与执行方式。
张长旭对能源一号透露,“首先,与最初的交易方案相比,现在的(方案)已有很大不同,我们经过了多次调整。其次,中环始终坚持不做该项目的大股东。我们确保的是进入高端产品领域。第三,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与道达尔的合作上,也做了很多规避风险的考虑。”
据了解,本次交易使中环股份同道达尔进行的是深度战略合作、资本合作,建立一个海外上市、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全球化营销及先进制造业的合资公司,为中环股份整体制造业实现国际化创造条件。
为保证本次交易安排的顺利推行,公司聘任了包括摩根士丹利亚洲、普华永道咨询(深圳)以及几家著名国际律师事务所能在内的世界顶级外部权威第三方顾问团队,对交易进行独立分析,判断投资价值、识别交易风险,提供风险防控措施。
各方机构研究了全球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研判了当前国际形势和贸易关系,分析了政治、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风险,完善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经营策略和商业计划,依据公认的估值方法,制定了投资路径和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论证了对中环股份的影响,对可能存在的文化、社会、法律、汇率、监管审批等方面的风险制定了防范和化解措施,能够充分确保本次交易的顺利进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张长旭还告诉能源一号,Maxeon公司的总部设在新加坡,从贸易关系、政经环境上看都较适合。“一些硅谷高科技公司,新加坡也给了不少支持条件。”
Maxeon 拥有全球化的资产布局,具备独立的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生产与销售能力。它是SunPower上游业务部分中的非美国制造业务,主要产品为高效 IBC 电池及组件。
“MAXEON”的具体资产及股权有:新加坡总部和研发中心,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电池工厂,中国电池及组件合资公司工厂---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下称“环晟光伏”)20%股权,墨西哥及法国组件工厂,瑞士销售中心和遍及十多个国家的销售公司。
由于Maxeon的工厂遍及全球,且马来西亚工厂投建的M5新产线,将会以 1/2 的每瓦资本支出实现两倍产能,并结合亚洲低成本供应链优势,使产品每瓦成本降低50%,对高端分布式发电市场份额的获取及企业利润增长都会带来帮助。Maxeon也将会以“SunPower”品牌向全球(除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售光伏组件产品。而由于Maxeon与 SunPower 还通过一项多年期的独家供货协议,使其产品也能通过SunPower, 销售至美国、加拿大市场。
Maxeon之外,SunPower 保留了下游太阳能系统、储存和能源服务业务,以及在美国的高效叠瓦组件的生产。
11月11日的Sunpower投资者会议上,该公司预测:2020 年,Maxeon营收将达10亿至12亿美元,毛利率9%~12%之间;预计2021 年其营收较上年增10%~20%,毛利率将高于 15%(非 GAAP 准则)。
对于未来IBC技术的具体应用前景,沈浩平的观点十分清晰:“未来IBC M6技术将接近、达到PERC的成本,但它也不会成为市场主流。我们是一家具有工程师文化的公司,在不侵害和满足客户利益的基础上,M6会有技术创新和分享。我们也不想把M6输出到所有地方。因此,M6(的市场)会小一些,PERC更大一些。”
Maxeon 所拥有的SunPower专利---叠瓦组件P 系列制造技术,也可以借由此次收购获得。该技术将传统电池片切割成电池小条,使用导电胶将电池小条以叠片的方式连接,增加了光伏组件受光面积占比,同时通过优化组件的电路设计,有效提升了组件的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该技术同时有效降低了光伏组件热斑效应(这种效应能够严重的破坏太阳能电池)的影响,从而使P系列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由于2019年P系列产品较上年度增长四倍以上,未来Maxeon也将扩大与中环股份在参股公司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的合作,增加P型产品的生产规模,并与中环股份M12单晶硅片产品产生协同应用。
就此次交易程序,沈浩平透露,“作为地方国有控股企业,我们的决策程序严格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天津市市委和天津国资委的要求进行的。”
中环股份披露,公司基于中介机构的专业估值分析,采用国际通行的估值方法现金流折现法,对目标公司于2018年年底股东全部权益的市场价值进行了估值分析。其对目标公司商业计划中主要项目的合理性,分别从营收、营业成本、毛利率、期间费用(研发、销售及管理)、折现率等诸多方面进行谨慎性考虑。本次估值收益额口径为企业自由现金流,则折现率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方法,最终折现率取值为 13%。估值采用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确定公司普通权益资本成本 Re,计算公式为:Re=Rf+β×(Rm-Rf)+SSP+ARP。
据相关法律法规,本次交易尚需履行发改、商务和外汇管理部门的备案工作,预计将在3个月内完成,商务部门的反垄断调查申报工作,预计将在 4-6 个月内完成。
就个别财经网站的网友散布谣言贴及杜撰信息一事,沈浩平说道:“第一,(个别网民)在一段时间内数千次的攻击国有控股公司,这是不恰当的。我们是一家注重工程师文化、拥有科学态度的公司,本来就疏于发声,不愿跟这种人废话,但如果超出正常讨论的范畴,我们也要采取相应措施。”
他补充道,中环股份严格按照法律规范来实施相关业务,全力以赴做好制造业,“企业平日里更担心的是自己能力、精力和专注度的不够,根本没有任何兴趣参与无休止的市值管理讨论和乡间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