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光伏电池组件 » 太阳能电池 » 正文

杨立友:异质结带来单位面积超过25%~40%左右的发电增益

日期:2018-05-28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18
05/28
09:3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杨立友 异质结 光伏电池 SNEC 光伏电池组件 太阳能电池

   5月27日,第十二届(2018)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论坛在沪隆重召开。全球光伏领袖对话环节,第一单元主题为全球市场走势,晋能清洁能源总经理杨立友在对话环节发表主流电池技术会是什么?异质结会不会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技术?异质结电池现在已经做到了什么样的水平的见解。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在非常精彩的对话过后,让我们掌声有请出晋能清洁能源科技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博士带来主题演讲,有请。
 
  杨立友:谢谢各位,下午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技术迭代推动光伏平价上网,接着刚才对话的话题,我结合电池跟组件上的一些发展,跟大家分享。大家知道,光伏行业是一个类半导体的行业,所以它遵循的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的核心就是在周期性的几乎无止境的技术进步与迭代,然后来推动成本几乎无止境的下降,同时带动了市场跟产业规模的长达几十年的高速扩张。我们在光伏行业,这一点是看得非常的清楚。
 
  从最近的光伏行业的发展,其实大家也看到,最近PERC,特别是单晶的PERC技术,逐渐走上了舞台的中央,成为了一个主流的技术。这个过程前后至少有五年的时间,从公司开始进行产业化的研发,到最后真正成为市场能够占据半壁江山的这样一个技术,晋能主要在推出三代的产品,第一代的是传统的多晶,现在大家知道转换效率应该是在不超过19%。第二代是PERC单晶,这个技术现在转换效率接近22%。第三代的产品是N型单晶的异质结这个产品,我一会儿会做介绍。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现在的多晶以330为代表的多晶电池,现在在晋能产线上,330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0%。第二代产品,单晶的PERC电池组件,在72片的组件上,主流的365W的组件,现在的比例已经接近90%,87%。第三个产品就是我们的异质结HJT组件,现在的72片,主要的是405W的功率档位,能够达到将近100%,96%。
 
  在PERC这个技术上,晋能也是走了一个相对跟行业主流不太一样的技术方案。我们采用了国产的原子层沉积的钝化镀膜技术,我们在这上面,在材料上的消耗可以比较低,维护周期也长。我们这样一个产线是率先在国内使用这样一个镀膜平台,现在也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我们现在的60片的组件主要功率档是在305W和310W,光衰是每年低于1.5%,光衰基本能够解决。
 
  再看看产线的良率,现在PERC电池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是它的利用率这方面,还是行业内比较,还在不断的进步。所以最近大家可能都知道,单晶电池的市场非常的抢手,电池非常的不好买。我们现在PERC电池在产线上,它的良率能够达到98.5%,这在行业是比较高的水平。这里有一些细节,讲到了整个PERC电池的一些做法。我们现在的镀膜ALD的设备在行业内可以做到97%以上的Up Time,保证了产线高产量的产出。
 
  PERC现在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产品。下一个主流电池技术会是什么?异质结会不会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技术?我们来看看异质结电池现在已经做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其实最近大家可能在新闻当中也听到,现在国内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筹划进入异质结技术。晋能是走得比较早的一家企业,我们现在100MW的中试线已经运转一年多的时间。
 
  可以看到,第一,异质结产品的发电的实际数据,这个是我们单位面积上HJT跟PERC电池的单位面积的发电量的对比,可以看到在整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面,单位面积是超过25%到40%左右的发电的增益。这还是在一个相对冷的时间段,现在事实上,随着温度的提升,异质结,因为它的温度系数比较低,所以它的发电量还在增加。
 
  异质结这个产品大家都知道,它有很多优良的性能,第一它的衰减非常的少,它的温度,不怕热,还有它是双面发电。
 
  这个是我们在安徽天长的一个渔光互补的电站异质结的一个方阵。这些不讲到具体的细节了。
 
  这是我们做生产线上的选择。现在看看这个异质结电池的情况,现在这条产线是七天二十四小时在连续运转,平均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23.27%,最高值已经超过24%。所以这还是一个比较振奋人心的结果。再看看这个产线的良率,这是我们整个3月份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平均的良率,整个月平均起来已经在97.4%。事实上,很多天都是超过98%,甚至到99%。所以这个良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好的水平。在开始的阶段,其实异质结技术是一个非常不容易伺候的技术,这是经过了很多的研发以后,得到的一个结果。我们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量产的诀窍。
 
  从转换效率上来讲,这是我们从2017年的7月份,产线刚刚开始试运转的时候,从21%多一点,经过了不断的研发,现在达到了23.2%。我们现在的这个技术路线,可以清晰的看到24%,我们现在的最高转换效率可以变成我们产线的平均转换效率。这是效率的分布,目前来讲还是相对比较宽,这个尾巴还比较长,所以提升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进一步提升以后,估计转换效率还会往上走。这个技术工艺控制的敏感度非常强,所以我们的良率跟产线的工艺控制,有相当大的关系。我们现在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加强管控,能够使这个产线运转得更好。
 
  这是我们单面组件,现在能够达到超过330W这样一个功率水平,这还没有考虑到我们现在在策划用的包括半偏,包括多阻栅的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会使转换效率更高。
 
  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异质结这个技术的成本,快速下降。我们现在这个任务已经看得比较明确,就是从导电浆料,从TCU的靶材,从添加剂和设备,这几个方面,包括硅片也是一个重大的成本项目,但是这个东西会非常快。
 
  我们现在看到这样一个技术,我们认为在明年底,我们有信心把它的单位成本,单瓦的成本能够做到跟PERC相持平,这样的话它会带来整个电站的度电成本的下降。
 
  这个是我们的发展路线图,和我们的产险的规划。我们今年还会上一条线,到明年再上500MW,2020年达到1.5GW的水平。这里也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W5-530展台的开发者论坛,明天下午。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