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慈溪市周巷水库和长河水库水面上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100兆瓦正式并网发电。据相关人士介绍项目水域面积4492亩,总投资18亿元,整个工程6月底进场开工,12月份完成。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 浙江慈溪渔光互补项目建成
粼粼碧波之上,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鱼儿在水中欢畅游弋……放眼远眺,周巷水库、长河水库上,蓝色光伏板已排起了庞大阵列。不时,有白鹭翩跹飞舞的身影掠过,有的还歇下脚步,站在上面新奇地观望着眼前的一切。
12月31日,坐落于浙江省慈溪市周巷水库和长河水库水面上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100兆瓦正式并网发电,所发电量将全部并入国家电网,预计年均发电量2.2亿千瓦时,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推动当地能源建设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
13余万根镀锌桩管、75万多块太阳能电池板、18亿元巨额投入……在慈溪的周巷水库、长河水库4492亩的广阔水面上,700多名工人连续奋战,在这具有45年养鱼历史的水库上打造了一座全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站。从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了解到,这也是迄今为止在水库上建成的国内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太阳能发电站。
周巷水库、长河水库2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水域面积4492亩,总投资18亿元。整个工程6月底进场开工,12月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进度堪称“神速”。整个工程共安装了每块1.6平方米的太阳能板75.5万余块、直径20厘米的镀锌管桩10万余根。此外,建设了两个110千伏的配套变电站及7.5公里长的输电线路。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指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融互补,通过在电池板下规划养殖水产品,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光伏板遮挡阳光会造成水温偏低影响鱼类正常生长,为此,相关设计时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光伏板之间的间距。
这一发电新模式不但极大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有效促进了能源结构转型,加快能源建设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按每年发电2.2亿千瓦时算,一年可节约标准煤7.0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92万吨、二氧化硫1432万吨和氮氧化物484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解决了城乡居民“吃鱼难”的问题。不过,我国渔业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资源、环境、产品质量和效益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倒逼渔业发展必须转型升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养殖结构优化,鼓励渔民多养生态鱼,多养适销对路的鱼,调减结构性过剩的大路货,增加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
韩长赋还表示,渔业发展要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壮大远洋渔业,发展休闲渔业和增殖渔业,建设美丽渔村,拓展渔业功能,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种养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