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资讯 » 光伏动态 » 正文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从用电大国到电力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日期:2025-10-08    来源:国家能源局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5
10/08
21:2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清洁能源 能源转型

绿色动能澎湃中国:

从用电大国到电力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当北部原上巨大的风机与东海之滨绵延的光伏矩阵交相辉映,当西部牧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点亮雪域高原的夜空,当特高压电网将清洁能源输送到繁华都市的心脏——中国能源转型的宏伟篇章,正以“两个1/3”的辉煌成就向世界宣告:每消耗三度电,就有一度源自清洁能源;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占据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十四五”能源画卷上最璀璨的色彩,更是新型电力系统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飞跃的有力证明。

一、结构之变:能源体系由“煤炭为主”向“多元清洁”的实质性跨越

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3.2%,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到2024年攀升至19.8%——这组数据背后,是一场静水深流的能源革命。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1.7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5.7亿千瓦、光伏装机超过11亿千瓦(占全球总规模的近一半),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增长。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历史性突破60%,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正式成为电力供应的核心力量。

在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构建中,西部强省四川依托水电优势发展绿氢产业,形成“水风光氢”多能互补的四川范式。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通过低谷弃水电量制氢,将电价降至0.3元/千瓦时以下,绿氢成本控制在21-25元/公斤。华能彭州制氢项目打造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年产绿氢1860吨,可满足500辆氢燃料电池车需求,年减碳1.67万吨。各大能源企业也持续发力,如中国华电集团积极投身国家沙戈荒风光大基地建设,由中国华电、华润集团开发建设的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配套4×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已经全容量投产发电。同时,在内蒙古、甘肃等地布局多个百万千瓦级项目,通过“风光储一体化”模式,将戈壁、沙漠、荒漠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优势,仅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周边的项目,投运后年均可输送绿电超35亿千瓦时,既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又助力荒漠生态修复。同时,在新疆、山东等地建成多座加氢站及绿氢生产示范项目,其中新疆库车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光伏资源,年产绿氢万吨,为化工、交通等领域绿氢替代提供关键支撑。此外,中国华电还专门设立了极具特色的华电产融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积极推动绿色转型相关的前沿性研究工作,找准产业政策及宏观发展趋势,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战新投资持续赋能。

“煤、油、气、核、可再生”五路并进的能源供应体系,确保能源自给率坚守80%的安全红线,为14亿人筑牢坚实能源基石。库布其沙漠中,三峡集团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光伏治沙项目年均生产绿电40亿千瓦时,将昔日黄沙变为“蓝色海洋”,实现荒漠生态修复与能源生产的双重效益。

二、电网之强:从“用上电”到“用好绿电”的智慧升级

2025年7月17日,全国用电负荷创下15.08亿千瓦的历史峰值。在迎峰度夏的严峻考验中,中国电网交出“零拉闸限电”的完美答卷——这背后,是全球最坚实的电网基础设施与最尖端的数字调度系统共同支撑。

国网新能源云平台精准引导风电光伏科学布局,新一代调度系统实现对6万座变电站、数十万新能源场站的毫秒级响应;湖南构建覆盖14市州的多元储能协调控制平台,数字技术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成功将波动的“风光”转化为稳定的绿电。在四川,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通过108亿立方米库容实现“丰蓄枯用”,为柯拉水光互补电站(全球最大海拔最高)提供稳定支撑,同时为绿氢制备提供低价电力;德阳“光-储-氢”示范园开发氢能“充电宝”,绿电高峰时段制氢储存,用电紧张时通过燃料电池回馈电网,能源转化效率超90%。

配电网升级成为普惠民生的重要基石,2025年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将达5亿千瓦,电网末梢的韧性革命,让清洁能源公平惠及每个角落。

三、储能之新:新型储能点亮能源新质生产力

截至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达9500万千瓦,占全球总量40%以上。这一“超级充电宝”产业,已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标杆。

在技术自主化方面,中国华电加快培育壮大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了大功率碱性电解水制氢和PEM电解水制氢系统、DCS/PLC控制系统、离网制氢能量管控EMS系统、氢储能及氢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系统、柔性合成氨及甲醇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华臻”碱性电解槽及“华翰”PEM电解槽系列核心装备。由中国华电投资建设的全长190公里的达茂旗至包头市区输氢管道已获核准,项目建成后年输氢量可达20余万吨。旗下国电南自研发的“全国产化碳化硅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实现核心器件100%国产替代,通过构网控制技术显著提升弱电网稳定性,该技术成果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产品体系创新维度,华电科工推出的“华坤”系列储能产品中,“坤智”智能电池系统首创气压安全预警功能,“坤融”交直流一体机实现全生命周期放电量提升8%且辅助能耗降低45%。在示范应用层面,华电宜宾三江新区100MW/200MWh储能电站作为四川省首个新型储能示范项目,采用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使占地面积减少20%,年转化绿电达40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24万吨)。

四、转型之效:绿色动能重塑经济社会生态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这一全球领先的能效提升成果,映射出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度协同。

绿色电能更深刻重塑民生图景。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较“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全国充电桩总量突破1281万台,构建起全球最完备的充电网络;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98.4%,“里程焦虑”加速化解。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通过地源热泵、分布式光伏实现绿色供能;四川建成“成渝氢走廊”,成都试点制氢加氢一体站,通过离网电解水制氢降低运储成本,推动氢车百公里成本逼近燃油车。

绿色技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东方智慧。光伏全产业链产量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全球占比分别达93%、96%、94%、84%。得益于中国技术突破,全球光伏组件成本十年下降90%,中东沙漠的“能源绿洲”、东南亚的“光明工程”中,均闪耀着中国方案的光芒。

从西北荒漠绵延的光伏矩阵,到东海矗立的巨型风机;从特高压编织的能源互联网,到储能为电网注入的柔性智慧……“十四五”收官之际,中国正以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额完成20%目标、“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的成就,书写着能源强国的时代答卷。

(华电集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陈雳)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