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4月28日中午12:30左右,西班牙和葡萄牙突发大规模停电事故。
这一事件迅速蔓延,不仅使得伊比利亚半岛陷入黑暗,法国南部部分地区及安道尔也受到短暂波及。
受影响民众超过5000万。
此次停电持续近10小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了重创,堪称欧洲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停电事故之一。
多地陷入混乱
交通通信近乎瘫痪
停电发生后,首当其冲的是交通系统。在西班牙,国家铁路公司Renfe的5000列火车全部停运,马德里地铁不得不紧急疏散乘客。
交通信号灯失灵,致使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城市的道路严重拥堵,车辆寸步难行。在葡萄牙,全国地铁关闭,里斯本机场只能依靠备用电力艰难维持。马德里和里斯本机场的数百个航班出现延误或取消的情况,大量旅客滞留机场,行程被彻底打乱。
通信网络也未能幸免。据网络性能和安全服务公司Cloudflare报告,停电期间,葡萄牙的互联网连接下降了30%,西班牙下降了37%。电话线路同样受到影响,民众难以通过手机进行正常通信,许多人不得不依赖收音机来获取外界信息。马德里网球公开赛这样的大型活动也被迫中断,球员们被困在黑暗的赛场,赛事进程陷入停滞。
各国紧急应对
停电原因尚无定论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西班牙内政部迅速宣布马德里、安达卢西亚等五个地区进入国家三级紧急响应状态,全力以赴协调资源,优先恢复关键设施的供电。
西班牙电网负荷变化图 来源:西班牙国家电网公司
首相佩德罗・桑切斯亲临西班牙电网运营商Red Eléctrica的控制中心,现场指挥调度恢复供电工作。葡萄牙也迅速成立特别工作组,将保障医疗和交通领域的用电作为首要任务。
对于此次停电的原因,目前官方尚未得出确切结论。
葡萄牙电网运营商REN称,停电可能是由西班牙电网故障引起的,西班牙内陆地区极端的温度变化,使得超高压线路出现异常振荡,进而导致电力系统之间同步失败,引发整个欧洲互联网络的连续故障。还有观点指出,法国西南部阿拉里克山火灾导致佩皮尼昂至纳博讷东部的高压输电线受损,或许是诱发因素之一。
网传:
此次停电与大面积新能源有关
目前已经有分析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领域。
就在4月16日,西班牙历史上首次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供电,风电、光伏和水电满足了当天全国的全部电力需求。
但此次停电事件发生在这之后不久,这让不少人担忧,过度依赖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可能是导致电网此次崩溃的原因之一。
此外,西班牙国家网络安全局(INCIBE)正在调查此次事件是否为网络攻击所致,不过欧盟网络安全局表示,目前尚未确认存在网络攻击。
事故发生时,西班牙电力结构如图所示。
截至28日晚,西班牙约50%的地区恢复了供电,葡萄牙89个变电站中的85个也已恢复运行,但要实现全面恢复,仍需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此次大规模停电事件,不仅给欧洲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也为欧洲的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后续如何加强电网稳定性、完善能源供应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面积新能源带来“停电”风险
我们无计可施?
此次停电的直接诱因,或许是西班牙电网出现“强烈振荡”,导致伊比利亚半岛与欧洲电网解列。
尽管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西班牙前一周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背景,使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成为核心质疑点。
极端气温波动导致超高压电网振荡解列,也凸显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的冲击。当发电出力随气象条件剧烈变化时,电网需承受功率波动、频率失稳和电压偏差等多重压力,而此次事件中西班牙电网负荷骤降超1000万千瓦,直接引发连锁反应。
大面积新能源可能会带来的“电网脆弱性”,我们真的无计可施吗?
不是的!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欧洲的大规模停电事件,再次让人们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可能给电网稳定性带来的巨大挑战。
如何有效应对大面积可再生能源应用下的停电风险,已成为能源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加强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储能系统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核心技术手段。通过锂电池、液流电池等化学储能技术,以及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物理储能方式,可在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期储存多余电能,在发电低谷或用电高峰时释放,平滑电力输出曲线。
例如,西班牙若在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后,能配套建设大规模储能设施,在能源产出过剩时将电能储存起来,就能在电力供应不足时及时补充,有效降低停电风险。
加强构网型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得不提,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下,构网型技术对于解决欧洲大停电问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构网型技术可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为电网提供惯量支撑与虚拟同步控制;具备灵活快速的功率调节能力,能精准响应负荷变化;还可优化电网运行,协调多源互补参与调频调压;同时增强电网自愈性,在故障时提供功率支撑并实现黑启动与恢复。其凭借这些优势,有力保障电网功率平衡与稳定运行 。
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科华数据、思格新能源等企业依托深厚技术积累,已具备领先的构网型技术实力,并已在项目中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这些企业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共同推动构网型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与可靠性。
未来如果欧洲能够加大构网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机制,或许可以提高欧洲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类似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发生。
此外,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同样重要,如探索氢储能、超导磁储能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储能效率和规模,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监测、分析和调控能力,能够实时感知电网运行状态,快速响应可再生能源的波动。
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可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进行精准监控和调度,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利用先进的预测算法,提前预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功率,帮助电网运营商合理安排发电计划和负荷调整。
例如,借助气象数据和历史发电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电、光伏发电量,提前协调其他电源进行互补,确保电力供需平衡,减少因可再生能源出力变化导致的停电风险。
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单一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存在局限性,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形式进行互补,与传统的火电、核电等稳定电源相结合,能够形成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
在晴天,优先利用太阳能发电;在有风的时段,加大风电出力;当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足时,由火电或核电及时补充。此外,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让用户在本地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或部分自给,降低对大电网的依赖。
如在社区、工业园区建设小型的光伏电站、风力发电机和储能设施,在大电网停电时,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切换为孤岛运行模式,保障关键负荷的供电,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完善电网基础设施与应急机制。加强电网的建设和升级,提高电网的传输和承载能力,尤其是加强区域间电网的互联互通,增强电网的抗风险能力。
当某一地区因可再生能源波动或电网故障出现电力短缺时,可通过区域间的电力互济进行支援。建立健全停电应急响应机制,减少停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大面积新能源的应用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必须正视其带来的停电风险。
通过加强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以及完善电网基础设施与应急机制等多方面举措,才能有效应对停电风险,实现可再生能源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立足行业 对话世界
现场探馆 对话沙龙 全球直播
2025年5月7日至9日,Intersolar Europe 2025 展会期间,【国际能源网】将依托20年行业资源沉淀与300万+全球用户数据库,通过旗下光伏头条、储能头条、氢能汇、充换电头条、风电头条等垂直新媒体矩阵,构建“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生态链接”三位一体的立体传播体系,并搭建中欧技术转移、资本对接、本地化运营三大国际合作平台,助力企业突破文化壁垒、抢占欧洲市场先机。欢迎广大行业朋友扫码参与~
来源:光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