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交出亮眼成绩单:总发电量达25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单日最大发电量达到3.82亿千瓦时,均创历史新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其中,风电发电量达148.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光伏发电量达10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一线员工全力做好安全生产保障能源供应的久久为功,也是科技创新提高设备运行小时数的技术赋能。
▲黑龙江省伊春市老白山风电场(资料图片)
一季度,坚守“风光”场站一线的三峡人抗风雪战严寒,圆满完成冬春保暖保供和元旦、春节、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段的能源电力保供任务,成功应对3轮大范围寒潮天气,保障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亚冬会期间,三峡集团黑龙江区域各“风光”场站开展设备特殊巡视工作,加大对送出线路巡检力度,对变压器、开关柜、刀闸等关键设备进行细致检测,及时消除机组及组件出现的隐患和故障,确保电力稳定供应。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宁升光伏电站(资料图片)
同时,三峡集团以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风光”电站运维,从传统运维转型为片区检修、无人值守的智能运维,提升设备运行小时数,确保设备应发尽发、满发多发。在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江苏运维公司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内,值班人员轻点鼠标,各个海上风电场的风机风速、转速、出力情况等实时数据便跃然在中控大屏之上,一览无余。这是三峡集团海上风电运行集中监控系统,已接入三峡集团所有海上风电场共近百万个数据点,实现了对海上风电项目的集约化管理。
▲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 摄影:汤伟
从雪域高原到东南沿海,从西北荒漠到南方群山,三峡人正以“起跑即冲刺”的拼搏姿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风光”场站电力生产,用技术攻坚与模式创新,奏响春之“风光”序曲,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 三峡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