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提出,促进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发展。
光伏头条(微信号PV-2005)在国际能源网二十周年庆走访系列活动——智能碳行中,走访各地光伏新能源企业时,最常听到的企业呼声是“希望行业高质量有序发展”。
光伏行业从上到下无不希望“高质量”、“有序”,但光行业往往“无序”,甚至“失序”。
就像光伏组件价格一样,一年之间从1元/W左右,跌至0.6元/W。3月以来,光伏组件价格开启跳涨模式,几乎是一天一个价,从0.6元/W,涨至0.85元/W,甚至逼近0.9元/W。
供给侧、政策,海外市场三重奏
光伏行业迎来一波“小阳春”
日前,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供应侧改革和“531”之前的抢装潮推动此轮光伏组件价格上涨。
2024年以来,在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的协调之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签订了自律协议,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端持续处于低开工率、清库存状态。日前,大全能源披露,计划在2025年全年保持相对较低的开工率,直至行业出现拐点。可见行业自律协议得以很好执行。
然而,政策变动点燃了光伏装机市场的热情。
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相继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件)。两大重磅文件催生了“430”“531”抢装潮。
在政策的倒逼之下,光伏企业开始抢装,甚至各大央国企也参与其中。
3月21日,华能新能源公司召开2025年“430、531” 保投产周调度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因地制宜,一项目一策略,尽最大努力争取存量电价。
3月17日-3月21日,据光伏头条(微信号:PV-2005)统计,这周73个招投标项目中,43个项目抢“430”、“531”节点,占总项目数的58.9%。招标的企业包括了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华电、南方电网、大唐等央企。
海外市场方面,天合、晶科、晶澳等组件企业纷纷表示,欧洲分销市场组件库存已回落到正常水位,需求端逐步回暖,推动组件价格实现一定上涨。机构预测欧盟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达70GW,实现7%的增长。
此外,巴西、印度等市场的持续增长,也为光伏行业提振了信心。
涨价、跳单、毁约、贴牌!
光伏市场再次“失序”
日前,光伏头条(微信号:PV-2005)就光伏组件涨价的问题询问某二线组件企业的营销负责人。他表示,目前主流的210、210R组件4月中旬才能发货,其他尺寸的组件即便有货也要全款才能发货。
至于目前一线品牌的组件,目前基本处于“缺货”的状态,至于价格他表示,“价高的离谱”,即便如此也需要“竞价”,价高者优先发货。日前,隆基绿能分布式业务中国区总裁牛燕燕表示,目前隆基不论哪种型号的组件产品都供应紧张。两者的说法得以相互验证。
此前,市场传闻,某一线厂商在签订0.68元/瓦的订单,并收取全款后,依然以“成本超支”为由要求加价,否则拒绝发货。有经销商表示,低于0.7元/W的价格,一律不接单。某厂商3月初把0.68元/瓦的订单强行涨到0.73元,一周后又涨到0.78元,不停地加价。
在价格的刺激下,各大企业纷纷上调了开工率。某组件企业负责热表示,目前车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底。
为了赶订单,2024年年末大面积裁员的光伏企业,又开始招工。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新员工的试用期被默契地统一设定在5月31日截止。
行业另一个失序的表现是贴牌、假货的出现。
3月17日,天合光能发布关于防范非授权渠道销售行为的公告表示,近期市场上有部分商家未经授权,以非正规渠道销售疑似天合光能品牌的太阳能组件产品。
同日,爱旭股份也发布公告表示,非官方授权渠道(如个人代购、非认证电商店铺、二手平台等)的商品来源不明,可能存在假冒伪劣、翻新、改装或配件替换等问题。
3月28日,协鑫集成发布申明公告表示,近期,市场上有部分商家未经我司授权,通过非正规渠道销售疑似我司品牌的太阳能组件及相关产品。
资方、总包、设备商、经销商
谁是组件价格上涨的受益者?
对于这一轮光伏组件的上涨潮,光伏项目资方、总包、施工方、设备商、经销商各有各的立场,也各有各的苦处。
对于资方而言,分布式光伏新规,新能源全面入市,光伏收益模式不确定导致投资决策难产。同时,组件价格的上涨,则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对于未来预期的利润带来深层次影响。
对于总包方而言,此前中标的项目,可能基于0.7元/W的组件价格。如今组件价格涨至0.85元/W。这意味着每兆瓦成本上升15万元。此外,这轮抢装潮同样导致了逆变器价格的上涨。而且即便是价格上涨,许多关键设备也难以及时供应,为此还可能导致违约的风险。
日前,华能、国家能源集团的多个光伏EPC项目均表示,项目未如期并网,招标人有权终止合同并扣除中标人履约保证金。在华能安徽分公司湖北恩深锡欣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预招标项目中,招标方明确,未并网或超期并网容量的款项不予支付。
对于组件设备制造商与经销商而言,这一轮不期而至的涨价,带坏了市场节奏,行业内对于“突然涨价”,“违约”“跳单”的现象尤为不满,纷纷表示“吃相太难看”。由此对于营销渠道的损伤,恐怕短期内难以修复。
写在最后
当下,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利用率仍不足60%,此次光伏组件价格上涨仅仅为阶段性抢装催生的价格回升。
为此,面对新一轮产业周期,光伏从业者、企业应摒弃投机心态,主动维护市场秩序和商业规范,将行业“有序竞争”内化为生存准则,共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光伏产业才能真正跨越周期,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来源:光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