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天地宽,2024年是无奈的、阵痛的,但注定是光伏产业变局演进中的关键一程。
中国光伏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
过去的2024年,注定成为光伏产业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一程。
行业格局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去产能和降库存的压力日益增大,产业正步入全面深度调整阶段。
该怎么回望和思考过去的一年呢?
我想,我们应该感谢2024,这一年,仿佛被时光雕刻成了一幅复杂而深邃的画卷,每一笔都承载着艰难与迷茫,每一线都勾勒出奋斗与希望。
2024年也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年份,铭记那些鲜活而热烈的瞬间,以及一系列对产业进程足以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过去,更会使我们在变革的洪流中,沛然向上,坚定信念,走向2025。
正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行业波动剧烈与企业盈利承压
光伏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于2024年步入新一轮调整期。
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大幅下滑,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较2023年高点平均下降60%-80%。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1月至10月,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25%。
光伏组件的价格一度被“内卷”到每瓦0.625元,远低于行业的生产成本。一体化企业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的含税生产成本(不含运杂费)为0.68元/瓦,而实际投标价格甚至低于这一成本线。
这种贴地飞行式的内卷,轻而易举地就将反作用力打在了企业自己身上,谁都跑不了。
由于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光伏企业亏损面扩大,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多家光伏龙头企业陷入亏损状态。前三季度,光伏制造端产值下降逾44.7%。在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有39家出现净利润亏损。
许多中小光伏企业因无法承受价格下跌的压力,纷纷破产或退市。同时,多家跨界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也因盈利能力受损而选择剥离旗下光伏产业。
这次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超以往。
为遏制低价恶性竞争,光伏行业协会多次组织企业召开“反内卷”座谈会。数十家企业签订自律公约,旨在通过限产、定价等方式维护市场秩序。
2024年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内卷法,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企业们的一种“自我焦虑”所引发的。
光伏行业的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特点,经过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光伏国际市场需求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平稳增长阶段过渡,意味着企业们原有的业绩增量市场短期内会被压缩。
除此之外,在过去几年中,许多光伏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扩大产能,导致产能过剩。此间,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光伏行业的产能扩张。
由于市场需求未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导致大量光伏产品积压在仓库中,无法及时销售出去。
很多企业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进而导致光伏产品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
企业不断降价与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许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设备闲置现象严重。
这种行业性负面情绪,打在从业者们身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那么多被停工停产、被降薪、被裁员的人,他们的生计得不到保障。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都是这场价格战厮杀中的受害者。
但硬币的另一面,光伏行业进入大洗牌时代,坚持下去,中国光伏将成为专业化程度更高、智慧化程度更高、商业模式更领先、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影响力的流派。
熬过了2024,挺过了2025,或许会有更多国际一流的中国光伏企业冒头。
产业升级加速与技术持续更迭
市场竞争中价格战的残酷现实和企业的无奈选择,都是这场变局中的一个缩影。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的变化从来都是各种力量相互交织、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光伏产业变局视域下的2024年,全球范围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光伏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技术落后、成本高昂的产能逐渐被淘汰。
工信部出台相关文件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产计划,通过提高资本金比例等方式提高新建项目门槛,对技术更新、性能提升等提出一定要求。
也就是说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国家出手了。
就如同2015年的时候,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通过政策手段,管控市场,推动产业进步。
自此浩浩荡荡的光伏“领跑者”计划,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铺开。
经历过的行业同仁都知道,这一行动对促进光伏产业升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后短暂的几年时间内,光伏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一张靓丽的名片。
2024年同样是一个历史拐点。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优质产能,既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光伏新质生产力重要的落脚点。
当“内卷”之风席卷到行业的每处角落,与产业阵痛一起到来的还有技术迭代。
2024年以来,TOPCon电池成为企业争先布局的路线,粗略估计,TOPCon电池在N型电池总产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80%。
以天合光能、晶澳科技、英利能源、晶科能源等为代表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实现了快速提升。其性价比更具优势,可实现户用、工商业分布式和地面电站应用场景全覆盖。
HJT电池方面,像华晟新能源这样专业化的厂商正积极布局,并发布较大扩产规划。粗略预计2024年,HJT电池在N型电池产量中的占比达到了10%。
受益于隆基和爱旭的大力推动,BC电池现有及规划产能超过55GW。并且,最近几期央企大型集采项目中,已经出现BC规格的标段,相当于BC市场化的步伐上了新台阶。
随着技术融合成为趋势,TOPCon+BC的TBC产品以及HJT+BC的HBC产品将不断涌现,有望将电池效率从26%提升至28%以上。
而在逆变器环节,技术上继续向智能化、模块化、便捷化的方向演进。
华为、阳光、特变、科华、上能、古瑞瓦特、爱士惟、锦浪、固德威、正泰电源等公司的逆变器产品,通过采用新型变换电路拓扑、新一代功率器件(如SiC、GaN)及优化散热材料等技术手段,均实现了转换效率的大幅提升。
他们也普遍采用智能风冷或液冷技术,有效降低系统温度,延长系统寿命。
在可预见的未来,逆变器将更广泛地集成物联网(IoT)和智能电网技术,实现与电网的双向通信和数据交互。同时,逆变器将进一步提升兼容性和多功能性,适配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系统。
2024年我们明显的感知到,很多企业扛着压力,还在坚持用技术突破来“破除”内卷!
而这些技术亮点不仅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可靠性,还为光伏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化交易
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而又汹涌澎湃的时代,光伏产业的每一次突破都如星辰般璀璨,照亮了绿色能源的未来之路。
2024年以来,我国诞生了首份分布式光伏入市的政策文件。这对于光伏电力来说是一次尝试,是一次突破,更是一个开局。
2024年11月19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率先发布了《河北南网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说明政府已经根据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体量,在琢磨新的发展模式。
2020年至2023年,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分别为15.52 GW、29.28 GW、51.11 GW和96.29 GW,年均增长量接近翻倍。
无论是从装机支撑还是电量贡献上,分布式光伏都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角色。
配图:AI图片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包括发电侧和售电侧的市场化改革,以及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市场的建设。
通过市场化交易,电价机制逐步理顺,电价水平可以更加合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
2024年分布式光伏入市的信号越来越强列,意味着分布式光伏的体量已经足够大,大到已经“够资格”迈向主力能源!
以山东省为例,该省在推动光伏市场化交易也走在了前列。根据最新政策,2025年到2026年,新增光伏发电项目(含分布式光伏)可自主选择全电量或15%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2030年全面入市。
同时,山东省还支持企业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就近直供、绿电交易、虚拟电厂、新能源自发自用等模式,进一步丰富光伏市场化交易的形式和内容。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分布式光伏在解决电力供需矛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会被大大激发出来。
虽然目前中国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程度还不够高,但新能源“入市”的火苗,已经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恢弘卷轴上,留下了印记。
2024年政策上迈出的步伐,将进一步推进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
可以预见,2025年及其后的年份,稳步促进新能源进入市场,提升新能源在市场化交易中的占比,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江奔流天地宽,2024年是无奈的、阵痛的,但注定是光伏产业变局演进中的关键一程。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最后写下“所有大国都在‘时间的长河中’航行,它们‘不能创造或控制时间’,但却‘能以不同的技能和经验驾驶航船前进’”这句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言。
在时间的长河中,中国光伏的身影愈加清晰、坚实,正在从根本上影响世界能源版图。
眼前,产业升级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依旧胜过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