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各行业都迎来年终大盘点,中国光伏继续以高光姿态亮相各大媒体报端。1月5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称,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全球排名第一,具备较强的创新实力。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创造世界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6次。毋庸置疑,中国光伏凭借绝对的技术优势已领跑全球,为中国制造增添新亮色。
领先的技术带来的直接红利是度电成本的下降。2012年以来,量产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超过60%,光伏成本降低一半,很多地方已经实现发电成本低于1毛/度。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底,光伏累计装机5.58亿千瓦,占可再生能源装机的38%,1-11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63.88GW,同比增长149.4%,超过2021(54.9GW)和2022(87.4GW)两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之和,光伏已成为可再生能源装机中增速最快、增量最大的发电来源。与此同时,光伏已跃升为国内第二大电源,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电源。
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2023,中国光伏的确战绩颇丰,却也伤痕累累。当下一场跌破产业链成本的低价厮杀正在上演。2023年10月18日,在某集团的集采开标中,一家光伏厂商的P型组件报出了0.9933元/W的最低价,这是光伏组件报价首次跌破1元/W,刺痛了整个光伏行业的“神经”。而在此之后,跌破1元/W的报价已屡见不鲜。2024年1月9日,中国电建2024年度42GW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采开标,从报价情况来看,n型组件最低报价为0.87元/W,p型组件最低报价仅0.806元/W。0.806元/W的价格再次刷新目前组件超低价记录,令人瞠目。
2023年度光伏组件价格
据业内专家测算,以硅料5万元/吨计算,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都不赚钱,大概全产业链成本为0.97-0.98元/W,即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组件价格若低于1元/W,企业毫无利润空间可言。而当下,由产业过剩引发的价格战中,二三线厂家为赢得生存空间,不得已采用低价策略,从而保证开工率和现金流,以此维持企业自身的正常运转。而一线一体化企业为抢占市占率,也不得已卷入低价竞标的洪流。
光伏产品濒临成本的成交价能否继续永筑“全球第一”的护城河,有待思考。依据2023年上市企业半年报显示,出货量排名前四位的组件制造头部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环比均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跌。此外,自2023年9月伴随着产能过剩的结论已经敲定,资本市场对于光伏的热情急转直下,光伏行业融资收紧。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三季度至今,已有5家光伏企业终止IPO,行业收紧苗头早已显现。国家能源局联合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但面对0利润空间和资本逃离,光伏企业对待科技创新或将进入“有心无力”模式。
如果说价格战或会迟滞未来光伏行业的创新动力,那么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却是必然之势。价格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降本,竞争中的无节制降本,会诱发组件尺寸越来越大、厚度和封装材料越来越薄、功率虚标、组件隐裂等问题。可以预料,如任由最低价抢标行为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被迫制造低质低价产品,形成劣币驱逐良币。2023年9月,在T?V莱茵的到货EL检测中发现了高达15%的隐裂组件竟然来自于曾经的行业龙头企业,或是预警信号。
组件价格持续走低,也能够看出当下组件市场的信心不足,据业内人士分析称,2024年1月国内组件排产约41GW左右,相比2023年12月48GW左右的产量下滑约15%左右,整体开工率由56%下降至50%,部分三四线组件企业开工率则更低。同时,这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称,由于价格持续走低,当前已出现签约订单无法履约情况,预计春节后将愈演愈烈。
创新是中国光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质量是中国光伏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缺一不可。每个行业似乎都要经过“价格战”的洗礼,这是行业走向成熟所必经的历程,但若要良性发展仍需回到有序竞争的轨道。鉴于光伏行业各环节成本基本透明,专业人士建议可参考通信行业的成熟经验,在招标中设置“最低限价”相关要求,对低于成本价的投标予以废标认定。目前部分央企警觉到低价产品或会带来安全隐患,已在招标中采取“合理靶心价”的制度,去掉最高价、最低价,取中间的“靶心价”,但此合理招标方案在行业内推广普及仍需行业顶层设计指导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