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等行业周期调整,挑战与机会并存,尤其是行业洗牌给部分企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关键是如何把握。
01
抓住关键变量
大道至简。
在周期调整过程中,由于行业洗牌,对市场主体最显著的影响因素莫过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一旦行业集中度提升,必然导致部分企业市场份额降低甚至退出,又必然导致部分企业市场份额提升,实现弯道超车。
这个过程,既有风险,更有机会。
尤其新能源行业,这个角度当下很有意义。
过去几年,无论光伏,还是锂电,也无论储能,还是电动汽车,资本汹涌,产能大干快上,新势力纷纷介入,很多领域的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如今周期调整,进入洗牌阶段,行业集中度出现提升空间。
此外,高层也不断助攻,强调高质量发展,遏制产能过剩。资本市场风向也发生转变,IPO及再融资收紧,扶优限劣。至上而下的一系列举措,都将助力行业集中度提升。
行业集中之势已经拉开。
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行业集中度将从过去几年的分散化,重新走向集中,部分企业有望迎来市场份额的逆转,收获更多的市场份额。
02
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前提
并非所有行业都存在集中度提升的机会。
理论上讲,一个行业的进入或退出壁垒越高,那么长期而言行业集中度会越高;相反,进入或退出壁垒越低,越可能趋于分散。
这个壁垒可能是技术或资本,也可能是产品或市场,还可能是品牌或渠道,等等。
以光伏硅料为例,2018年、2020年和2022年TOP5的产量占比分别为60.3%、87.5%、87.1%,行业走向高度集中且保持稳定。
众所周知,在光伏制造端的四大环节中,硅料环节由于其“大化工”属性,进入壁垒最高,也因此导致其行业集中度最高,甚至寡头垄断。
对比而言,有些行业无论周期如何更迭,始终保持比较分散的状态,主要原因还是进入或退出壁垒较低。
比如光伏行业的电站环节,资产及金融属性较强,尤其是大型集中式电站和工商分布式电站,进退容易,加之区域因素,这个行业始终呈现高度分散的状态,且长期也不可能趋于集中。
当然,也有相对复杂的竞争态势。
光伏组件行业就比较特殊,制造端的进入壁垒较低,但市场端的进入壁垒较高,且不同市场的壁垒不同,国内市场目前以价格导向为主,而海外市场依赖品牌和渠道,进入壁垒更高,因此长期来看组件行业在国内的集中度更低,而在海外的集中度会更高。
03
对投资的启示
投资角度而言,对于具备集中度提升的行业,在集中度提升过程中,尤其在快速提升阶段,投资弹性最大;在行业高度集中且趋于稳定后,投资弹性较小。
而对于始终呈现高度分散的行业,参与者众多,诸侯割据,进入及退出比较容易,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不会太高,也很难通过行业集中来提高市场份额。即便在周期调整过程中,行业集中度变化也不会太明显,投资弹性较小。
投资弹性,决定了资本市场估值。
实际上,很多产业巨头的崛起或者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往往都跟行业集中度提升有关,都是通过行业集中实现市场份额提升的受益者。
这类案例举不胜数。
通过行业集中度提升来实现市场份额的提高,这是一个从Beta到Alpha的传导过程。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市场份额往往比利润更重要,尤其是优质市场份额,产业链供需关系及毛利率有短期波动,但优质客户及优质市场份额则是长期立身之本,我们在此前文章中曾经将这种情况隐喻为“估值的阳谋”。
当然,行业集中度只是一个研究角度或分析逻辑,不同行业或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结合其竞争格局的演进趋势进行动态、个性分析。
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周期调整,风险与机会并存,在洗牌过程中,部分行业或细分领域的集中度会趁机提升,部分企业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投资价值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