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光伏行业正因产能过剩开始“入冬”,但身处上游原材料端的颗粒硅则因顶层设计的利好,或许正在迎来自己的“春天”。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了两大主要目标,即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到2030年,这个数字力争达到200个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意见》将对诸多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改变这些产业现有的游戏规则。
而对光伏制造中下游环节而言,使用碳足迹更具竞争力的原材料将不再是“选择题”,而是未来生产和销售的“必选项”。
截至目前,多晶硅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传统的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FBR)。其中,前者因工艺成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产品形态为棒状硅;后者则是直至近几年方由硅料龙头协鑫科技实现技术重大突破,从而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量产,产品形态为颗粒硅。
相比之下,由于颗粒硅的碳足迹比西门子法棒状硅的碳足迹降低了70%以上,硅料行业或将在未来数年内上演大翻盘,颗粒硅的“春天”正在加速到来。
01
顶层设计利好
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一些国家,尤其是欧洲市场。已逐步建立起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起步晚,相对落后。这导致国内碳足迹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商品出口或将因此面临巨额碳关税,必将对我国的出口外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基于此,五部委联合下发《意见》,对产品碳足迹管理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工作举措,并明确了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等。
具体而言,主要目标方面,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
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除了两大主要目标外,《意见》还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分别是: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
倘若上述重点任务顺利完成,那么未来碳足迹将不再是“选择项”,而将成为各行各业进行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必选项”。而随着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日渐完善,实现与国际接轨,也将增强我国外贸出口的竞争力。
为此,《意见》还提出了四大保障措施,即完善政策支持、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数据质量,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可以预见的是,在碳足迹管理体系下,低碳绿色产品将在未来成为“香饽饽”。
02
颗粒硅“迎春”
在光伏多晶硅领域,随着10万吨级产能的陆续释放,颗粒硅或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尽管光伏产业陷入“囚徒困境”中,但这个被协鑫奉为“核武器”的高科技产品,正在加速迎来自己的“春天”。
颗粒硅的大规模商业化量产主要归功于一直领先光伏行业材料科技研发与制造的协鑫科技。早在2010年,正当棒状硅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该公司就开始推进硅烷流化床法制备粒状多晶硅技术的自主研发。
2011年初,协鑫决策者决定超前启动更具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的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项目,抽调经验丰富的技术创新人才,组建了硅烷流化床颗粒硅技术开发攻关组。
此后两年,协鑫科技通过独立创新和自主开发,从流化床理论研究、概念设计,逐渐打通了硅烷流化床颗粒硅生产工艺路线“最后一公里”,解决了工艺放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掌握了流化床颗粒硅制备关键技术。
2017年,协鑫科技以1.5亿美元的代价完成收购美国SunEdison及其附属公司部分技术和资产,新一代电子级硅烷流化床技术商业化由此驶上快车道。
图说 / 协鑫科技旗下江苏中能厂区内景
如今,协鑫科技在全国拥有颗粒硅生产基地4个,拥有颗粒硅产能为42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相比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硅而言,成本、质量具有显著优势的颗粒硅“杀手锏”之一正是碳足迹。
有专家测算称,仅硅料环节生产1GW颗粒硅可减排13万吨二氧化碳,较改良西门子法降低74%。而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生产1GW组件至少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47.7%。
更直接的对比是,与传统改良西门子法棒状硅电耗高相比,每10万吨颗粒硅可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
有机构甚至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行业多晶硅料需求约为150万吨,倘若届时三分之二多晶硅升级为颗粒硅,那么每年的减排量将超过中国年碳排放量150亿吨的千分之三。
颗粒硅在碳足迹上的表现还得到了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证。
早在2021年5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根据相关核查程序,为颗粒硅颁发了碳足迹证书。这是当年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文以来,颗粒硅获取的国内首张“碳足迹身份证”和权威鉴定书。
证书显示,每功能单位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20.7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这个数值大大刷新了德国瓦克此前所创下的全球最低,每功能单位57.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数据。
2021年10月底,协鑫科技旗下江苏中能又领到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GCL颗粒硅产品碳足迹证书》,证明该公司每生产1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彼时,这张证书是迄今中国在颗粒硅方面获取的由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首张“碳足迹身份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光伏主要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出口比例一直较大,其中组件出口量的占比更是在50%以上。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测算,2023年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而在2022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512.5亿美元。
与此同时,2023年10月1日,全球首个“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开始试运行,过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
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未来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贸易壁垒。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下游厂商使用颗粒硅。协鑫科技CEO兰天石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之前由于颗粒硅的产能不足,颗粒硅大量都用掺混方式进入后道工序,但目前,越是头部的n型和p型厂家,越会100%使用颗粒硅。
“一是因为颗粒硅有性价比的优势;二是未来一体化组件在终端销售时,用颗粒硅有更明显的碳足迹优势,后者其实在海外能为下游企业带来产品溢价。”兰天石说。
如今,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颗粒硅的碳足迹优势将被迅速放大。属于它的盛宴,将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