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统计 » 光伏统计动态 » 正文

江苏常州:1-9月新增光伏装机容量425MW,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日期:2023-11-03    来源:常州市人大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3
11/03
15:3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整县推进 光伏建筑

【国际能源网 讯】11月3日,江苏常州市人大在《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处理意见办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加快推动公共机构光伏应用,1-9月,党政机关分布式光伏已建面积3.7万平方米,“见板率”达59.8%。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2.5万千瓦,累计209.2万千瓦,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发电量14.7亿千瓦时。

详情如下:

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处理意见办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3年10月31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主任 戴文龙

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由杨红新等2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审议,被确定为重点议案。4月27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处理意见》(常人发〔2023〕14号),转交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

为扎实推动议案处理意见的有效落实,经济工委将重点议案的督办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多次组织各类形式的调研和督查活动,持续跟踪督办。7月份,我委协同人事代表工委把重点议案的督办作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的主题,同时组织在常全国、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新能源之都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市委书记陈金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云萍听取各级代表对于推动重点议案办理的意见建议并作重要讲话,就重点议案办理和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重点议案处理意见办理情况集中调研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办理情况报告,受白云萍主任委托,市人大常委会戴士福副主任参加会议并再次明确了办理工作要求。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一、议案办理进展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重点议案处理意见交办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长盛蕾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工信、发改等相关责任部门深度调研、积极推进,切实把“好建议”转换为“好举措”。市新能源之都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协调职能,第一时间组织对议案处理意见进行责任分解,会同相关部门和板块全力抓好议案处理意见推进落实,重点议案处理意见办理工作有序推进。

(一)统筹谋划,迅速形成了系统化推进的工作合力。市政府加强对新能源之都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多次研究审议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的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统筹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重要事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新能源之都建设领导小组,相关分管市领导担任副组长,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方面的政策制定、工作协调、监督检查及重大决策。组建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统筹全市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常州市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工作方案》和《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出台《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实施细则》和《新能源汽车停放服务收费优惠实施细则》,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教育、科技、人社、金融等责任部门陆续出台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落实落细新能源之都建设重大任务要求。三是加强工作指导。明确新能源之都建设工作组职责分工、目标任务清单和年度工作要点,并纳入年度全市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计划、“532”发展战略年度重点项目(工作)清单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形成市领导牵头挂帅、部门协同推进、督查考核有力、辖市区各展所长的工作格局。

(二)聚焦产业,持续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我市制定出台“新能源之都10条”等一系列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发展质态不断优化。一是总量规模持续壮大。1-9月,全市1256家规上新能源制造业企业完成产值5512.2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46.1%,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30.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7.5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对全市工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二是重大项目持续增加。加强对现有新能源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专业机构的服务对接,大力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招商,1-9月,我市落户新能源产业项目241个,总投资1165.6亿元,其中百亿元项目2个,新能源储备项目222个,其中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7个。三是运行质效持续提升。1-9月,全市入库税收超亿元的78家企业中,27家为新能源领域企业。新增2家新能源上市企业,累计达38家。蜂巢能源、星星充电、厚生新能源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位列全省第三。四是产业集聚持续推进。溧阳市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入选省级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示范名单,另有溧阳市电力装备零部件、金坛区光储一体、新北区汽车电气设备3个新能源领域集群入选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三)抓住重点,逐步提升了关键性技术的创新能力。瞄准促研发、建平台、强主体、育人才等主要任务,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锚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开展“揭榜挂帅”,17个新能源项目中榜,榜额5600万元。筹建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携手产业链优势企业和高校院所创建省、市创新联合体,面向新能源汽车先进充电技术、高效叠层太阳电池技术等细分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向上申报的项目中,已有3个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个获得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光伏科技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科技部批准,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清洁能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研发平台体系加速完善。三是加力专业人才引育。举办“龙城英才计划”新能源专场,强化“以赛引才”积蓄创新创业人才力量,1-9月,引进“龙城英才计划”创业人才项目120个(其中新能源领域项目超30%)、创新人才(团队)项目43个,全市规上新能源企业共引进人才19659人,占全市引进人才总量的19.6%。

(四)拓宽领域,较快展现了示范性应用推广的前景活力。不断探索新能源开发应用场景,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设施“见桩率”和光伏组建“见板率”,聚焦氢能源“制储运用”环节推进多元化示范应用,积极打造新能源应用的标杆城市。一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研究制定《常州市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停放服务收费优惠政策,截至9月底,累计发放补贴9568万元,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46.2亿元,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6.8%,较去年末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提速建设。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应建尽建、光储充多功能一体化设施能建尽建、住宅小区自有充电设施愿建尽建,截至9月底,保有各类充电桩超5.35万个,可满足14.6万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需求。三是分布式光伏应用加快推广。扎实推进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加快推动公共机构光伏应用,1-9月,党政机关分布式光伏已建面积3.7万平方米,“见板率”达59.8%。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2.5万千瓦,累计209.2万千瓦,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发电量14.7亿千瓦时。四是氢能源示范应用加紧布局。《常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紧编制,以常州“氢湾”为代表的氢能源产业布局初现雏形,氢湾国际创新社区、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目前已引进氢能产业项目23个。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既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政治自觉,也是我市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全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一)要巩固提升产业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巩固光伏、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优势产业基础上,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持续夯实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要聚焦强链巩固优势,围绕新能源“发、储、送、用”关键环节中的重点领域,加快比亚迪、理想汽车、江苏时代等头部企业产业链配套重大项目招引建设速度,培育一批具有产业控制力和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持续提升规模化生产和行业掌控能力。支持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水平分工和供应链垂直整合,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要紧盯补链弥补短板,立足产业先发优势,着力从产业、创新、资本和政策层面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生态,支持新能源整车企业牵引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争取在电机电控、智慧底盘、车用芯片等重点领域实现根本性突破,持续提升我市新能源产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注重延链布局未来,高度关注新能源产业在车联网、自动驾驶、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的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趋势,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大对车规级芯片、基础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培育力度,深化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融合。聚焦氢能源“制、储、运、用”环节加快集聚行业优质资源,精心打造“常州氢湾”。支持企业围绕电池检测筛选、电解液回收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鼓励企业探索建立安全环保且又可持续的动力电池回收商业模式。

(二)要高度重视资源要素集聚和服务保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保持协调联动、同向发力,积极营造优良发展生态,促进新能源领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加速集聚融合。要加力技术创新,强化研发投入,建强创新研发机构,充分发挥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清洁能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创新要素整合作用,推动储能、氢能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等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持续推出拳头产品,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要引育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重大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吸引集聚新能源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优化完善全市统一的“选、育、用、留”人才服务体系。设立运营更多离岸创新中心,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要用好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撬动作用,优化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推动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实施再融资和新项目,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实现高端发展、裂变发展。要拓展海外市场,拓展常州口岸开放功能,提升进出口货物通关便利性,支持新能源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全球化布局,加快推动产品出海、产能出海和技术出海,稳步提升新能源“新三样”出口规模,积极争创国家级新能源出口基地。

(三)要积极探索产品示范应用和规模推广。新能源之都,既是产业地标,更是城市名片,要在全市大规模、全方位开展新能源示范应用和规模推广,切实提升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际感受度和主动接纳度。在政策支持上,加强部门沟通和向上对接,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常州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意见》早日出台,为我市在产业发展、示范应用、电力市场等领域争得更多自主权。加快《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进程,以务实举措解决新能源推广示范中的问题,为新能源生态营造提供更加完善的法治保障。在示范应用上,深化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推行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适度超前开展“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园区级智能微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全面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进一步提高“见车率”“见桩率”“见板率”。在绿电供应上,积极引入更多绿电资源,引导企业利用新能源绿色电力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鼓励企业获取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探索建立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支持企业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推动新能源产品全流程降碳,提升我市新能源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