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全球能源格局风云既变,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研究表明,尽管市场需求强劲,但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对原材料的依赖以及较高的生产成本阻碍了欧洲光伏组件制造业的本土化。
过去15年来,中国一直主导着全球光伏组件供应链,但随着多种新兴因素对这一主导地位构成威胁,全球光伏组件制造业正在发生变化。其中包括对光伏产品供应链可持续性和可追溯性的审查日益严格,全球补贴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美国、印度和欧盟宣布计划为本土制造商提供资金支持。
全球各地的光伏市场最近使用了一系列政策杠杆,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国内光伏制造业的增长,包括美国的《削减通胀法案》和印度的基本关税和生产相关激励计划。
在为光伏制造业提供激励政策层面,欧洲则有所落后。REpowerEU计划为可再生能源行业设定了雄心勃勃的2030年目标,但对支持光伏制造业并没有提供更多的激励。欧盟最近发布的净零工业法案(NZIA)提案旨在刺激当地制造业。虽然这是向前迈出的一步,但欧盟委员会可能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才能批准这项政策。换句话说,虽然欧盟为到2030年在欧洲安装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设定了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不会自动增加对本地生产光伏产品的需求。
美国和欧盟激励措施方面的差距
美国在市场时机和财政支持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美国提供的激励措施有可能成为欧洲制造业扩大规模面临的主要风险,因为美国已经从主要市场参与者那里获得了大量投资。欧盟的政策和激励措施需要批准的时间越长,这种风险就越大。
尽管欧盟目前几乎没有什么硅棒或硅片的生产能力,但欧盟制定了在所有制造节点上实现45%以上自给自足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欧盟每年需要增加40GW以上的硅棒、硅片和光伏电池的产能,以及另外30GW的光伏组件产能。要想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欧盟需要引入更高的制造业激励和低成本进口产品进入壁垒的组合(例如其提议的碳边界调整机制,以惩罚碳足迹较高的产品),并可能在公开招标中设定本地含量的配额。
成本差距
国家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生产成本差距是激励本地光伏组件供应链制造的最大挑战。标普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欧洲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可能比中国高出50%,这主要是由于欧盟各国的电价和劳动力成本更高。
最近光伏组件价格走低可能成为欧洲光伏组件供应链回流的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障碍。在过去两年中,多晶硅高昂的价格使光伏组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缩小了中国、东南亚和其他地区(包括欧洲和美国)制造的光伏组件成本之间的差距。如果光伏组件更低的价格再次出现,这将使欧洲的光伏供应链制造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不过,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具有竞争力。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生产的光伏组件成本更高,但由于最终产品的碳强度降低,可能具有一些优势。鉴于目前对碳足迹较高的进口材料和部件征税的趋势,这一可持续性方面将特别相关。欧洲各国政府也可以在公开招标中为本地制造的低碳含量设定配额——目前NZIA的提议包括一项与公开招标的碳足迹和设备来源相关的条款,以及15%至20%的可持续性和弹性权重评分系统。
欧盟制造商具有竞争力的另一个方面是开发新技术。欧盟制造商有机会以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领导新技术的开发,例如钙钛矿光伏电池或新的硅片技术。欧洲几个市场已经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将基于硅-钙钛矿串联技术的下一代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的商业化。这些伙伴关系可以促进欧洲在新兴的光伏电池和硅片技术方面的技术领先地位,从而降低能源成本,降低供应链风险。
尽管政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截至2023年5月,欧盟宣布目前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20GW,加上过去几周发布的建设制造工厂的公告激增。这些数据表明,罗马尼亚、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市场计划新建制造工厂。然而,即使所有这些制造工厂都上线运营,欧洲仍将高度依赖从中国或东南亚国家进口的光伏电池。
最近在Intersola Europe展会上的小组讨论证实了这一观点。在主要的行业利益相关者(开发商、公用事业公司、投资者、供应链公司)中,很少有人预计未来几年欧盟的光伏组件供应链将出现大规模回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欧盟将优先考虑到2030年实现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部署目标,而不是将光伏制造业转移到本土,这将使欧盟的能源转型的成本更加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