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董事栗宝卿公布了一组数据:7年时间,光伏装机增长超8倍,累计超65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6亿千瓦。
从2016年光伏装机突破千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起,国家电投已经连续7年占据全球光伏装机第一的位置。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认为,国家电投的靓丽成绩,与其在光伏领域的“投注”程度紧密相关。除了电站装机,国家电投还拥有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光伏实证平台、光伏组件回收产线等完整的光伏制造业产业链。
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转型之路如何行进,这家传统能源巨头的转型之路对于光伏新能源产业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国家电投之光伏成就
日前,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计划规范央企参与新能源发展,要求中央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此前也表示,未来新能源业务将逐步向新能源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
从发展历程一系列的装机数据来看,国家电投毫无疑问是翁杰明副主任所述的“新能源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
国家电投前身可以追溯到国家电力公司。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大幕拉开,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网、五发电集团、四辅业集团11家单位。五大发电集团即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继承了国家电力公司全部的发电资产。
中电投就是国家电投的前身,当时继承的装机容量为29.9GW。其中包括了火电、水电以及核电。在五大发电集团中,中电投是唯一拥有核电资产的企业,继承了原国家电力公司全部的核电资产。
2015年,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组建了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的核电属性更加浓重。但核电自身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大规模发展,国家电投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新的清洁能源发展之路。
从装机规模来看,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查询,2015年国家电投发电装机容量为107.4GW,是成立之初装机容量的3.59倍。从2015年以后,国家电投电力装机规模每年增幅均在8%左右,占全国总装机比也在逐年增长,从2015年的7.13%,增长至2022年的8.26%。
光伏装机方面,2015年国家电投光伏装机容量为4.85GW,2023年上半年超65GW,增长12.4倍。从历年增幅来看,其中2017与2020年是两个增长高峰,2017年新增光伏装机4.54GW,增幅高达63.8%。2020年新增光伏装机10.32GW,增幅为53.5%。
从国家电投光伏装机占全国总光伏装机的份额变化也可见国家电投在光伏装机规模方面的增长速度。2017年占比最高,达到15.15%,2021年之后,稳定在13%以上,并持续稳步增长。
从五大发电集团之间对比情况来看,国家电投2022年以光伏装机53.3GW排名五大六小能源央企之首,占比高达34.39%。
除光伏之外,风电一直是五大发电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的主力。国家电投在风电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发现,国家电投2022年风电装机规模与2015年相比,增幅达3.24倍。从增幅来看2020年受抢装潮的影响,增幅最高,当年新增风电装机11.55GW,增幅高达59.75%。此外全国占比方面,国家电投风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的11%左右。
一直以来,由于产业发展以及自身利用小时数的优势,风电产业的发展起步要早于光伏产业。因此,华能、大唐、华电、国家能源集团在风光装机领域更重视风电项目的扩张。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发现,截止2022年底,五大发电集团之中,风电装机容量均远超光伏装机容量,只有国家电投是个例外!
从数据来看,国家电投风光装机呈齐头并进的态势,光伏的增长速度甚至更胜一筹。从2021年起,国家电投光伏装机超过了风电装机,2022年差距扩大至10.99GW。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查询发现,从2015年起,国家电投风光装机规模迅速壮大,从14.83GW,增长至2022年的95.61GW。风光装机在国家电投总装占比方面也是日益突出,从2015年国家电投设立之初的13.81%,增长至2022年的45.16%,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从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来看,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设立之初,便逐年增长。从2011年29.83%,提升至2022年的65.87%。水风光以及核电装机规模由2015年的39.13GW,提升至2022年的129.45GW。
国家电投的光伏版图
2010年,国家电投旗下黄河公司在西藏自治区桑日县建设了10MW桑日光伏电站。这个项目拉开了国家电投进军光伏产业的序幕。
13年来,国家电投的光伏电站项目遍及青海、新疆、河北、江苏、甘肃等30个省区,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工程施工和生产运营于一身的光伏全产业链。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梳理相关资料发现,13年来,国家电投光伏装机规模长期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并且创造了国内甚至全球17个“第一”“首个”成绩单。
综合国家电投上述光伏第一成绩单,在国家电投的光伏版图上,从电站建设、电站开发模式,电站融资模式以及光伏制造端均有突出的成就。
1、开创多能互补模式,不断拓展光伏应用场景
国家电投旗下黄河公司建成国内当时国内最大水光互补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开创了多能互补的先例。
2013年,黄河公司开始建设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2015年6月,两期共85万千瓦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龙羊峡水光伏互补项目在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的历史上拥有重要意义。它成功解决了光电风电等间歇式能源给电网带来的负面影响,消除了光伏电是垃圾电的认识,创新性地实现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有效协调运行,开创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调运行的先河。
此后,国家电投不断探索“水光风光互补”“渔光农光互补”光伏治沙等项目,走出了一条多能互补、智能协同的能源生态发展道路。
在光伏应用场景方面,国家电投不断探索“光伏+生态、光伏治沙、光伏+储能、农林渔牧、海上光伏、绿电交通”等多产业融合示范应用,建成一批行业标杆项目。例如国内首个水上漂浮式光伏—安徽合肥光伏,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项目——内蒙古达拉特项目,全国首个深远海风光同场500千瓦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
2、创新开发模式,开创组件长单采购模式
2022年,国家电投新增光伏装机12.17GW,占全国新增光伏装机的14%。这一年,尽管国内光伏新增光伏装机创新高,但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了解,在五大发电集团擅长的集中式光伏领域,却遇到了光伏组件价格暴涨,许多项目算不过账来的窘境。国家电投光伏装机之所以继续高歌猛进。采购模式的创新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电投开创组件长单采购模式,“以时间换空间、用规模促优惠”,助力光伏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国家电投商务招标中心主任、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表示:“长单采购创造了全新的‘定价、核算、补偿’机制,与传统采购有较大差异,每一步都是大胆的突破与尝试,必须思虑详尽、准备周全、审慎行事。”
3、创新央企电站融资模式
光伏电站业务是重资产业务,资金需求量大,因此许多电站企业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上市融资,借资本的力量运营光伏电站。日前,华润电力、中国华电、中国电建分拆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也是同样的模式。
其实,在电站融资方面,国家电投走在许多企业的前列。早在2019年国家电投为开发青海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引入工商银行、国投集团、浙能集团等8家战略投资方,募集金额高达242亿元。这是2019年央企混改引战第一大项目,也是五大发电集团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募集现金方式的股权融资项目。
2023年3月,国家电投首单境外清洁能源权益融资计划产品成功落地,本次权益计划募集资金规模约3300万美元,用于中电国际境外清洁能源项目。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了解,这是中央企业首例通过权益融资方式支持境外清洁能源发展的成功案例。
这种与市场资本接轨的模式,有助于央国企引进市场机制,提升光伏电站建设、运营效率。
4、从服务电站项目的角度发展光伏制造产业
在光伏制造产业版图中,央国企所占份额极少。国家电投是为数不多的布局光伏制造的能源央企。在光伏制造领域,国家电投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成绩。
2017年,国家电投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多晶硅制造—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一光伏电站建设一光伏电站运营一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2018年,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开展国内首条规模化N型IBC电池及组件项目建设,并开展异质结电池研发。2019年,国家电投建成我国首条N型IBC电池和组件生产线。2020年,黄河公司IB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3.6%,是当时国内量产转换效率最高的晶硅太阳能电池。2022年,黄河公司光伏IB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24.2%,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近年来,随着光伏制造业景气度高涨,许多央国企都试图涉足这一领域,但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了解,许多项目都无疾而终,只有黄河水电始终在坚持。原黄河公司董事长谢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黄河公司涉足光伏制造业这一产业链,不是为了壮大规模,而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光伏电站,把它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产业。为什么制造业里央企不多,而黄河公司能成为唯一幸存下来的几家之一,是因为黄河公司走的是“差异化”发展路线,希望通过对电站、对制造业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5、建设全系列实证平台
2016年,国家电投建成全球最大的青海共和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了解,这一基地共有6个试验区,包含了26种类型规格的组件、21种类型规格的逆变器、17种型式的支架,30种设计理念,15种新设备和30种新材料。为全球光伏行业设计、施工、研发、编制等提供实测数据,为最终实现平价上网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国家电投建成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同年,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建设——正斗光伏实证实验基地项目投入使用。2022年,国家电投建成国内首个深远海风光同场500千瓦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
一系列实证基地的建设,为光伏项目建设,光伏产品性能、认证,光伏标准的建立提供可靠数据,助力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电投的光伏战略
国家电投曾经是五大发电集团里中实力最弱的一家企业,然而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查询发现,截止到2022年末,国家电投总资产一举超越华能,在五大发电集团中排名第二。清洁能源装机方面,华电47.2%、大唐42%、华能41%、国家能源集团31%,国家电投清洁能源以65.87%遥遥领先。国家电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概因于其在光伏领域的整体判断以及战略转型。
国家电投成立之初的战略定位是做核电自主化发展的引领者。事实上不论是国家电投前身中电投,还是与国家核电合并成立国家电投,其本身具有浓厚的核电色彩。前后两任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炳华、钱智民均为核电出身。国家电投在2015年重组指出也提出,做核电自主化发展的引领者做能源革命的推动者的战略地位。但国家电投不拘泥于核电的定位,践行以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战略。
2018年钱智民出任国家电投董事长。同年,国家电投提出“2035一流战略”:即第一阶段到2020年,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企业,实现电力装机1.76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6%。第二阶段到2025年,建设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第三阶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到90%。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根据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装机情况来看,2020年,其电力装机为1.7628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6.09%,实现了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2022年,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为65.87%,已经接近第二阶段,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的目标。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电投所属黄河公司,要求国家电投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让清洁能源更好地造福人民。国家电投牢记总书记嘱托,将光伏战略更加具体化。2019年,国家电投首次发布《建设世界一流光伏产业宣言》。此后,2021年,2022年、2023年又先后3次发布《建设世界一流光伏产业宣言》。《宣言》中,国家电投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光伏装机规模最大、核心技术领先、产业深入融合、具有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生态环境友好的“世界一流光伏产业”。
2020年,我国提出实现“双碳”目标,近年来中央各部委以及省市地府纷纷出台清洁能源转型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性文件。曾经的主力电源——火电面临转型压力。核电受安全约束性高、场址限制,水电大规模增长空间有限,唯有光伏、风电才能成为清洁能源转型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主体能源。为此众多央国企开始转型新能源。而国家电投早已先行一步,在光伏领域建立巨大优势。
以大基地项目为例,由于国家电投的先发优势,从2015年到2018年,“领跑者计划”共进行了三轮招标。国家电投参与了所有三批光伏领跑者项目投标,共中标14个基地,21个项目,合计容量2175MW,为中标最多的企业。2021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建设风光大基地,此后接连下发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名单。国家电投斩获颇丰,一举获得了青海、内蒙、山东、江苏、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十大新能源基地的开发权,风光项目合计规模61.35GW。
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认为,在历史的洪流中,在产业化急剧变动的大潮中,即便如国家电投这样的能源央企,其发展战略也要符合产业以及经济发展规律,方能在发展转型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国家电投的发展历程也表明,选择将清洁能源、将光伏重要突破口,是一个正确而富有远见的战略。惟其如此,国家电投才能在时代时代的洪流中脱颖而出,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后记
从单一光伏电站到“水光互补”“牧光互补”“多能互补”;从光伏装机大户,到光伏制造、光伏运维、光伏产品回收全布局;从从传统能源巨头到清洁能源全球第一。国家电投在多个领域,多个维度引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也在国家电投等企业的引领之下,从光伏制造,光伏应用场景开拓、光伏建设运维等多个方面领先全球。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期望国家电投,能够全面践行其《建设世界一流光伏产业宣言》,建设世界一流光伏产业,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